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喉丹痧怎么治疗
烂喉丹痧就是指一般的青红热,就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那就需要给孩子使用上青霉素对症治疗,因为青霉素它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
可以防治鸡瘟的中草药有哪些推荐?
从小在农村里跟随爷爷采挖中草药长大的花腰妹,对防治鸡瘟的中草药主要推荐以下几种。
一是板蓝根。我们叫青叶,新鲜的叶子非常嫩,人和动物都可以食用,味道甜中带点苦涩味,如果是放养的鸡可以拔些野生的板蓝根嫩苗让鸡随意啄食,它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利嗓的功效,对治疗鸡瘟、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二是大蒜。鸡瘟在我们当地也叫“烂肠瘟”,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养鸡,也不兴打预防针做防疫什么的,从养小鸡开始爷爷就时不时会把大蒜切碎,然后拌在包谷面或者剩饭剩菜里喂食鸡,说有打毒健胃的功效,可以有效防治鸡瘟。
三是艾草。在农村艾草随处可见,放养的鸡可以让其啄食艾叶,也可以把嫩的艾叶尖掐下来切碎拌食喂养鸡,因为艾草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鸡的免疫力,还能提高鸡的生长速度和产蛋量哦。
四是韭菜和巴豆。这两种对已经感染鸡瘟的鸡有一定的疗效,我们常用的是韭菜,先把新鲜韭菜切成小段,一般按一两五韭菜拌一两猪油的比例喂鸡,如果病情严重的鸡可以人工用手塞喂,几个小时后瘟鸡就会明显好转。
其次是巴豆,将10克左右的巴豆舂碎,放一斤左右的水煎煮,煮到剩下八两左右的水后再兑入10倍的水喂鸡,如果遇到病重的鸡就要人工灌服,可以喂一个星期左右。但是要注意巴豆有毒副作用,如果发生中毒,可以用绿豆汤解毒。
除了以上几种,在鸡瘟发病流行时候,我们还会采摘樟树叶、柚子叶、柑桔叶等来垫在鸡圈里,也可以用土黄连、绿豆、山豆根、土霉素、小苏打、雄黄等舂碎加在鸡饲料中喂,也有一定的效果。
你还知道其他防治鸡瘟的中草药吗?欢迎关注花腰妹一起交流!
我们在养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病症,那么约瘟只是这些病中的一种,而鸡瘟治疗比较麻烦,它让鸡的死亡率又特别高,所以,在养鸡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养殖的密度不能太密,还要保持场舍的清洁、干燥、,也要防止外来动物的惊扰,鸡群转舍或转场时应避免动作粗鲁并适当的使用防应激药物。
做好了预防和工作,也不一定能杜绝鸡瘟的发生,所以,我们也要有备用的药物治疗,那治疗鸡瘟的药物也是不少,有中成药,有西药,当然也有中草药。中草药对于治疗鸡瘟比较慢,而鸡瘟的死又非常快,我还是不建议使用,我们可以用中成药或西药。但是如果在早期发现有病鸡,用中草药治疗效果也是不错,那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好用的中草药的用法。
1、 韭菜50克加猪油30克,韭菜切碎调匀喂鸡,对于病重的鸡就用人工塞喂15-20克,经过几小时后,鸡有所好转接着再喂1-2次。
2、 仙人掌50克,去掉针刺,再加土霉素片8片、绿豆约20颗混合捣碎拌饲料,喂10只鸡,连喂两到三次。
3、 用一把高粮米,经水浸泡后捞出,然后拌入硫磺三到五克喂鸡,这个量喂15到20只。
以上几味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在你平时准备时也是容易配制出来,也可以做预防用,如果你是养鸡的,看到这些方法后可以去找这些药材来配制,以备不时之需吧!
