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无肌病能治好吗

时间: 阅读:1266

无肌病能治好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5-02-01 21:55:09

无肌病是可以治好的,无肌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皮肌炎皮疹等等,在疾病的早期阶段,或者是当皮肤出现改变时,这时候采取治疗措施,大多数患者都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是考虑到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以还要取决于导致肌无力的原发病情况。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26 20:20:20

  • 龙葵
    回复
    2023-08-26 20:20:2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因乙酰胆硷受体减少而出现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横纹肌于活动时易于疲劳无力,经休息或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后可以缓解.也可累及心肌与平滑肌,表现出相应的内脏症状.重症肌无力少数可有家族史(家族性遗传重症肌无力).
    意见建议:
      西医治疗肌无力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
      1,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新斯的明,吡啶斯大林明,酶抑宁或称美斯的明,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有瞳孔缩小,多口水,出汗,腹痛,腹泻等,可以同时服用阿托品以对抗.
      2,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等.
      3,手术疗法适合于胸腺瘤患者.
    重症肌无力饮食调理
       重症肌无力饮食结构配合一下,比如在不同的换病阶段作出膳食调养分级,无发热症状,咀嚼能力正常,消化机能正常者,采用普通饭,可以定出标准每日热量,及均衡饮食比例,对于病情重,影响到消化机能和咀嚼能力的,肌无力0-2级或大手术后(如胸腺切除)或拒食等类型的患者,分别给予软饭,半流质,流质及管饲流质饮食.对于偏于面色白,流口水,四肢不温腰酸软无力的脾肾虚的肌无力,肌肉萎缩患者可用一些黑芝麻红塘粥,肉桂鸡肝粥,牛骨髓等服用.对于头晕耳鸣,咽干,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小便少,以浑身软弱无力,肌肉萎缩的可用枸杞水,杜仲猪腰褒,黑枣等加强强身之功.
      对于气短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缩,口唇舌色淡,肢体麻木不仁的气血不足型无力,肌肉萎缩,可用归芪羊肉汤,饴糖羔蜂乳等.对于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或有肌肉目闰动,眼睑下垂,少气懒言,语言低弱,咀嚼无力,口张流诞,食少,便溏,面色淡白无华或口黄,舌淡,舌边有齿痕.可见于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及运动神经元病的部分症候,可长期服用银鱼汤,砂藕粉,莲子糯米羹等等.不论对于治疗期或康复期均可配合以膳食调养,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治疗目的.
    [编辑本段]重症肌无力的心理护理
      保持愉快心境,消除悲观,恐惧,忧郁,急躁等不良精神伤害,建立必胜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对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至关重要.重症肌无力的心理调护可采取以下方法.
      (1)以情制情法:是指医生用言行,事物为手段,激起病者某种情志变化,以达到控制其病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的方法.如对神情抑郁低沉的痿证患者,喜笑调护法颇为适合.可采取讲故事,说笑话,听相声,看滑稽戏剧表演等,使患者喜笑一番,心境快乐,甚或采取冲喜的方法,举办喜事,给病人带来喜悦的心情,或通过与病人谈心的方法,用关心,体贴或用大量事例,开导病人,让其看到希望之光,转忧为喜,鼓足生活的勇气,从而促使症情早日改善,身体康复.
      (2)文娱怡神法:是指医生指导患者或自行运用传统文娱方式,达到畅怡神情,活动关节,舒筋活血,神形共养为目地的一种方法.如各种游戏,舞蹈,奕棋,钩鱼,书画,玩具以及音乐等,都为文娱怡神的方法.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证情和神情,以及各自兴趣爱好,分别选用相应的文娱项目.小儿具有新奇好的心理特点,故宜于选用新奇玩具,同时配合智力游戏活动,如垒积木,开游乐汽车,骑木马,捉小鸡等.
      (3)环境爽神法:是指选择环境优美,风物宜人之处,以陶治性情,爽神养心,促使康复的方法.具体环境可选择幽静的森林,清澈的泉水,壮丽的高山,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香花,或天然岩洞,人工石窟等.居室宜通风透光,清静宽蔽,色彩布置宜根据心情和病证而定,以爽心悦目为佳.
      儿童重症肌无力
      1.新生儿-过性重症肌无力如母亲患重症肌无力,娩出的新生儿中的1/9患本病.患儿出生后数小时至3天内,可表现哭声无力,吸吮,吞咽,呼吸均显困难.肌肉弛缓,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患儿很少有眼外肌麻痹及上睑下垂.如未注意家族史,易与分娩性脑损伤,肌无力综合征等混淆.肌内注射新斯的明(详见下文)或腾喜龙,症状立即减轻.患儿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可增高.本症患儿可于生后5周内恢复.轻症可自然缓解,但重症者要用抗胆碱酯酶药物.
