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辨证肩周炎
中医认为肩周炎跟气血亏损筋脉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有关系,所以通过辨证论治,分为风寒侵袭,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等等。症状不一样,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
肩周病俗称“五十肩”,是指过去很多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肩膀就容易出毛病,现在随着空调的普及,很多人不到五十岁,肩周也出毛病了。肩周下面是我们人体的肺脏, 肩膀是我们身体主要用来御寒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刮来一阵寒风,人们习惯性地都用后背去挡。人体用来抵挡寒邪的能量叫“卫气”。卫气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讲“肺主气”,这里气包括血管外面的卫气和血管里面的营气。我们来重点讨论一下卫气的概念。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膜腹”。《黄帝内经·灵枢·本藏》中又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者也”,故“卫气”的功能是内则温养脏腑,外则温润肌肤,并有滋养腠理,司汗孔启闭等作用。因“卫气”行于体表,具有保护肌表、抵御外邪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卫”。 如果一个人肺气弱了,他的卫气就不足。
我们夜里面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的肩膀暴露在被子外面,这时候如果有虚邪贼风进入, 肩膀就会受风受寒,就会造成经络瘀堵,时间长了肩膀就抬不起来了。
第一种肩周病是胳膊 在前方从下往上抬不起来 ,这是 大肠经经络不通 。
第二种肩周病是 用手够不到对侧的耳朵 ,这是 三焦经经络不通 。
第三种肩周病是 手摸不到背后 ,这是 小肠经经络不通 。
还有复合型的肩周病,就是这三种情况都有。
肩周病的治疗,我们俗称“肩周病三件事”。
肩周病要根据人的具体情况考虑治疗方案,一般考虑先刮痧再拔罐,如果出现黑色的痧,则进行刺血拔罐。非常瘦弱的人,可以只刮痧,再艾灸,不考虑拔罐治疗,而且艾灸时间要长一些。比较强壮的人,刮痧完了,还可以走罐,走罐完了再拔罐,出黑痧再刺血拔罐。
肩周拔罐的时候有几个重点拔罐的地方。
第一个重点是 拔云门穴、肩髃穴、肩髎穴到肩贞穴这一条线 ,就是平常你的衣袖和衣服的连线。
第二个重点是 肱二头肌 。肩周病很典型的症状是肱二头肌肌肉粘连。先用刮痧板刮一遍,看看那里出痧或者那里很疼,然后针对出痧部位重点走罐、拔罐和刺血拔罐,打开粘连。
第三个重点是 肩贞穴下面的位置 。
第四个重点是 阿是穴 。所谓阿是穴,就是让病人抬胳膊,抬的时候那个地方痛,那个地方就是阿是穴,就在那个地方拔罐,而且拔的时间要长一些。
肩周走罐的话很痛,这里面有两个小技巧。一是可以先灸一下,把那个地方灸热了,再走罐。走罐的时候要多抹些刮痧油,多抹点油走罐会不太痛。再者师父用四川的麻椒和薄荷熬到刮痧油里面,这样也可以减少疼痛。
如果刮痧、走罐或拔罐出现黑色的痧必须要刺血拔罐,刺血拔罐要本着血变则止的规律。这一点已经在拔罐一讲叙述过,这里不再重述。
肩周刮痧拔罐操作以后一定要艾灸,特别现代人体质虚寒的多,更要如此。可以用悬灸的办法,也可以随身灸的办法。随身灸有一种四联艾灸盒,可以带在身上长时间灸,比较方便。艾灸肩周一要灸到手心发热,即艾灸的热感传导到手心;二要温度不能太高,不能灸的大汗淋漓,微微发汗为好,可以在随身灸下面多垫几层布。
网络上流行一种平甩功,我们实践发现对肩周病效果很好。因为从经络辩证考虑,平甩功重点疏通手三阳和手三阴的经络。手三阳经就是大肠经、三焦经和小肠经,所以很多坚持练平甩功的肩周病都得到了改善。
人过四十之后,得肩周炎的几率越来越高,有的是年轻时伤着了、冻着了,但也有些人明明一直很注重保养,也没受过伤,但就是患上了关节炎,严重的时候甚至连肩膀都抬不起来,动一动就疼。
总有患者问我,肩周炎真的能通过中医来治吗?是否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毛病,在中医眼里并不难治。
肩周炎,中医有些老称呼,叫“老人肩”、“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之类,总之听起来似乎都和风寒之邪有关。
但其实不然,中医对于 肩周炎的辨证分型 ,最常见的有这4种:
症状:身子骨比较虚弱,容易感冒,肩部冷痛而兼紧缩感,活动受限,一遇寒就会疼痛加剧,局部按摩或热敷后疼痛减轻,头痛怕冷、舌淡红、苔白。
症状:肩部困重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脸色苍白没什么气色,一遇到阴雨天症状就会加剧,肩周炎患病时间长。舌淡、苔白厚腻。
症状:肩部酸痛,活动功能受限,严重者肩部肌肉萎缩,总有眩晕感,看东西模糊,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记性很差,脸色苍白,嘴唇也是白的,舌淡白。
症状:肩部刺痛,有牵引痛,压痛点明显,每逢寒冷天气就会疼痛加剧,舌黯红,苔白或薄白而腻,舌边可见淤斑。
以上四种分型都是最常见的肩周炎中医辨证,但现实病例中往往有很多例外。
如果你发现自己肩周炎怎么都治不好,严重时甚至不能抬起胳膊,活血的、止痛的、散寒的药基本都用遍了,还是没什么好转。你可以观察一下你的嘴巴,有没有口苦的感觉,平时是否胸闷、食欲下降、爱发脾气?
