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了就没有痰湿吗
这种说法是比较正确的,如果人的脾胃好了,暂时也会自行消失的,痰湿在临床比较常见是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比如患者暴饮暴食,大鱼大肉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痰湿的发生,可以选择平胃散二陈丸进行对症治疗,改善症状。也可以配合中医的针灸治疗,效果会更好。
1 痰湿和湿热同时存在怎么办
当痰湿和湿热同时存在体内时,可以通过运动锻炼、调整饮食习惯、用药物治疗等方式来改善,平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慢跑等,使湿和热转化为汗液从体内排出,从而改善痰湿和湿热的体质,饮食上宜清淡,多吃宣肺健脾、补肾化湿的食物如冬瓜、荷叶等,少吃酸味收敛的食物,痰湿和湿热并存程度较重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调理治疗。
2 痰湿与哪些脏腑有关中医认为痰湿的形成与脏、脾、肾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中以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最为明显,因脾主运化,而肺为储痰之器,所以痰湿表现为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患者有纳差、恶心、呕吐、头身困重等症状,若痰湿阻肺,可出现咳嗽痰多、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症状。
另外,患者痰湿蕴肺以及痰湿日久会影响肾蒸腾气化,可出现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等临床症状,所以体内有痰湿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来进行针对性治疗。
3 痰湿与哪些疾病有关痰湿的人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因此容易有单纯性肥胖现象,且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的高脂血症多数也是以痰湿为发病基础,另外,痰湿引起的肥胖人群基本上也有高血压病的风险,尤其经常有胸闷、恶心、眩晕、肿胀等症状的高血压大多是产生于痰湿体质,再加上痰湿人群喜食肥甘甜腻的食物,长久下去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痰湿跟寒湿怎么分辨痰湿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寒湿常表现为脘闷纳呆、恶心呕吐,腹痛喜温喜按,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腰腹肢体冷痛、少腹凉感,疼痛受凉后或天气潮湿加剧、持续性钝痛、发作性加剧、夜间剧痛,舌苔白、脉沉紧或弦紧、濡缓。
1 痰湿就是有痰吗
有痰是其中的一种表现。
痰湿是中医里的一种说法,主要是因为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体内的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积成痰,堆积在体内所引起的,而痰多就是体内痰湿过重的一种表现。
但并不是说只要痰多就是因为痰湿所引起的,一般来说还会伴随着体型肥胖、腹部胀满、四肢沉重、乏力困倦、喜食肥腻食物等症状。
2 怎么改善痰湿体质因为痰湿体质主要是因为人体脾胃运化功能失衡所引起的,所以平时需要以开胃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的话那么建议可以自行多吃一些陈皮、茯苓、山药、扁豆、红豆、薏米等。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建议患者最好还是先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3 痰湿与湿热最明显的区别看症状和表现。
对于痰湿来说,其体内的湿气化成了痰,主要以痰为主,而痰的特征是比较黏腻的,所以一般会表现为四肢沉重、嘴巴黏腻、咳嗽咳痰、痰液稀薄的症状。
而对于湿热来说,是因为其本身体内的火气比较大,当火气与湿气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湿热,一般来说会表现出面红耳赤、口干口苦、胸肋胀痛、恶心反呕、不喜油腻、舌苔厚腻的症状。
4 痰湿与湿热先治哪个视情况而定。
对于痰湿和湿热先治哪个是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的,如果患者和痰湿更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治疗痰湿为主,然后再辅助治疗湿热。
如果患者是湿热更严重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治疗湿热为主,然后再辅助治疗痰湿,建议患者可以先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治疗。
痰与湿
要说痰,先说湿。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全部运化,无法排出,结果潴留在体内,成为了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湿邪。
说完了湿,再说痰,而中医说的痰,有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的区别。
有形和无形
所谓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 ,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也可能是外界邪气侵袭肺部所产生,这种痰产生后,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能被观察到 ,因此比较好理解。我们对“有形之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在感冒咳嗽的时候常会接触到它,只不过在性状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有质地不同的、有颜色不一的。
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 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 ,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 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01痰湿有什么特征呢?
那“无形之痰”能不能看见呢?也是可以的,而且这些特征也可作为鉴别 痰湿体质 的特征。
特征
一般来说 “肥人多痰湿” ,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存在,“痰”具有的秽浊、黏滞、稠厚的特性,它是积聚在体内的水湿中的秽蚀部分凝聚而成,这些东西在体内累积,很容易就会导致人肥胖。
还有 厚腻的舌苔 ,这是体内水湿秽浊过多最直观的表现。 有些人还会起一些肿块 ,凡是肿块颜色不红,突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按之软或韧。内含水液、黏液或黏胨样物质的,在中医上都称为“痰块”。
脉滑 ,这个如果不是专门学习中医的话,其实不太好分别,因为中医按脉象在指下的不同感觉,可以将其分为二十多种,滑脉就是其中之一。中医对滑脉的描述是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就是指我们摸到的脉象就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这么流利迅捷,滑脉的出现是体内有痰浊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痰”的主要依据之一。
除此之外,还可表现为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等。
02痰湿是怎么形成的?