      2.新生儿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又名新生儿持续性肌无力.患儿母亲无重症肌无力.本病多有家庭史,可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儿出生后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全身肌无力,哭声低弱和呼吸困难者并不常见.肌无力症状较轻,但持续存在.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不高,血浆交换治疗及抗胆碱酯酶药物均无效.
      3.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最多见,发病最小年龄为6个月,发病年龄高峰在出生后第2年及第3年.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眼肌型,脑干型及全身型.①眼肌型:最多见,是指单纯眼外肌受累,但无其他肌群受累之临床和电生理所见.首发症状多数先见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晨轻暮重,也可表现眼球活动障碍,复视,斜视等.重症患儿表现双侧眼球几乎不动.②全身型:有一组以上肌群受累,主要累及四肢.轻者四肢肌群轻度受累,致使走路及举手动作不能持久,上楼梯易疲劳.常伴眼外肌受累,一般无咀嚼,吞咽,构音困难.重者常需卧床,除伴有眼外肌受累外,常伴有咀嚼,吞咽,构音困难,以及程度不等的呼吸肌无力.值得注意是患儿虽有四肢肌无力,多数患儿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少数患儿腱反射可正常.病肌无萎缩,无纤性颤动,感觉正常.再者西医的放疗,免疫抑制等方法,都会影响人本身的“正气”,等于是“泄”,但中医讲求的是“补”,这就像骑马,马不跑,西医就用鞭子鞭它,让它再跑快一点;但是中医是先把它喂饱,再让它慢慢走.效果当然不一样.很多病人都是受不了高昂费用而放弃治疗的.当病人出现呼吸危象病症时,费用很高,光是进入ICU上呼吸机,每天的费用就要4000元,如果治不好,谁受得了?所以病人的希望在于尽快解除呼吸危象的病症.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这个绝症完全可以得到根治!当然病人此前接受的西医治疗手段越少,采用中医疗效就会越大,如果胸腺都已经切除了,就会有影响了.
      对于重症肌无力,中医的治疗法则是峻补脾胃,注意标本缓急.在这个过程中,当病人出现呼吸危象时,显示肺部有感染,借用一定的西医办法,用“不抑正气”的抗生素来抗感染,再加以北芪,当归,白芍,党参等中药加以扶正祛邪,再鼻饲我们自己研制的口服液,这种方法抢救的成功率相当高,不少病人很快就能度过“呼吸危象”的鬼门关,解脱呼吸机.我们用这种办法救回了很多让西医“举手投降”的病人,因为按西医的做法,也许能一时控制住病情,或者用呼吸机帮病人维持生命,但是病人基本上没有根治的希望.
    生活护理:
    1,振奋精神,保持情志舒畅
      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精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不易发生疾病,即使疾病发生,也能很快恢复;相反,若情志不畅,精神抑郁,则可使气机逆乱,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正气减弱,从而发生疾病.临床上本病的发生往往与患者长期精神紧张或过份思虑,悲伤等情志变化有关,如果在恢复期间,患者情志波动常可引起病情发展或恶化,因此患者在治疗及恢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神调养,保持思想上安定清净,不贪欲妄想,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只有这样才能使本病早日康复.
      2,饮食合理,切勿偏嗜
      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饮食不足即缺少营养,影响气血生化,则导致体质虚弱,相反,饮食过量又可损伤脾胃,日久导致体质下降,因此,肌无力患者在饮食上要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儿童一定要纠下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使患者体质增强,正气旺盛,使本病尽快康复.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
      肌无力的发病与过度劳累有很大关系,该病患者往往与劳累过度,用眼过度,日夜操劳,或因奔波而起居失常,耗伤气血,体质下降外邪乘虚而入导致本病发生和发展,因此本病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一定要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配合药物治疗,逐步增台体质,早日恢复健康.

  • 泠青沼
    回复
    2023-08-26 19:19:1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是一种罕见、慢性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神经-肌肉接头异常导致。其发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关系密切,由于自身抗体阻碍了神经-肌肉信号传递,导致眼皮下垂、视物重影、 手和腿部肌肉容易疲劳无力、吞咽困难、表情僵硬,甚至呼吸困难等问题。其中尤其以眼部症状最早出现也最明显。
    小儿重症肌无力依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可被分成6个亚型,即眼肌型、伴胸腺瘤型、早发型全身型、晚发型全身型、MUSK抗体阳性型、抗体阴性型。无论是哪种类型,患儿多次活动后,都会导致症状加重,休息后又可缓解,但活动后又会加重。肌无力下午或傍晚加重,晨起后减轻,称之为“晨轻暮重”。
    该病目前还无法根治,但经过药物和胸腺切除等治疗,一般都能使症状得到控制,患儿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并且只要治疗得当,大多数患儿能活到正常寿命。

项锁合骨痛怎么治

无肌病皮肌炎遗传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