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舌苔两侧发黑,如何改善?

时间: 阅读:11136

舌苔两侧发黑,如何改善?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5-02-23 16:03:41

舌头也没法和陈羽说带染色质易感染尿毒症胃癌等情况如何?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吃黑色的东西,比如说芝麻糊当认识到这是属于正常现象,不必这样,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应用广谱抗生素,将会破坏口腔的微生态平衡,造成真菌的感染证据,丝缠绕舌头上的乳头时可发现发黑的状况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空青
    回复
    2023-08-22 14:14:33

  • 南絮
    回复
    2023-08-22 14:14:33

    舌苔可以反映出人的内脏以及躯体疾病的信息。中医观察舌苔,强调人的整体性和各脏器之间的关联性。中医认为:病在表,舌苔多呈现薄白状;病邪入里,舌苔变为厚腻且转为黄或黑色。因此,从舌苔厚薄变化可判断疾病的深浅表里程度。
    白苔:中医认为属“表证”。外感风寒时,舌苔薄白润滑;白苔厚腻,表明内有痰湿;厚白而干燥,为实热证;苔白且嫩滑,刮之干净,是里虚寒证。白苔亦可出现于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及水湿停留等症。
    黄苔:多属内里有“热”。苔略黄而不太干燥,是病邪刚由表入里;舌苔黄腻,属脾胃有湿热,苔黄而干燥,是胃肠实热症;苔黄黑并有芒刺,是内热极盛,津液枯乏;苔黄而湿润,为阳虚证候。总之,黄苔多与发热、炎症感染及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黑苔:多见于重病恶病。舌苔焦黑并舌根发黑,多为热盛无津;黑苔干燥为高热伤津,多见于热病后期。临床所见灰黑苔,常与发热、化脓性感染有关,见于脓毒血症、坏疽性阑尾炎、弥漫性腹膜炎等症。
    西医观察舌苔,强调舌苔的特异性,即什么疾病将产生什么样的舌苔。如果确实观察到某种有指征意义的舌苔,几乎可以“对号入座”地诊断出是什么病症。
    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其边缘不规则,存留时间不很长,可消退或再形成新的黄色隆起部分,也称为“移行性舌炎”,这是由于缺乏核黄素而引起的。
    草莓舌:舌乳头潮红、肿大似草莓,常见于长期发热或患猩红热的病人。
    镜面舌:也称光滑舌,由于舌乳头萎缩,舌体变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牛肉舌:舌面无苔而呈绛红色,如生牛肉状,见于糙皮病(缺乏烟酸引起的营养不良症)患者。
    毛舌:舌苔呈黑色或黑褐色,带毛刺,又称黑毛舌,是由于舌面的丝状乳头缠绕了霉菌菌丝以及上皮细胞角化所致。见于体弱久病或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
    由于观察舌苔十分方便,而舌苔的变化可作为了解身体状况、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想除舌苔,请先治内,调理好身体~!

  • 空青
    回复
    2023-08-22 14:14:33

    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胃肠功能紊乱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 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精神紧张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从而出现黑苔。
    危重病人
    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导致人体体质极度衰弱,舌苔也会发黑。
    感染高热
    临床观察50例舌上出现黑苔的患者,有3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发高热者20人,低热者16人。大部分人在发热过程中出现黑苔,有的人在高热退后,黑苔也消退,但至第二次发热时,黑苔又重复出现,证明发热与黑苔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黑苔与发热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在上述病例中,最短的发热4天后就出现黑苔,最长的发热80天后方才出现黑苔。大部分病例在发热2周后,出现黑苔,平均为20天左右,可见发热时间越长,黑苔出现也越多

  • 芍药
    回复
    2023-08-22 13:13:23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不必紧张。
    指导意见
    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些食物,如酸梅、黑芝麻糊等,或药物,如复方甘草片、铁剂等也容易将舌苔染黑,这只是暂时的现象,不必担心。

肾阴虚每天早晨锻炼起作用吗

肾阴虚能服用玉屏风口服液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