养鸡业已成为回乡青年在家投资的好项目,不但能丰富城乡菜篮子,更能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让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找到创业路子,不在为打工 颠簸流离,从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养鸡就意味着鸡会生病,甚至有鸡瘟的情况发生。鸡在早期发病期,在农村是有一些植物可以冶疗的, 并且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的。下面我就给你推荐几种常见又易采到的植物 。
苦蒿相信大家都认识,在农村很多,随手都能采到。可它是一味中药,有清凉、解毒等功效,能治热血、湿热等疾病。对鸡的发热性、中暑、热应激等急病有很好的冶疗作用。比较小的鸡你把叶子揉成一小团喂它吃进去,大的鸡就自接采回来丢到鸡舍里让它自由啄食。用它熬成水冷却后放鸡槽里让它们饮用。
大蒜捣碎+白醋
大蒜捣碎和白醋一起,可以治疗鸡肠胃不好和拉白色粪便。一般直接喂鸡它不会啄食,需要人工辅助喂它吃。要两个人操作才能完成,一人捉住鸡,把鸡的嘴巴掰开,另一个人用小勺子慢慢喂它,尽量让它多吃点,早晚都得喂一次。
绿豆
绿豆对鸡精神不振、时常打瞌睡、嘴里流清口水出来的症状有很大的冶疗作用。把绿豆捣碎和米糠拌一起,拌时需放少量水,捂碎的绿豆和米糠能黏合一起就行了。
还有艾草、板蓝根草、车前草、田鸡黄等很多植物放鸡舍给它们啄食都有防病冶病功能。你也可以把这些植物熬水给它们当饮用水喝,还可以把这些草晒干放鸡圈里让它们睡觉休息时在上面睡,防止鸡瘟平时得保证鸡舍干燥通风。
中草药防治鸡瘟,前期可使用樟树叶、柑橘叶、柚子叶或艾叶等垫鸡舍。
在鸡发病时,给鸡每天服牛黄解毒片半片,小鸡用量酌减,或用米酒,雄黄,大蒜头泡酒15天后取出,用酒液滴灌鸡,每只鸡每天1次-2次,每次两滴-3滴还可以在鸡饲料中加少量白矾和生姜每隔10天喂一次,如出现病鸡,则7天-8天喂一次,用针扎病鸡翅膀下部,取大蒜蘸其血喂鸡,也有预防效果。还可以使用柏树子,大蒜,明矾,雄黄等中草药防治鸡瘟。
白蜡树叶、朱砂莲10?15、虎杖12?15、桐锤草10?12、刺梨15?18、十大功劳15?20、小青藤香10?12、三月泡12?15;将上述药材晒干打成粉,在鸡饲料中加入适量混合喂食。该中药配方能有效预防鸡瘟,对鸡没有其他副作用,鸡群抗病能力强,不生病, 健康 生长,该 健康 鸡不会感染鸡瘟,配方中的组分药材也易采集,在西南地区农村比较适用。
我们在养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病症,那么约瘟只是这些病中的一种,而鸡瘟治疗比较麻烦,它让鸡的死亡率又特别高,所以,在养鸡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养殖的密度不能太密,还要保持场舍的清洁、干燥、,也要防止外来动物的惊扰,鸡群转舍或转场时应避免动作粗鲁并适当的使用防应激药物。
做好了预防和工作,也不一定能杜绝鸡瘟的发生,所以,我们也要有备用的药物治疗,那治疗鸡瘟的药物也是不少,有中成药,有西药,当然也有中草药。中草药对于治疗鸡瘟比较慢,而鸡瘟的死又非常快,我还是不建议使用,我们可以用中成药或西药。但是如果在早期发现有病鸡,用中草药治疗效果也是不错,那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好用的中草药的用法。
1、韭菜50克加猪油30克,韭菜切碎调匀喂鸡,对于病重的鸡就用人工塞喂15-20克,经过几小时后,鸡有所好转接着再喂1-2次。
2、仙人掌50克,去掉针刺,再加土霉素片8片、绿豆约20颗混合捣碎拌饲料,喂10只鸡,连喂两到三次。
3、用一把高粮米,经水浸泡后捞出,然后拌入硫磺三到五克喂鸡,这个量喂15到20只。
以上几味药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在你平时准备时也是容易配制出来,也可以做预防用,如果你是养鸡的,看到这些方法后可以去找这些药材来配制,以备不时之需吧!
治疗预防鸡瘟的药物,记得家里用的绿豆水,板蓝根,痢特灵,有时还加了头痛粉等,纯属家里养鸡的经验!
