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如何护住心脉
如果出现了颅脑损伤的这种情况发生,一般的情况下这个颅脑损伤都是以脑外伤为主,那么出现了颅脑损伤,有可能会是什么功能的衰竭,那么需要对于原发疾病治疗,这样可以防止由于颅脑损伤而引起的循环衰竭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室;急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609-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73
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多由交通事故、撞伤、高空坠落、挤压、头部重伤等引起,其病情危重,变化快,临床经过复杂,并发症多而重,致残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病死率占35%左右[1]。重型颅脑损伤多伴脑出血、颅内血肿等需要止血,清除血肿,去骨瓣等手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和治疗是患者尽可能安全渡过急性期,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而手术室护理工作是救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完善的护理措施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救治成功。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3~83岁,平均56岁,91例为闭合性颅脑损伤,3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损伤原因:车祸伤79例占84%,跌伤11例占11.7%,高处坠落伤4例占4.2%。
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格拉斯哥(GCS)计分3~6分,急诊CT显示脑内血肿量≥30~40 ml,有明显的脑室或脑池受压,中线移位>1 cm,并有意识和瞳孔改变,颅内压呈进行性升高,生命体征紊乱。
3.治疗结果 94例经急诊手术开颅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其中17例行双侧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手术结束后85例带气管导管送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3例因严重脑挫裂伤、脑疝形成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6例经麻醉苏醒后生命体征稳定送入普通病房治疗。
护理配合
1.术前准备 ①迅速准备用物:手术室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或急诊电话,立即调配护理人员,调节手术间温度20~25℃,湿度40%~60%,迅速准备无菌手术器械、敷料,准备好电刀、双极电凝、电钻、脑科头架、头灯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等,各仪器需迅速准备到位,确保其性能良好。
②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患者接入手术室,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经手术安全核查后,协助将患者移至手术台上,手术室护士立即快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查看全身皮肤是否完整,是否有其他外伤、出血、骨折等,如有上述情况,立即汇报值班医生及时进行处理,如呕吐物,大小便浸渍了衣被,须立即撤除,吸引器吸尽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假牙应立即取出,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并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保证患者全身皮肤干燥,床单干燥平整,并注意保暖,昏迷病人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应及时固定约束病人并注意松紧度适宜,防止坠床,通过此时的评估和护理,对患者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指导术中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术中鉴别异常和术后进行护理评价[2]。
2.术中配合 ①麻醉与体位:巡回护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通常采用18G套管针进行穿刺,以便输血和脱水剂的应用,协助麻醉师建立监测系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和意识变化,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全麻插管,麻醉成功后由麻醉师保护好气管插管,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动作一致,将病人头部置于头架上,或根据手术切口需要行侧卧位安置,为预防头架副损伤,可预先在头架接触部的头皮贴上安普贴薄膜,用3M贴膜将双耳、双眼贴住,以防消毒液浸入。摆放体位后应妥善处理各种管道和线路,保证体位稳定,避免皮肤压伤,粘贴好电极板。
②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进行不同侧重的护理:重型颅脑损伤需立即进颅去骨瓣以减轻颅内压力,器械护士充分准备后立即洗手上台整理无菌台,协助医生铺单,连接好吸引器和各仪器,提前准备好一次性头皮夹、电钻、线据、骨蜡、敷料等,配合手术快速进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观察手术野,做到手术所用器械迅速准确传递,动作敏捷,积极主动,打开脑膜后准备充足的明胶海绵和脑棉,预先备好止血纱布,配合医生彻底止血。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及时供应台上无菌物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报告麻醉师手术出血量,根据术中观察的结果和出血情况随时调整输液、输血的量和速度,为了保证术中快速输液、输血,根据需要备好压力袋。为了防止术中短时间快速大量输入库存血,应将血液加温后输入,同时术中给予升温毯保暖,提醒并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注意观察大量输血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发现异常及时向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报告,同时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根据手术要求正确调整仪器参数,观察各仪器运转情况。对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沉着冷静,做到准确判断,紧急处理。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认真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并有预见性地协调好检验科、血库、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缩短各项处置时间,保证急救通道畅通无阻。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有预见性的备好各项急救物品,互相协作,密切配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术后护送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协助医生包扎头部,擦净面部血迹,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观察有无压疮及灼伤的发生,妥善安置引流管和尿管,协助麻醉医生吸痰,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搬运患者时,动作必须轻稳一致,应有一人双手托住患者头部,防止颈部扭转或受震动,转运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保暖,输液的通畅以及氧气的供应,与重症监护室或病房做好交接工作。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而复杂,变化迅速。凡有手术指征者皆应及时手术,以便尽早地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解除脑受压。对已经出现一侧瞳孔散大的小脑幕切迹疝征象,更应力争在30分钟或最迟1小时以内将血肿清除或去骨瓣减压[3]。强调一个“快”字,不仅需要手术室护士要有非常娴熟的手术配合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还要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耐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抢救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做到忙而不乱,分秒必争,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默契配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这是抢救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措施[4]。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夜班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应及时调配护理人员,保证手术及时顺利进行。在平时工作中,护士长要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使手术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既可缩短手术时间,也可减轻护理强度,使手术室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易声禹.努力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整体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1.
[2]许顺子.手术期患者护理观察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21):1998-1999.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4]吕会玲.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夜诊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20):1704-1705.