如果这些你都符合,那么很可能与 肝郁 有关!
说个肝郁导致肩周炎的典型案例:
45岁的周先生,自述左侧肩背部位胀痛,整个左胳膊没办法上举,就连转身都特别困难,疼得最厉害的时候,甚至连走路都费劲。
周先生在当地做过各种检查,甚至还查了心电图,确定心脏也没事儿,最后确定说是肩周炎。
由于他用过各种药物都没能解决肩膀疼痛的问题,经过几番辗转找到了我。
当时我看他的状态,问他嘴里头苦不苦,爱不爱吃饭,胸部闷不闷。
周先生说确实胸胁满闷,嘴里头有苦味,总叹息,觉得有气堵在心胸部位,透不开。另外吃饭食欲不好,背部总是发紧,一阵一阵地爱出汗。
看他舌质淡,综合辨证后决定施方:
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党参、炙甘草、桂枝、白芍、大枣、姜黄。
结果患者用6剂以后,疼痛感就大大减轻了。胳膊可以抬起来,而且可以转身。胸胁部位,也不觉得胀满不适。
接着用原方不变,再投12剂,患者诸症悉平,完全恢复正常。
这个医案中运用的方药,其实就是小柴胡汤加减 。
先看这个方组: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党参、炙甘草、桂枝、白芍、大枣、姜黄。这里头,去掉活血化瘀的姜黄,就是柴胡桂枝汤的原方。
柴胡桂枝汤,就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用半量而成。
其中的桂枝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可以 调和营卫、解肌散寒 。
剩下的小柴胡汤, 疏肝解郁,和解少阳,宣畅气机 。
诸药并用,根据患者的情况随症加减。
所以说,治肩周炎中医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对应患者情况详细辨证,还得用对了药,对症加减化裁。
有很多的肩周炎患者久治不愈,那就必须要想到是不是辨证不对,或是用药有问题了。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内、外因相互影响而成。内因:年老体虚、过渡劳累。外因:由风寒湿邪于血脉筋肉、外伤筋骨;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主要症状初期常感肩部酸痛,局部怕冷、有僵硬感。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屈肘时手不能摸肩,日久可会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
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内、外因相互影响而成。内因:年老体虚、过渡劳累。外因:由风寒湿邪于血脉筋肉、外伤筋骨;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主要症状初期常感肩部酸痛,局部怕冷、有僵硬感。肩关节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屈肘时手不能摸肩,日久可会肌肉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便,后伸不利等症状。
虚克骨痛贴膏原理就是通过皮肤渗透药物,直达病灶,排湿拔寒,舒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肩周炎在中医属于痹症范畴,治疗肩周炎有中药方剂治疗、外用中药和针灸疗法等,需在中医辨证后合理应用。
1.中药方剂治疗:中医认为,肢体痹证是由于自身肝肾亏虚、复感外邪、阻滞筋脉所致,临床常用的代表方有身痛逐瘀汤、羌活胜湿汤、温经通痹汤、三痹汤、肩痹汤等,治疗肩周炎一定效果。
2.外用中药:可以选用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散寒止痛功效的中成药,如大力药酒、舒筋健络油等,涂抹于肩周疼痛部位,并配合推拿按摩治疗。对肩周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3.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用于治疗肩周炎的常用针灸疗法包括毫针刺法、火针、温针灸、电针等。在治疗肩周炎上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以上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需要在中医的指导下或者操作下进行,切勿自我使用或者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