最好的我们老家有种草叫(钙)用烟熋
将雄黄、甘草两味中药研末,拌在饲料中喂鸡。二斤半以上的鸡每天服雄黄0.5 1克、甘草2.5 5克,日服两次,3 4天为一疗程。二斤半以下的鸡酌情减量。
[概 述]
丹痧又称喉痧、疫痧、烂喉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猩红色皮疹,杨梅舌,疹后脱皮为特征。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7岁小儿多见。
1.定义
丹痧又称喉痧、疫痧、烂喉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引起的急性肺系时行疾病。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猩红色皮疹,杨梅舌,疹后脱皮为特征。
2.发病情况
[发病季节] 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两季为主。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7岁小儿多见。
3.预后
痧毒疫疠之邪由口鼻侵入,病势较急骤,并常可引起流行,预后多较良好,但也可在病程中或病后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等。
4.范围
本病西医学称猩红热。
[病因病机]
1.病因
发病原因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寒暖不调,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
2.病机
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病之初起,邪束于表出现表证,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咽通于胃,喉通于肺,痧毒内侵,咽喉首当其冲,邪毒蒸腾,熏灼咽喉,导致咽部红肿糜烂。肺主皮毛,胃主肌肉,痧毒之邪,内蕴肺胃,外泄肌表,邪毒布散于体内三焦,全身透发出密集皮疹。舌为心之苗,邪毒内灼,心火独盛,加之热耗阴津,故舌生红刺,舌光无苔,状如杨梅。邪毒进一步化火入里,传入气营,或内逼营血,痧疹色泽转红紫或见瘀点,还可见壮热烦渴,神昏谵语,舌紫绛等。痧毒疫疠之邪,以外透为顺,内陷为逆,若邪毒炽盛,内陷心肝,则可出现抽搐,昏迷等重症。而邪从火化,又最易伤阴耗津,故病之后期可见肺胃阴伤之证。
[临床表现]
1.潜伏期 1~7天。
2.前驱期 起病急骤,突然发病。轻者发热38~39℃,重者可高达40℃,可有头痛,咽部与扁桃体肿痛,上覆较易拭掉的脓性分泌物,并见杨梅舌。
3.出疹期 发病12~48小时出现鲜红色皮疹,先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通常24小时布满全身。皮疹密集而均匀,压之暂呈苍白。肘前、腋下等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成线状(帕氏线)。面部潮红,不见皮疹,口唇周围发白,形成环口苍白圈。
4.恢复期 体温渐至正常,皮疹按顺序消退,疹退后有糠屑样脱皮。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概 述
丹痧,近代名之“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为特征。冬春季节为多见。2~8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多流行于温带地区。预后良好,但病后常易并发心、肾疾病,故须注意防治。
“丹痧”一名初见于清代顾玉峰氏《丹痧阐介》,因本病咽喉肿痛症状较明显,故又称“烂喉痧”或“烂喉丹痧”。《丁甘仁医案》附篇“喉痧症治概要”中亦载有;“雍正癸丑年间以来,有烂喉痧一症,发于冬春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壮热烦渴,丹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肿烂,一团火热内炽。”因有明显传染性,故也有“疫喉”、“疫喉痧”及“疫疹”等名称。
病因病机
痧毒疫疠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胃,由表入里。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外邪束于表,疫毒郁于内,蒸腾肺胃两经,上循咽喉,故首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等症。邪毒化火,上攻咽喉,则红肿疼痛,或起白腐糜烂。
疫毒之邪由气入营,内伏血分,伏热外透于肌肤,则发为痧疹,色红如丹。毒重者,丹疹可融合成片。
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炎,灼津耗血,故本病常见舌生芒刺,状如杨梅,而有“杨梅舌”之称。
如邪毒炽盛,内陷心肝,则可出现抽风、昏迷等重危症状。后期常见肺胃阴伤之证。
本病在病程中或恢复期间,可以出现心悸、骨节痹痛和红肿灼痛、水肿等症。
临床表现
起病多急骤,常有发热,咽痛,头痛,呕吐等症状,咽部和扁桃体红肿,扁桃体上可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可见“黏膜疹”、“杨梅舌”。颈及颌下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
皮疹一般在发热1~2天内出现,先始于耳后、颈部,布至上胸部,1天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发红的基础上的“鸡皮疹”,可见“口周苍白圈”。
皮疹出现后48小时内达到高峰,然后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2~4天内完全消失。病程第1周末或第2周开始脱皮,在手掌、脚底及四肢处可见大片状脱皮,可呈手套、袜套状。
并发症:风湿病多在病程3周后发生,表现为关节游走性肿痛。心肌炎、心内膜炎或全心炎症等较少见。急性肾小球肾炎多发生于病期第三周。可表现为尿少、浮肿、高血压及血尿,亦可仅表现为尿检查异常。一般预后良好,多能自愈。
一般护理
呼吸道隔离:病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咽培养3次阴性。
居室应寒温适宜,空气流通,充分休息,勿吹风受凉。
保护皮肤及口腔清洁,常用温淡盐水含漱。
饮食应清淡,水分应充足,多选水果及青菜,忌食辛辣食品及鱼腥发物。
