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体内湿毒重吃什么药好

时间: 阅读:4130

体内湿毒重吃什么药好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祝由师

祝由师

2025-02-23 14:14:48

体内湿气如果比较重的话,是需要您及时的去吃一些排除体内湿气的药物来进行改善的另外当身体湿气过重的话,也建议从饮食方面来进行治疗在平常的时候不要去吃一些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22 19:19:40

  • 龙葵
    回复
    2023-08-22 19:19:40

    问题一:女人湿气重吃什么药1.处方药:湿热片、复方金钱草颗粒、泌淋清胶囊
    2.非处方药:清热祛湿颗粒、龙胆泻肝丸

    问题二:女人湿气重应该吃什么药你好,女人湿气重,适合吃的药:
    1、化湿药
    适用于湿邪侵袭肌表证。以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身重痛,鼻塞流涕,或不欲饮食,恶心呕吐,舌苔薄腻,脉濡等为特征。体内湿气重怎么办?因湿邪为阴邪,其性滞腻,极难分解,湿邪在表不可仅取发汗解表之法,以防汗去湿留,更不可利湿以攻里,以防引邪入里。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只有宣化发散方能表解湿祛。根据湿邪挟暑、挟热、挟寒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3类药物:
    1.1、芳香化湿药
    藿香、佩兰叶、紫苏叶等。用于湿邪或寒湿外袭的卫分证,多见于感冒、急性肠炎初起。证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重痛,脘闷呕恶,少食,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等。
    1.2、清化暑湿药
    香薷、白扁豆、扁豆花、西瓜汁等。适用于外感暑湿的卫分证,多见于感冒、乙脑初起等。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鼻塞流涕,舌苔薄黄,脉濡为特征。
    1.3 宣化湿热药
    荷叶、绿豆、西瓜翠衣等。适用于外感湿温的卫分证,多见于感冒、乙脑、痢疾初起等。以发热,头身重痛,咽痛,恶心,舌苔薄黄,脉濡数为特征。
    2、燥湿药
    适用于湿邪蕴结于中下二焦者。多见不欲饮食,脘腹胀满,恶心欲吐或大便泄泻,小便黄赤,舌苔厚腻,脉滑等症。临床应根据湿邪化热与否分为两类:
    2.1、燥湿健脾药(苦温燥湿)
    厚朴、陈皮、草果、苍术等。适用于湿浊蕴结中焦的急、慢性肠胃炎等。以胃脘胀满或疼痛,呕吐恶心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滑或缓为特征。
    2.2、清热燥湿(苦寒燥湿)
    黄芩、黄连、黄柏、苦参、龙胆草等。适用于湿热蕴结中焦或下焦所致的急、慢性肠炎,胃炎,痢疾,黄疸等。以腹部胀满疼痛,恶心呕吐,口苦食少,大便秘结或下利,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
    3、祛湿药
    适用于湿邪伏留肌肤筋骨者。证见肢体关节酸痛,阴雨天则加剧等。湿邪多挟寒、挟风侵入肌肤筋骨,或蕴久化热,多成缠绵痼疾,不易速解,必视其所挟邪气不同而调治之,故祛湿药可分为以下3类:
    3.1、祛湿散风寒药
    独活、威灵仙、白花蛇、虎骨、蚕砂、徐长卿、五加皮、乌梢蛇、海风藤、千年健、松节等。多适用于风寒湿侵入筋骨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疼痛等。证见肢体关节疼痛,局部恶风畏寒,得热则痛减,舌苔白滑,脉沉缓等。
    3.2、清热祛风湿药
    防己、秦艽、莶草、臭梧桐、络石藤、桑寄生、海桐皮、寻骨风等。适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证见关节红肿热痛,身热,口渴不欲饮,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等。
    吃药可以祛湿,但是如果平时不注意,还是会湿气重,深山果农建议,平时要注意:
    1、保证充足的睡眠
    俗话说“一日不睡,十日不醒”,就是说我们如果一天没有睡好,那么是十个晚上也补不回来。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疾病,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体内湿气加重。一般成年人每天睡觉要7――8个小时,才会有充分的精力投入到平时的生活学习当中。
    2、经常运动
    如今人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上班坐办公室,回家躺沙发,锻炼身体的时间少之又少,殊不知正是这样缺乏锻炼增加体内的湿气,而后更乏力,如此恶心循环。当不想运动的时候,坚持换上运动服和跑鞋,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再坚持下去,养成一个每天锻炼的习惯既能祛湿气又能强身健体。
    3、饮食调整
    病从口入有时真不假,平时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大白菜、火锅、冰激凌等,多吃些利水消肿的食物,冬瓜、苋菜、扁豆,还有薏仁、绿豆、红豆等粗粮也是很好的祛湿气的食物。
    4、保持环境的干爽
    如果房间湿气重,那么就要保......>>

