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肌痹病严重了会怎样

时间: 阅读:12460

肌痹病严重了会怎样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5-04-04 07:36:12

这种情况如果严重了,有可能会对心脏有一定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心律紊乱的现象,严重的情况还有可能会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所以说一旦明确诊断,应该尽早的进行规范治疗。建议严格遵医嘱。一定注意休息,避免过多活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南絮
    回复
    2023-08-20 01:01:41

    小儿麻痹症有不少都可以自行痊愈,但仍然有患者最后导致了肢体方面的后遗症残疾。这些残疾才是对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患者最担心的的。发生了肢体残疾的患者往往无法独自行走,生活难以自理,求职受拙,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以后的生活,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小儿麻痹症导致的残疾一般为肌肉麻痹和肢体瘫痪
    (1)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2)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
    (3)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还表现在脚,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
    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

  • 空青
    回复
    2023-08-20 01:01:41

    小儿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患有小儿重症肌无力的孩子,其身体和身心都在不同程度上会受到影响。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下小儿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早日为孩子治疗。

    1、眼肌型

    儿童重症肌无力患者多数表现为眼外肌受累,也是发病的早期症状。球部肌肉受累时面肌,舌肌,咀嚼肌及咽喉肌亦易受累。常表现为吞咽及发音困难、咀嚼无力,无肌束颤动,面部表情呆板,口角下垂、颈部无力等症状,或因发生急性呼吸功能不全而猝死。颈肌,躯干、四肢肌无力时易疲劳,严重时呼吸肌受累。这是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表现。

    2、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

    患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新生儿约1/7患本病。患儿血中AchR一Ah可增高。轻症可自行缓解,2~4周内完全恢复。重症者如不经治疗,可在数小时内死于呼吸衰竭。

    3、患儿生后数小时至3d内一系列症状

    出现全身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吸吮、吞咽、呼吸均显困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儿很少有眼外肌麻痹。如未注意家族史,易与围产期脑损伤、肌无力综合征等相混淆。肌肉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后,症状明显减轻。重复神经刺激检测对确诊有重要意义。

    4、先天性重症肌无力

    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发生于母亲未患重症肌无力所娩出的新生儿或小婴儿。血中无AchR-Ab,常有阳性家族史。少数患儿可有呼吸肌受累。病程一般较长,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效,但对眼外肌麻痹效果较差。患儿在宫内胎动减少,出生后表现肌无力,哭声微弱,喂养困难,双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早期症状并不严重,故确诊较困难。

    5、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儿童型重症肌无力发病最小年龄为6个月,发病年龄高峰在出生后第2年及第3年。根据临床症状特征可分为眼肌型、脑干型及全身型。儿童重症肌无力症状的具体表现以肢体近端无力明显,表现抬头困难,用手托头又称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20 01:01:41

    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肌痹是以肌肉疼痛、不仁、痿软无力,甚至肌肉萎缩废用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属于五体痹之一。有人问,肌痹中医上是怎样治疗的呢?

    我国医家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总结,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而且留下诸多宝贵的治疗经验。

    中医治疗是根据其病因病机不同,辩证治疗的。肌痹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是外邪痹阻肌腠、脉络;内因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其基本病机是:肌腠脉络痹阻,肌肉失养。有以下几种情况:

    a.脾气不足,肺卫不固,风寒湿等邪侵犯肌肤,阻闭气血,脉络不通,发为肌痹;或外感毒热之邪,或他邪入里化热生毒,毒热相搏,充斥肌肤,则肌肉肿痛,进而伤阴耗血,筋脉肌腠失荣,则出现肌肉萎缩、肢体不仁不用。

    b.饮食不节,生冷不忌,饥饱无度,损伤脾胃,或过食膏粱厚味,脾胃呆滞或思虚伤脾,而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则气血亏、营卫弱,不能充养四肢肌肉而致肌痹;且肌肉腠理疏松,外邪侵入,亦易发肌痹。《中藏经·论肉痹》曰:“脾者肉之本。脾气已失,则肉不荣;肉不荣,则肌肤不滑泽;肌肉不滑泽,则媵理疏,则风寒暑湿之邪易为入。”

    c.病久气血亏虚,气虚津停,蕴湿成痰;气虚血行涩滞,而致瘀血,痰瘀阻络,痹阻肌腠,肌肉失养,发为肌痹。

    总之,本病病位主要在肌肉,可涉及皮肤、筋脉、关节,与脾(胃)、肺等脏腑关系密切。其外因为感受寒、湿、热、毒等邪;内因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其主要病机是邪痹肌腠,肌肉失养。本病有虚实之分。实多为寒、湿、热、毒和痰瘀之邪,虚多为脾胃气血亏虚。病久气血亏虚,痰瘀内生,痹阻肌肉,形成虚实夹杂之证肌皮相连,且皮肤为人身之外卫,邪从外入,首犯于皮,所以皮痹、肌痹有时同见。肌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脾,发为脾痹,可出现食欲不振,胸脘痞闷,二便不调等症状。

    其辨证要点:早期多实证,多为六淫之邪或热毒邪盛所致,多表现为肌肉重着、疼痛;中后期多虚证或虚实夹杂,多为气血亏虚,或脾虚生湿,气郁生瘀,虚与痰瘀互见所致,多表现为肌肉酸疼、无力、顽麻、萎缩等。