这里再提一句,湿气重了,会导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现,又会导致湿气更重。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所以,我们常说痰湿体质,而不是痰体质也不是湿体质,是因为这两者联系紧密。那么,痰湿体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最多的原因就是吃出来的。 每一个人的脾胃运化能力是有限的,打个比方,您的脾胃一顿就能运化二两蔬菜三两肉,外加一碗大米饭,这时候您偏要再来一份麻辣烫,一开始吃的那些被运化吸收了,而剩下的这一份麻辣烫,脾胃运化不了就会形成痰。当然,也有天赋异禀的,人家就是能吃,脾胃就是能运化,但是 吃进去太多肥甘厚腻的食物也容易生痰湿 ,您有没有感觉到有时候吃完油腻的食物感觉能咯出一大口痰,哎,对了,这就是肥甘厚腻易生痰的佐证。
还有 寒 ,这个比较好理解,把身体里面的津液想象成河流,可别想象成大海,那就太严重了,等到天气寒冷的时候,河流就会凝结在一块,在体内就会形成痰湿。像有的人吹完空调痰就很多,有的人喝完冷饮痰很多,或者吃完水果也会有很多痰,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太热也不行,本来我们的肺是没有痰的,有很多津液,但 这些津液被热烤干了,于是津液就变得黏稠起来,就形成了痰 。那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们可不要在留言的时候骂我,其实热能生痰用四个字就能概括,做饭的都知道, 大火收汁儿!
03得想办法解决这个痰湿!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句话有点脍炙人口了,其实这话最初载于《证治汇补·痰证》,是清代医家的经验总结。然而这句话的雏形,是出现在《黄帝内经》当中。《素问·咳论》里面明确讲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这些话都在告诉我们, 脾气虚弱,不能运化,导致的痰湿,会上泛于肺。
为什么不去别地方,非得去肺里贮存着呢?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脾属土,肺属金,脾土能生肺金,脾土为母,肺金为子。俗话说父债子偿,母脏有病,往往会传导给子脏。这就是所谓的 “母病及子” 了。
|这方子不错|
这是我截取了一段,后面还有一段,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看。那么这段说了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 二陈汤好是好,但是只能治痰的标,没法治疗痰的本。 其实, 痰的本源是在于肾的 ,这是因为,肾主闭藏,就是说肾可以控制这个膀胱,让尿液正常的储存和排泄,但如果肾气不充足了,膀胱没办法把脾胃之中的水液吸引到膀胱中形成尿液,自然,水液就会在脾胃之中形成痰湿。
哎,您听了是不是感觉有那么点道理?其实,您觉得有点道理就行,学术这个东西本无绝对的对错,重要的是探究的心理,这点要向张锡纯老先生学习,敢于向“治痰之总剂”发起挑战,实属我等之楷模!
言归正传,那肾中之痰怎么祛除呢?
大家也能看出来,虽然张锡纯老先生批斗归批斗,但理痰汤还是有二陈汤的影子,也就是说 理痰汤是二陈汤加减而来。
这里有几个点和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芡实放在了第一位,而且用量很大,甚至远远超过了化痰的半夏。
这是因为芡实可以补,不光能补肾精,还能补漏洞。这样一来,原有的精气不会再往外漏,补进去的精气也能收的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肾气充盈也能及时地把一些痰湿水饮气化掉。另外,芡实在入肾之余还可以入脾,《本草经百种录》说它是“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说它能“补脾固精”。
然后,增加了滋阴润燥的黑芝麻、柏子仁。半夏虽然是化痰良药,但是半夏药性偏温偏燥,容易上火。黑芝麻和柏子仁都是植物的种仁,种仁类药含有很多油脂,具有一定的甘润滋养之性,可以牵制半夏的温燥,还能润肠,可以把痰湿通过大便排出去。
黑芝麻和柏子仁还有补肾的作用,能帮助芡实补养肾中精气。其次,白芍和茯苓可以利尿,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最后,陈皮收敛肺气,让肺气下降,让水之上源向下走,变成人的真阴、真液。
这个方子适用于顽固性的痰湿 ,比如您用温胆汤的效果不太好,或者痰湿问题反复出现,那就可以试试理痰汤, 这个方子同样也是可以泡脚的 。
除了可以调理痰湿体质这类问题,如果是痰湿导致的胸膈满闷,喘促咳嗽,心悸,胃胀呃逆,肢体麻木、偏枯,关节屈伸不利,眩晕等等也是可以使用的,只要是和痰湿有关的,就都可以试试。
食疗其实不用我多说,上面那些选几样做成菜就可以了,像山药冬瓜汤、白菜萝卜汤等等,如果馋的话,可以做成萝卜丝馅饼或者萝卜丝丸子,丸子尽量不要油炸,最好用空气炸锅,这样可以避免肥甘厚腻。
怕大家实在是不知道如何选择,这里简单推荐两个。
薏苡仁粥:
好了,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内容。
虽然已经立秋了,但秋老虎威力未减。加上夏季累计的湿气,稍微吃点冰的、啤酒、油腻的,胃就开始闹腾......