    问题三:女性湿气重,阴虚请问吃什么药好喝几天生姜蜂蜜水试试,至少无害。

    问题四:女人湿气重吃什么好 8种食物祛湿效果好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 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 *** 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 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问题五:女32岁,体内湿气重,问吃什么药效果好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问题六:女人湿气重吃什么好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1.食疗
    (1)清热祛湿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Z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Z、赤茯苓、木棉花、灯芯花洗净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实同煮成粥。
    【用法】温热服食。
    【疗效】清热祛湿。适用于因暑热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滞不适,腹胀脘闷等症。
    【注意事项】大便干结者不宜用。
    (2)鲜土茯苓煲猪汤
    【原料】鲜土茯苓20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制作】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状;猪[月展]肉洗净,整块不必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疗效】祛湿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2.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3.避开生冷、甜腻食物,别喝酒
    外部环境仅仅是诱因,体内环境太湿才是主因。陈伟说,中医认为脾胃主湿,所以,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另外,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4.多用葱、姜、蒜
    葱、姜、蒜是我们家用最普通的几种调味料,它们在为我们的菜肴增加味道的同时,还有着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在春天里,万物生发,本身就应该多吃一些葱、姜、蒜,而针对体内的湿气,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5.拔火罐

    问题七:湿气重,吃什么药祛湿,健脾,提气是三个对抗湿气重的关键。
    祛湿可以服用红豆汤,薏米汤;
    淮山可以健脾,红枣也可以补脾;
    提气就可以适当服用黄芪,党参等。

  • 泠青沼
    回复
    2023-08-22 18:18:30

    体内有湿气对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影响,可以选择中成药来缓解湿气的侵扰。体内湿气若不及时祛除,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吧,希望大家喜欢。

      去湿气吃的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2、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3、健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4、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5、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去湿汤药剂
      1、去湿汤,功效:湿毒。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叶15g、杭菊15g、布渣叶15g、荷叶15g、云苓15g、芡实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做法:以水煎服,连服五剂。

      2、茵陈茶,功效:解毒清热,湿热,湿毒。对热毒性毒疮,皮肤红斑 热毒,湿重之肠胃热毒,肛门热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陈(一两),土银花(一两),夏枯草(一两),大生地(一两),土茯苓(一两), 绿豆(二两), 水(12碗)。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3、若以湿毒为主,有肝区隐痛,上腹部闷胀,食欲下降,口淡,大便稀溏,舌苔白厚或腻等表现,主要目的是去湿解毒护肝。可用野生灵芝10克,白术 10克,猪瘦肉50克,煲汤饮用。或用生薏仁100克,淮山药20克,炒扁豆20克,鲜鸡脚100~150克,煲汤饮用。
    去湿中药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人参健脾丸

      组成:由人参、白术、甘草、山药、莲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当归、枳壳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养胃,消补兼施。口服每次6-12 克,每日2次。

      附子理中丸

      组成:含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中药。

      功能:口服每次6? 9克,每日3次。孕妇慎用。

      龙胆泻肝丸

      成份: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炒)、当归(酒炒)、地黄、炙甘草。

      功能: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加味香连丸

      主要功效:清热祛湿,化滞止痛。

      适用病症: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腹痛下坠、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药性分析: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止泻痢,为君药。黄芩、黄柏加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共为臣药。白芍、当归和血止痛;延胡索理气止痛;厚朴、枳壳、槟榔、木香行气和中,行滞止痛;吴茱萸温中燥湿止泻,也制苦寒之品,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湿,化滞止痛之功。

      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 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湿热重如何调理
    湿热重的饮食调理方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文中我为大家推荐了4款治疗湿热重的中成药,但是在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湿热分为很多种,想要用中成药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那么一定要先咨询医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体内湿气重多吃16种祛湿食物
      1、绿豆

      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2、红豆

      是利水、消肿、清热佳品,尤其适合夏季食用,能散热燥湿、补心健脾、养肝益肾。

      3、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4、薏仁

      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5、黄瓜

      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并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是难得的排毒食品。黄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皮肤、抑制脂肪形成。

      6、苦瓜

      具有清凉解渴、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据研究发现,它还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7、冬瓜

      有利水消痰、清热解毒的功效。湿热体质者若有水肿、胀满、痰多、暑热烦闷、消渴、湿疹、疖肿等均可食用,并可解酒。

      8、玉米

      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9、洋葱

      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10、水芹

      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11、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12、马齿苋

      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13、芹菜

      可清肝热、养血。此外,芹菜还有清胃热、通血脉、健齿润喉、明目醒脑、润肺止咳的效果。因此,体内热盛、食欲不佳、疲倦无力的湿热体质者可常食用。

      14、芥蓝

      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风、消暑解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润肠祛热气、下虚火、止牙龈出血,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升、牙龈肿胀出血等也有辅助治疗效果。

      15、茅根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可以用于胃中烦热不适、恶心、肺热咳喘、心中烦躁、口苦、口渴、牙龈出血等,其清热利湿解毒作用较缓和,除湿热体质之人外,也适合普通人群在夏季桑拿天食用。

      16、荷叶

      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荷叶也有降血脂作用,所以很多减肥、降脂、祛痘产品中都含有荷叶。

    猜你喜欢:

    1. 身体湿气重吃什么调理

    2. 去痰湿最好最快的方法

    3. 脾胃湿热吃什么中成药

    4. 中医去湿气方法

    5. 吃什么水果去湿气

    6. 人有湿气吃什么食物好

头发白吃什么能变黑

体毛多的女生吃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