    肌痹的治疗以实则祛邪、虚则扶正、虚实夹杂则祛邪扶正兼顾为原则。实证可用散寒祛湿、清热除湿、清热解毒等法;虚证可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法;虚实夹杂扶正祛邪兼顾。肌痹的治疗,应重视疏通气血,健脾益气。

    根据不同病因病机治疗如下:

    一、寒湿痹阻

    临床症见:肌肉疼痛、重着,局部发凉。四肢痿弱无力,畏寒身重,关节肿痛。舌淡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治疗上就应该:散寒祛湿,解肌通络。

    代表方药:薏苡仁汤《奇效良方》加减。

    处方:薏苡仁、苍术、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当归、川芎、川乌、生姜,诸药同用,共奏散寒祛体湿,解肌通络之功。加减:若湿重于寒者去麻黄、川乌、羌活、独活加木瓜、防己、蚕沙、土茯苓。

    二、湿热阻络

    临床症见:肌肉疼痛、重着,局部热感。四肢沉重,身热不扬,汗出黏腻,食欲不振,胸脘痞闷,面色虚浮,便不调。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除湿,解肌通络。

    代表方药:当归拈痛汤(《医学启源》加减。

    处方:苦参、黄芩、茵陈、知母、泽泻、猪苓、葛根、升麻、苍术、白术、甘草、羌活、防风、祛风、当归,全方共奏清热除湿,解肌通络之功。加减:若肌痹,淫淫如鼠走,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或不仁,四肢急痛,或复缓弱,唇口坏,皮肤变色,宜石楠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或麻黄止汗通肉解风痹汤(《备急千金要方》),或西州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或麻黄汤(《圣济总录》)。

    三、毒热入络

    临床症见:肌肉疼痛,皮肤红斑,发热。肌肉无力,皮疹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关节酸痛,或口渴、口苦咽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代表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犀角(水牛角代替)、板蓝根、土茯苓、赤芍、白芍、牡丹皮、生地黄、葛根、丝瓜络,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通络之功。加减:若热甚者加黄柏、连翘;表虚者加生黄芪。

    四、脾胃虚弱

    临床症见:肌肉酸痛无力,肌肤不仁,纳呆腹胀。面色萎黄,肌肉萎缩,吞咽不利,毛发稀疏。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治疗上就应该:健脾养胃,益气养血。

    代表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当归、黄芪,全方共奏健脾养胃,益气养血之功。加减:若肌痹日久肌肉萎缩、无力明显者,加桂枝;阳虚寒甚者,加附子。若肌痹,坐卧不安,寒气所加,体重怠惰,四肢不举,关节疼痛,饮食无味,宜茯苓散(《太平圣惠方》)。

    五、气血亏虚

    临床症见:肌肉酸痛无力、麻木不仁,唇甲色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自汗,四肢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或皮肤感觉异常。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代表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合三痹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甘草、续断、怀牛、丹参、川芎、独活、细辛,诸药同用,能起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作用。加减:若肢体偏瘫者,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味;胃纳差者,可加神曲、麦芽、鸡内金、焦山楂;肢体发凉甚者,加制附片、桂枝、葫芦巴、巴戟天;瘀血重者,加三棱、莪术、水蛭、地龙、土鳖虫。若肌痹,皮肤不通,表实里虚,外不得曳,腰脚疼痛,治宜独活散(《太平圣惠方》);若肌痹虚,体重怠惰,四肢不举,关节疼痛,不嗜饮食,食则咳,咳则右胁下痛,阴引背及肩,不可转动,宜大黄芪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六、气虚痰瘀

    临床症见:肌肉无力、酸痛顽麻,气短乏力,肌肤瘀斑。头晕头重,胸闷脘痞,纳呆,泛吐痰涎,皮色黯滞或见痰核硬结。舌胖大有齿痕,舌淡,有瘀斑,苔白或腻。脉细弱,或滑或涩。

    治疗上就应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代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合控涎散(《证治准绳》)加减。

    处方:黄芪、人参、白术、陈皮、苍术、川芎、桃仁、当归、升麻、柴胡、威灵仙、炒栀子、肉桂,全方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加减:若阳虚明若肌痹,体重,胁引肩背不可以动,动则咳嗽,胀满,留饮痰癖,大便不利,宜半夏汤(《严显者加附子氏济生方》)。

    除以上辩证治疗外可以配合针灸疗法、食疗、外治疗法、理疗等。

    肌痹的转归与预后取决于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轻重。正盛邪轻者易治,正虚邪重者难疗。毒热入络证病势凶险,易热入营血或逆传心包,危及生命。湿热阻络证缠绵难愈。寒湿阻络证病势较缓,治疗较易,但若治不及时或久治不愈,则内舍脏腑。肌痹若久治不愈,阳损及阴,阴阳俱损。或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外邪容易再犯,内患容易再起;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又有气虚痰瘀,而使肌肉萎缩,或下肢瘫软久久不复,预后较差,甚至影响生命。

    有关肌痹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相关问题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评论。

  • 祝由师
    回复
    2023-08-20 00:00:31

    双上转肌无非就是该眼的上直肌和下斜肌,动眼神经麻痹的一种吧,可能会牵连提上睑肌,导致睁眼困难、上转困难;手术矫正前最好查明病因的,如果实在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那还是可以手术的。手术只能做到尽量矫正眼位,饮食起居没有什么特殊的,这个病呢不会导致眼睛瞎掉的,但是是不是还有其他眼病不好说的。

肌病检查为什么要带热水袋

肌病乳酸会增高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