而且脸上头上总是油光腻腻,肚子上的赘肉,怎么减都减不掉!
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一到公司就哈欠连天,浑身无力,双腿好像灌铅般不听使唤。
中医表明:这都是湿气惹的祸!十个里面九个都逃不过湿气的困扰。
湿气是万病之源!
生活中仔细观察你还会发现,很多人一过了30岁,体重上升,肚子变大,满脸油腻,肌肉?松弛,到了40岁以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而有一些人明明已经50岁甚至到60了,还是那么的满面荣光,精力充沛,皮肤是满满的胶原蛋白,身材是凸凹有致,电力十足......
生物学家一直在探讨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大的差异呢?30岁的'黄脸婆','油腻大叔'是怎么形成的?50、60岁的不老女神,男神又是如何造就?
答案就是:人体内脾虚造成的湿气 。
这些湿气因为没有顺利排出滞留在体内,久而久之就在体内形成舔舔的痰湿、毒素......变成了存留在体内厚厚的?液态垃圾?,既会使人衰老,更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造成前面所列举的各种症状的发生。
如果?湿毒?一直得不到祛除,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健康问题。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来看看你的湿气有多重
头部:头昏脑涨,像裹了条湿毛巾,蒙蒙的不清爽;头发出油; 面部:满面油光、面色黯淡、浮肿、眼袋,黑眼圈; 四肢:上下楼或走路四肢沉重,身体常沉重酸痛,关节炎; 腿脚:浮肿;每到晚上都觉腿胀;手脚冒汗;脚气; 皮肤:皮肤瘙痒;湿疹;汗液大,体味重, 口舌:舌苔黄腻;睡觉打呼、流口水,口臭; 腹部:容易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肚子肥胖; 肠道:便秘,排便不爽,大便黏腻粘马桶。如果有其中2-3点,或者不幸全部中招,那就说明,你体内有很严重的湿气!
湿,是?六邪?之一,湿气进入体内会有不同的症状。湿气重,会毒积五脏,诱发各种疾病。
中医里有一句话,叫做?津液不归正化?。意思是说,我们每天喝的水,吃进来的食物不能正常地被脾胃运化吸收,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津液,残渣就会堆积在了体内,变成痰湿。在生活上,一些不注意的习惯都有可能导致湿气的入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5个坏习惯易让湿气缠身
1、爱贪凉
在夏天,人们都喜欢吃冷饮和吹空调来降温。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湿邪创造入侵机会。
夏天汗出本是一个散湿的很重要途径,而空调营造的凉爽环境,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只能聚积体内。
2、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3、运动少
《黄帝内经》中说?久坐伤肉?,其实伤的就是脾。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缺乏运动可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
4、洗头后用毛巾捂着
这种情况出生在女性朋友身上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中医认为湿邪性黏腻,易伤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会出现?因于湿,首如裹?的情况。
如果洗完头用毛巾捂着,很容易感受湿邪。因此,洗完头要尽量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此外,有些年轻人觉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经意间湿邪也会入侵。
5、居住环境不通风
如果长期住在不通风的环境里,就会导致体内的湿气加重,所以,每天要定时开窗透气,特别是遇到南方的雨水潮湿天气,更加应该注意这些细节。
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湿气的危害,那么,怎样才能祛湿排毒呢?
那么中医是如何祛除湿气的呢?
一说到祛湿,很多人都知道要喝点薏仁水,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了却并没有祛湿呢?
这是因为,薏米水可以祛湿,是因为它利水消肿的功效,能够帮助本来健康的脾解决一下临时的湿气困扰;但对于本身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生出的痰饮水湿,就无能为力了。
《黄帝内经》里提到:湿气首责之于脾。
要祛湿,先养脾。脾的运化功能好了,湿气自然留不下。
所以,想要铲除湿气,我们应该在祛湿的基础上,配伍一些运脾、醒脾的药物,一边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一边利水渗湿,这样才是标本兼治的祛湿健脾之法。
一个中医食疗方,祛湿健脾二合一
茯湿膏所采用的配方里就有茯苓、薏仁、山药、红豆、芡实、大枣、橘皮、鱼腥草等8种天然药食同源食材,配伍得当。
膏方里薏仁、茯苓、等能调和五脏,健脾祛湿,从内而外使身体达到舒畅不滞的状态。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橘皮:健脾开胃、理气消食、燥湿化痰
红豆:健脾益肾、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有了这些好食材,是熬制好膏滋的第一步,熬膏是熬出药物的精华。品质上乘的材料加上科学的膏方配比,再经过熬制才能达到健脾、祛湿、益气三大功效。
膏滋是药物精华的浓缩,而且味道不重,口感好。色如乌金、晶莹透亮;气香味甜、味如琼浆、回味悠长;其形浓稠绵软。
用温开水化开,入口品味,可谓是舌尖上的高级享受,是不可多得的健脾袪湿珍品。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