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骨折是否恢复
中医判断骨折是否恢复,需要从有没有疼痛以及有没有反常活动,等来进行分析,骨折愈合以后,骨折端局部无压痛以及送向叩击痛,第二就是骨折断无反常的活动,也需要根据x线结果来进行综合的判断。
【 躯干骨折.肋骨骨折 】
【基本概述】
脊柱、肋骨与骨盆是人体的支柱和内脏的保护器,能负重、运动、吸收震荡、维持身体平衡。头颅及四肢均直接或间接地附着在脊柱与骨盆上,因此,任何部位受到暴力,其作用力均可传达到脊柱或骨盆,造成椎骨和骨盆的骨折。
【解剖特点】
肋骨共有12对,左右对称,连接胸椎和胸骨而组成胸廓,对胸部脏器起着保护作用。上七对肋骨借第七肋软骨间接附着于胸骨,11、12肋前缘游离,也称“浮肋”[如下图]。
肋骨的骨结构特点是:切面观呈扁平状,中间有一层松质骨,周围是极薄的密质骨;肋骨头与胸椎构成关节;肋骨结节与胸椎横突形成关节;肋骨头与结节之间的狭窄部位称“肋骨颈”[如下图]。肋骨前连软骨,后有关节,肋骨本身富有弹性,有缓冲外力的作用。第1至第3肋短小,又有肩胛骨、锁骨及上臂保护,一般不易受伤,而浮肋弹性更大,不易骨折。因此,骨折常发生于4~7肋。
【病因病理】
肋骨骨折多见于成年人,可发生一骨或多个肋骨骨折,亦可发生同一肋骨多段骨折。
造成肋骨骨折的暴力通常有四种形式:
1. 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于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常呈横断或粉碎型,骨折片多向内移位[如下图],易刺伤肺脏,造成气胸、血胸。如拳棒打击、车撞等。
2. 间接暴力
胸廓受到前后方对挤的暴力,往往在腋中线段附近发生骨折。骨折端向外突出,易穿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如下图],如塌方或心脏体外按摩时用力不当等。亦有因暴力打击前胸致后肋骨折,或打击后胸而前肋骨折者。骨折多为斜形[如下图]。
3. 混合暴力
直接暴力使局部骨折,余力未尽而成间接暴力,造成该肋的另处骨折(多段骨折),此骨折常造成胸内损伤[如下图]。
4. 肌肉收缩
严重咳嗽、喷嚏时偶发肋骨骨折,一般发生在体质弱,骨质疏松者。如产妇、百日咳病人及长期脱钙的病人。
麻醉:采用麻醉止痛以便于复位操作。一般对于简单骨折可不用麻醉。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或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用2%的普鲁卡因10毫升~20毫升注入血肿内,一般10分钟后即可开始整复。
基本手法:骨折复位必须掌握“以子求母”,即以远端对近端的原则。
手摸心会:为施用手法前的必要步骤,即在整复前必须先用手触摸骨折部,触摸时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近到远,两头相对,确定骨折断端在肢体内的方位,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目的。
拔伸牵引:目的是为了克服肌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然后沿着肢体纵轴由远近骨折段对抗牵引,把刺入骨折部周围的软组织内的骨折断端,慢慢地拔伸出来。而后再按照整复步骤,改变肢体方位,用力牵引。牵引力的大小应根据病人而定,要持续稳准。
旋转屈伸:主要是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及成角移位,因为有些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牵引越重,成角畸形就越大。
端挤提按:当旋转、成角及重叠移位得到矫正后,侧方移位就成为主要畸形。以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考,试大网站收集端迫使复位。以人体的中轴线来讲,前后侧移位(上下侧)用提按的手法;内外侧(左右侧)移位用端挤的手法。即上提下按,外端内挤。
摇摆触碰: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的断端间可能有间隙,则采用摇摆触碰法。一般经过上述手法,骨折整复即可结束。
按摩推拿:主要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的复位,亦可舒展通达,尤其对骨关节周围的骨折更为重要。操作时手法要轻柔,按照肌肉、肌腱的行走方向,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顺骨捋筋[如图],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
夹挤分骨:凡是两骨并列部位发生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膜或骨间肌的收缩而相互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食中环三指,由骨折的背侧夹挤骨间膜,使靠拢的骨折段分开,远近骨折段即相应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能象单骨折一样,一起复位。
折顶回旋:对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如图].回旋的手法多用于骨折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的股骨干或肱骨干骨折,或经过不正确处理造成背向移位的斜面骨折。
整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整复效果。
对线: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对位:长骨骨干骨折时,对位至少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
长度:下肢若短缩小于2厘米,儿童无骨骺损伤者,日后可自行矫正。
临床在整复时还要根据上肢、下肢的功能要求,伤员的不同年龄等具体情况其整复标准亦有所不同。
由于上肢功能主要是活动,对肢体的长度要求不严;下肢的功能主要是负重,则对力线和肢体长度要求严;儿童因其骨折后骨痂塑形能力大,要求较低。具体要求如下:
上肢方面:肱骨干骨折有一定成角(5度~10度),对功能影响不大;尺桡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度~10度以下时,对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整复时应双骨一起整,否则可引起上、下尺桡关节发生半脱位而产生疼痛。
下肢方面:下肢缩短成人应不超过1厘米,儿童不超过2厘米,否则可出现跛行,日久则引考,试大网站收集起髋部和腰部疼痛。胫腓骨骨折成角不超过5~10度,否则会造成踝关节、膝关节的轴线不与地面平行,而使踝关节或膝关节面倾斜,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出现相应关节的疼痛。另外,旋转移位应尽努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会影响患者行走的步态。
儿童:骨折整复对儿童要求较宽,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下肢可短缩在2厘米以内,若无骨骺的损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自行矫正。
关节内的骨折:关节内的骨折线经过关节面者整复要求较高,应争取达到解剖对位。如髌骨骨折移位,关节面不平整,可造成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肱骨外髁骨折有旋转及侧方移位者可影响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内外踝骨折者不允许有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的存在,因为这些畸形愈合会造成踝部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若整复不能达到满意的解剖对位,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病情分析:
踝关节附近的骨折一般愈合时间需要2到3个月,在此期间,要注意必要性的保护措施,特别是走路活动用力时,以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指导意见:
建议:1,石膏取下后,可给予踝关节的弹性绑带固定或护踝保护固定,以避免踝关节的活动用力影响和慢性充血水肿、慢性炎症。2,疼痛期间或肿胀期间,可给予经常性的中药洗浴浸泡,之后给予中药包扎固定,以消炎止痛和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3,注意加强补气补血的药物调理,以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和促进骨折愈合。4,后期的功能锻炼要逐渐进行,逐渐增加力量和时间,不要急于求成,以避免加重损伤和慢性炎症。
中药洗浴煎法:
首次煎药:一般先给予中药浸泡30分钟,之后给予武火煎至沸腾,沸腾后文火持续20分钟左右就可开始慢慢洗浴。
第二次以后煎药,只须加文火煎至水温适宜就可洗浴,温度降低后又可反复加热,如此反复洗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