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中医是怎么调坐骨神经痛的

时间: 阅读:8306

中医是怎么调坐骨神经痛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2-01 21:22:45

中医调理坐骨神经痛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针灸来进行治疗,对于平时可以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身体上的障碍情况,平时要多水果,蔬菜,食用一些含钙量比较高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08-21 07:07:39

  • 景天
    回复
    2023-08-21 07:07:39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骨神经病变,由于坐骨神经是下肢运动神经的支配者,所以,患有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腰臀及下肢常伴有疼痛的感觉。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这些疾病会因为对坐骨神经的压迫而造成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随着病情的加深,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会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发愁,得了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

      中医和西医对于坐骨神经痛都有自己有效地治疗方法。但是相对于中医来说,西医中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物大多对肠胃具有刺激性,需慎重选用,因此,绝大多数患者都习惯于中医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中医对于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的研究积累了长久的经验,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段都可以应用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中:

      (1)食疗。利用食疗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的中药材有白术、地龙、龙脑、鸡血藤、丹参、红花、伸筋草、全蝎、炮甲、阿魏等。可以煎药汁服用或制作药膳。选用中药食疗的时候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

      (2)外敷。利用中草药煎汁侵泡或热敷,效果也较为显著。

      (3)推拿。推拿按揉主要相关穴位,可以使得腰部及下肢气血畅通,经脉舒展,对于治疗坐骨神经痛有着很好的辅助效果。

      (4)针灸。针灸也是常用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辅助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会选用不同的穴位,常见的穴位有环跳、夹脊、秩边、命门、三阴交、膈俞、阳陵泉、血海、委中、足三里、阿是等。

  • 徐长卿
    回复
    2023-08-21 06:06:29

    坐骨神经痛的病人最好可以用硬板床去休息,不要睡一些软的床垫,因为软绵绵的床垫会让病人腰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的了。不要吃发物的了,而且建议病人也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和一些自我疗法来治疗的。坐骨神经痛的自我疗法
    1、针灸疗法:用针灸刺激患病部位,可缓解疼痛症状,适合症状偏轻的患者,也可辅助其它疗法一起使用。
    2、推拿疗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用双手掌根沿
    脊拄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肉得以调整。
    3、中医疗法:淘宝的坐骨顺古安玉贴,直达病灶,修复坐骨神经病变。可以达到摆脱坐骨神经疼的目的
    4、加强锻炼:经常做保健操,矫正不良姿势。锻炼最好在晨起和长期时间低头工作后进行,动作要轻柔,前后左右都要活动到。
    5、正坐举腿;坐位:两腿紧靠或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坐骨神经痛的辅助治疗
    1。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
    2。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坐骨神经痛的运动治疗
    1左右摆腿。站立位,双手扶墙,轮流向左右方向摆腿,摆动时足部不触地面
    2、交替直腿上抬运动。仰卧位,轮流将在、右腿伸直后抬起,经常锻炼可逐渐提高抬举角度
    3、踏自行车运动。仰卧位,两下肢像骑车般轮番踩踏,踩踏幅度可逐渐增加。
    4、正坐举腿。坐位,两腿紧靠或
    夹上一本厚书,直膝,脚跟着地,手握凳边,抬腿过脐,随即放下。开始时患腿未必抬得很高,坚持锻炼后患腿的抬高程度会逐渐增加。 5、平坐推
    着地,足尖跷起,两手平放大腿上,随即向前弯腰,两手同时推向足部。初练时两手很难推到足部,坚持一段时间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 6、蹲跳。双手扶凳,左腿屈膝下蹲,右腿尽量向右侧伸直,如此左右交替进行。坐骨神经痛的饮食治疗
    1、川断25克,杜促30克,与1条猪尾共煮,调味服用。
    2、桑寄生15克与1个鸡蛋,煲熟服用。 3、老桑枝6克,与500克重的雌鸡共炖,饮汤食用

中医中药能治疗坐骨神经痛吗

中医上的坐骨神经痛是什么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