(收稿日期:2012-04-11 修回日期:2012-07-06)
(编辑:崔群飞)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昏迷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死亡率高,除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还应精心合理的加强临床护理,这不仅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也是对巩固手术治疗效果和促进病人康复、减少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1、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生命体征的观察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是反应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如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多提示脑疝的早期表现。
意识状态 意识的改变与脑损伤的轻重密切相关,是观察脑外伤的主要表现之一,在护理上通过对格拉斯评分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瞳孔变化 检查瞳孔的变化,可观察到是否有脑疝的形成。如瞳孔进行性散大,光反射消失,并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常是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引起脑疝的表现。
2、精心护理
体位 对颅脑损伤或手术的患者,给予床头抬高15~30度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肺部通气量,并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呼吸道。
吸痰 因脑损伤而出现昏迷的病人,由于舌肌松驰、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下气道分泌物积滞,极易出现窒息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在护理上应尤为注意,除应及时吸收痰液外,还应在病情稳定允许的情况下,协助病人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褥疮的护理 要定时为病人翻身,在尾骶部和其它骨突出部位垫气圈和泡沫垫,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对于尿失禁或出汗多的患者,要经常更换床单、衣服,保持平整、干燥。
消化道的护理 昏迷三天以上的患者应给予鼻饲。由于病人长期不能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大大增加。所以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汁食物,食物应每4小时由胃管注入,注入食物的温度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可引起食道和胃粘膜烫伤,过低则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口腔及眼的护理 对长期昏迷、鼻饲患者,每天用2~3%硼酸过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眼睑不能闭合的病员,角膜可因干燥而易发溃疡,同时伴有结膜炎,应除红霉素眼油膏或盖凡士林纱布以保护角膜。
高热护理 由于脑外伤累及到体温调节中枢发生中枢性高热,加重脑水肿,还可加速脑脊液的分泌,使颅内压增加,体温如果高于40℃,会使体内各种酶类的活性下降,造成脑代谢降低甚至停止,降温可使脑细胞耗氧量减少,降低机体代谢,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主要靠冬眠药物加物理降温,同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而感染所致的发热,一般来的较迟,主要靠抗生素治疗,辅以物理降温。
输液护理 在脑损伤急性期,生命体征不平稳,需要输液治疗,通过输液,进行抗炎、止血、脱水的治疗。输液速度不易过快,否则易引起肺水肿、脑水肿。高渗脱水剂要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ml,要求半小时内输入,否则就失去脱水意义,治疗中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神经功能恢复的护理 昏迷或长期卧床病员,由于活动少,容易发生肌腱、韧带退休和肌肉萎缩,关节日久不动也会强真而失去正常功能,所以护理病员时应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给病人按摩、帮助病人做肢体的被动运动,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防止关节挛缩,帮助恢复功能,也可预防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
1 颅脑损伤包括什么
颅脑损伤按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的损伤,还有大脑的损伤,头皮损伤我们常见的就头皮血肿,头皮撕脱伤,挫裂伤,颅骨骨折的话常见的有颅底骨折、颅盖骨的性状骨折、凹陷性骨折,大脑损伤就包括有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还有弥散性轴索损伤等。
2 颅脑损伤是什么造成的颅脑损伤常见的原因,在平时和战争的时候比较常见,平时的话主要是因为交通事故、坠落、跌倒所引起的。战争的时候多是由于火器伤引起的。颅脑损伤又分为直接性损伤和间接性损伤两种,直接性损伤是由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另一种就是间接性损伤,是暴力作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然后传导至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尽早及时地就医。
3 颅脑损伤严重吗颅脑损伤的分型有四种,轻型损伤就比较轻微,但是中重型以上都是损伤比较严重的。轻型主要是损伤昏迷时间在三十分钟以内,主要包括一些单纯的脑震荡。中型是指昏迷在十二小时以内,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主要是一些轻度的脑挫裂伤。重型是伤后昏迷在十二小时以上,意识逐渐加重或者是再次出现昏迷,主要指那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特重型就是脑原发性的损伤,伤后昏迷去大脑强直或者伴有休克,多脏器的损伤,晚期有脑疝,生命体征严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4 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主要讲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
第一个就是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瞳孔的变化,因为意识的变化跟颅脑损伤的轻重是密切相关的,瞳孔的变化可以观察到是否有脑疝形成,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或处理。
第二个就是体位,体位一般将床头抬高十五到三十度,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第三个就是吸痰,一般颅脑损伤出现昏迷的病人,他往往会出现舌后坠,然后容易窒息,还有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因此护理上我们要及时吸痰,还有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第四个就是尿路感染,积极预防尿路感染,因为昏迷的病人昏迷的时间长,留置尿管,所以要经常进行会阴护理,还有冲洗膀胱。
第四点就是压疮,就叫压疮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然后在骨头部位垫气圈,减少受压的部位,还有出汗多的患者经常更换衣服、床单,保持衣物的平整干燥。第五点就是消化道的护理,一般来说我们昏迷三天以上的患者都给予鼻饲,鼻饲要注意给予能量、蛋白、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每次进食一般是两百到四百毫升,注意进食的温度。
第五个就是口腔护理,长期昏迷的患者我们一般要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第六个就是输液的处理,我们进行输液的时候不能速度太快,否则容易引起肺水肿和脑水肿。第七就是长期昏迷卧床的病人,我们可以早期指导患者家属,给患者进行按摩,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促进肢体的循环,增加肌肉张力,有条件可以请康复科介入进行床边早期康复,预防相关的并发症。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