详细观察和记录皮疹的透发和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
已接触本病的健康儿童,应检疫观察7~12天。
辨证施护
证 候 症 状 护治法则 代表方 护 理
邪侵肺卫 发热骤起,畏寒头痛,皮肤潮红,痧疹隐见,灼热无汗,咽部红肿疼痛,乳蛾红肿或伴白腐糜烂,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浮数有力。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解肌透痧汤加减 邪侵肺卫护理
毒在气营 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全身皮肤密布细小红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布及全身,色红如丹,按之褪色,口唇干红,舌质红绛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有力。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凉营清气汤加减 毒在气营护理
疹后伤阴 痧疹布齐后1至2天,开始皮肤脱屑,身热渐退,可有低热,口唇干燥,或有干咳,食欲减退,舌红少津,脉细数。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沙参麦冬汤加减 疹后伤阴护理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烂喉丹痧的病因5烂喉丹痧的症状6烂喉丹痧的辨证分型 6.1烂喉丹痧·毒侵肺卫证6.2烂喉丹痧·毒壅气分证6.3烂喉丹痧·毒燔气营证6.4烂喉丹痧·余邪伤阴证 7烂喉丹痧的治疗8参考资料附:1治疗烂喉丹痧的方剂2治疗烂喉丹痧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烂喉丹痧 1拼音
làn hóu dān shā
2英文参考scarlet fev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carlet fev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scarlatin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烂喉丹痧(scarlet fever[1][2]、scarlatina[1])为病名[3]。是指感受时疫,以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1][2]。《疡科心得集》卷上:“夫烂喉丹痧者,系天行疫疠之毒,故长幼传染者多。”烂喉丹痧即烂喉痧[3]。又名烂喉痧,喉痧、疫喉痧、疫痧[3]。常发于冬春之季[3]。本病相当于猩红热[3]。
4烂喉丹痧的病因烂喉丹痧多因时行疫疠之邪毒,从口鼻入于肺胃,上冲咽喉所致[3]。
5烂喉丹痧的症状烂喉丹痧症见咽喉红肿疼痛迅速,继之喉核腐溃,上被假膜、易拭去,疼痛甚剧,汤水难咽,寒热大作,遍体酸楚,全身痧点隐隐,密肌红,宛如锦纹[3]。
分散小粒者为痧[3]。痧疹排列甚密、融合,成片如云头突起者为疳,如以手指压,则痧点消失,指离则痧点渐复[3]。《喉痧正的》:“其琐碎小粒者为痧,痧者沙也,红晕如尘沙而起,属肺。其成片如云头突起者为。者丹也,或隐在皮肤之间,多起于手足身背之上,昔人谓属脾,以脾主肌肉故也。”
猩红痧点先起于颈项,后胸背、腹部、四肢,迅速蔓延至全身[3]。然颜面独无,口唇周围苍白无痧点[3]。痧发透出则热减[3]。舌色红,舌面光滑而有小粒突起状如杨梅[3]。舌苔渐由白厚而转黄腻[3]。痧疹消退后,皮肤有糠皮样之脱屑现象[3]。
6烂喉丹痧的辨证分型6.1烂喉丹痧·毒侵肺卫证烂喉丹痧·毒侵肺卫证(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toxin invading lungdefense phase[1])是指疫毒侵犯肺卫,以初起恶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隐可见,舌红赤,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烂喉丹痧证候[4]。
6.2烂喉丹痧·毒壅气分证烂喉丹痧·毒壅气分证(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toxin congesting qi phase[1])是指疫毒壅结上焦气分,以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烂喉丹痧证候[4]。
6.3烂喉丹痧·毒燔气营证烂喉丹痧·毒燔气营证(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toxin pervading both qi and nutrient phases[1])是指疫毒燔灼气营,以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烂喉丹痧证候[4]。
6.4烂喉丹痧·余邪伤阴证烂喉丹痧·余邪伤阴证(scarlet fever with syndrome of yin injury by lingering pathogen[1])是指余毒未净,耗伤阴津,以咽喉糜烂渐减,但仍疼痛,壮热已除,惟午后仍低热,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脱屑,舌红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烂喉丹痧证候[4]。
7烂喉丹痧的治疗烂喉丹痧的治疗初宜辛凉解表,泄热解毒,滋液养阴等[3]。银翘散之类辛凉透毒,继用凉营清气汤、清营汤等加减以泻热解毒,终用养阴清肺汤、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等加减以清热养阴[3]。
初起用药不宜用辛温发散;不宜过早用大剂苦寒;不宜过早用泻下之品[3]。
若证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气臭秽,舌苔黄燥,可用凉膈散;若证见神昏谵语,高热等,为邪遏在内,宜服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以清心开窍,清热解毒[3]。
若见大便泄泻,则仍宗发表透疹,和营解毒,方宜升麻葛根汤加味[3]。
若邪热炽盛伤津劫液,内动肝风而为痉厥者,宜大剂清营凉解,如清营汤等[3]。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