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孩子脾胃阴虚怎么调理

时间: 阅读:6001

孩子脾胃阴虚怎么调理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5-02-23 12:39:51

孩子脾胃阴虚的话是可以服用健脾丸的,另外阴虚的话是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平常的话也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定期的前往医院复查,避免长期服用药物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半夏
    回复
    2023-08-26 06:06:38

  • 芍药
    回复
    2023-08-26 06:06:38

    儿童脾胃阴虚怎样调理
    1、饮食不节。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还不健全。所以如果饮食上不加节制,饥一顿,饱一顿,不按时吃饭,或零食太多,都可影响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脾胃虚弱等症,日久则“面黄肌瘦”。

    2、过食寒凉。小儿本为“阳盛”主体,易产生内热,所以喜食寒凉。如果不加以节制,过食寒凉之物,就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功能下降,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的摄取。

    3、不合理的用药。小儿患病后,家长非常着急,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服大量药物,尤其是一些消炎、镇痛的西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红霉素等,这些药都对胃肠道有 *** 作用,并引起恶心、呕吐等症,这样,病虽治好,却留下了胃受损伤的后患。长期下去则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而致“面黄肌瘦”。

    4、人体微量原素的缺乏。如缺锌可导致腹泻、厌食症;缺钙导致生长停滞、抽搐等;缺铁等致贫血、厌食、生长发育停滞。以上这些都可使人体营养物质吸收不足,日久则使小儿“面黄肌瘦”。

    5、营养失衡。小孩子没有自控能力,吃东西没有节制,一旦吃得过多,就会损伤到脾胃,出现消化紊乱,吸收不好,面黄肌瘦。有些家长以为孩子营养不够,变本加厉给孩子做好吃的,结果反而增加了肠胃负担,脾胃进一步受损,进入恶性回圈。
    小儿阴虚内热中医怎么调理
    枸杞菊花茶倒是可以去内热,但是这么小的孩子即使有问题,中医上来说也不会很严重的,另外这么小的孩子,凭自己诊断没法断定内热由何而来。
    小孩阴虚内热导致晚上不好好睡觉怎么调理
    - 本文导读:小孩阴虚体质怎么调理最好呢?很多家长...不成形,还会盗汗,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26 05:05:28

    孩子脾胃虚弱如何调理?
    老妈是儿科医生,我从小耳闻目染各种儿科病例和知识,小孩子脾胃虚弱从儿科角度来讲常见的是气虚和阴虚,大部分孩子是气虚,总是乏力、多汗,也有一小部分会阴虚,表现呢就是便秘、口干等。孩子脾胃虚弱跟长时间的厌食有很大关系,我记得我妹妹四五岁的时候厌食很严重,脾胃特别虚弱,我妈妈就熬养胃的粥(小米粥之类),买健脾的薏米、茯苓给妹妹吃,对了,还买了些雀巢儿童奶粉让我妹妹每天早晚喝,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营养摄入不足,喝配方奶粉的好处就是能较快且高效的让孩子摄入营养,像儿童奶粉里的钙、铁、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全面,各项比例也很科学,同时里面的瑞士进口DHA还能促进小孩视觉神经和脑神经发育,另外我妈妈还会给我妹妹捏脊,这属于物理疗法了,跟食疗配合,坚持调理慢慢孩子脾胃就会好了。
    孩子脾虚怎么调理
    宝妈给孩子喂食要得当,宝宝能吃多少算多少,不吃时不要追着喂,避免伤食。要定时定量饮食,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面食及养胃的粥类,少吃食肉类食品;不要滥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清热泻火类药物,更不可滥用抗生素;在环境适合的环境下,让孩子增加户外活动量,以促进脾胃蠕动。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宝宝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不可过多食用酸奶,小儿可以多吃一些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家庭用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宝宝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不过量喝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

    介绍几种食疗的方法:1.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对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虚宝宝比较适用。2.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改成小火熬成粥食用。对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宝宝适用。3.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粥食用。对手足心热、便干的宝宝适用哦!
    6岁孩子脾胃虚弱,日常怎么调理
    多做室外活动,服用点帮助消化的中成药。

孩子肾阴虚可以吃黑豆浆吗

八岁孩子阴虚火旺怎么办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