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火大脾阴虚怎么推拿
孩子内火大,脾阴虚可以选择补脾经,揉板门,清大肠,内运,八卦等推拿,顺时针按揉腹部,平时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喂食加重肠道负担。
小儿推拿李波:脾虚—孩子大部分疾病的“元凶”!养好脾胃不生病
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身体总是那么虚弱,风一吹就感冒?眼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同样在一起玩的,人家什么事儿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总是生病,这是为什么呢?
积食,导致脾胃虚弱!没有内伤饮食,不得外感风寒!
有些孩子的下眼袋比较大,有些发红紫色,这是典型的脾阴虚的情况。喜欢吃肉,又不能完全消化,导致积食。其实,现在太多的孩子就是因为脾胃出问题,引起身体虚弱的。
脾胃受伤了,孩子就容易得外感!
为什么饮食和外感有关呢?
外感属于呼吸系统的问题,多是肺气不固,外邪入侵导致的。正常肺气强壮的孩子,能够把外邪抵挡在体外,这样就不至于外邪入侵。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肺气不固呢?中医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胃之气的状态。在中医看来,脾属土,肺属金,按照中国的五行理论,是土生金,也就是脾土生肺金。
为什么会脾虚?
造成脾虚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因为在生活中的一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1、暴饮暴食
有的孩子的每日三餐都会吃的比较多,或者狼吞虎咽、吃饭过快,这样的饮食习惯时间长了,就会伤害到脾胃,造成脾虚。
2、爱吃冷饮
冰冷的食物会给身体造成非常大的刺激。脾胃是最怕寒冷的,如果严重的可能就不只是脾虚了,甚至还会造成气血不足,恢复是非常难的。
3、经常吃甜食
甜味食物摄入太多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因此我们建议吃甜品要有个度,不要吃太多。
4、脾气暴躁
经常的发怒、暴躁、抑郁会损伤肝脏,从而间接的伤害脾胃,最后给身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5、久坐
脾脏是主管着我们身体各处的肌肉的,如果坐的时间长了,会影响到脾脏的功能,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坐久了可以站起来运动运动。
以上五点就是可能会导致身体脾虚的原因,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滋养脾胃的食物。
脾胃功能好,肺系统功能更强壮!
“脾土生肺金”这句话,通俗的说就是:脾胃功能的强壮,可以令肺系统功能强壮。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因为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吃的不 健康 的食品多,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脾胃受伤了,这样,肺系统就会出现问题,这是孩子容易感受外感疾病的一个根本原因。
对于喜欢吃肉的孩子,因为脾胃的运化能力有限,吃了那么多的肉,根本无法运化,所以会积食,积食以后,胃中会出现阻滞,这样胃气就不能下行。
正常情况下,人的胃气下行,然后心火也跟着下行,这样上焦才不至于太热,可是,如果胃气不能下行,则心火也无法下降,被阻塞在上焦,这样,上焦一定会越来越热,此时,如果孩子一感冒,立刻就容易咽喉肿痛。
这时,家长一定要考虑,是否存在我们现在讲到的这种情况了。
儿童的生长,更是离不开脾胃,因为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要脾胃吸收并运化到全身,如果脾胃失调,无法吸收运化营养物质,则身体的成长,会受到很大的干扰的。
脾胃强,孩子的抗病能力才强!
首先,家长要知道防护身体的是一种叫“营卫之气”的东西。“营气”是在经脉里面行走的,“卫气”是走行于经脉之外的。
“营气”是液体状的营养物质,等于是“弹药”;“卫气”是一种气,是人体体表的“防御系统”。营卫和谐,协同作战,就能保为我们的身体。
“营卫之气”是从哪里产生的?
是从我们的脾胃化生而来的。脾胃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向上输送,经过肺,再由肺输送到全身,实际上,我们身体内的营养物质要转化成营卫之气并输送到全身上下,变成强大的的防御系统。这是由肺来负责的!因为“肺主皮毛”,肺主一身之气,所以肺在向全身运行营卫之气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产生、供应营卫之气的“生产基地”是脾胃。
当我们脾胃好的时候,吃下去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很快就能转化为我们的正气——防御部队,运行得快,能够有力地抵御外来的任何病邪——细菌、病毒等等,拒敌于体表之外。
“ 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及早调理
脾胃虚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合理喂养,注意良好合理的饮食卫生和习惯。有些孩子不爱吃饭家长就要找原因,可能是喂养不当导致的,有些家长整天端着饭碗追着孩子满屋子跑,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喂养方式,要在整个营养搭配方面注意,包括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七分饱,少油少盐,忌辛辣、冷饮等,当然还有少吃零食。
小儿推拿也是调理脾胃虚弱不错的选择。
小儿推拿李波:脾虚—孩子大部分疾病的“元凶”!养好脾胃不生病
小儿推拿李波:孩子脾胃虚弱怎么办?小儿推拿帮您调理宝宝脾胃
最近很多孩子被流感击倒了,高烧不退、精神不振,搞得全家人都跟着难受。宝妈们心里一定要有个“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当孩子快要生病的时候,进行一些提前的预防,把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
比如说,孩子身体虚,又有内热,这时候一定要把内热清一清。
1
孩子身体虚、有内热为什么容易生病?
有些孩子由于经常生病、不爱吃饭、活动少等原因,身体相对虚弱,不够强壮。当脏腑处在一种阴阳不平衡的状态的时候,容易生内热。还有些孩子最近饮食过于肥腻辛辣,也容易食积生内热。
身体虚又有内热,这时候稍一受凉、受风,那感冒、发烧、咳嗽就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前预防一下,小儿推拿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2
身体虚、有内热会有什么症状?
这类孩子多会表现为身体热(有些孩子是燥热,有些是潮热)、晚上睡觉爱出汗、身体消瘦或虚胖、口干咽干、不活动就出汗或稍活动就出汗、手脚心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或苔厚腻、脉细数等等。
有虚热的孩子,宝妈们做推拿的时候要注意,在清内热的同时还要加上补的穴位,以免伤到孩子的正气。
清补脾经
位置: 拇指第一第二关节桡侧缘。
方法:从指尖直推到指根来回推300次。
功效: 清补脾经可以健脾胃,消积导泻。
内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方法: 运法, 小儿手掌心内劳宫一周, 成一环状,即为穴位所在运500次。
功效: 可助气调气,加强中气的运化力量,并能消积化痞。
揉二马
位置:掌背小指、无名指两掌骨中间,由指根到腕横纹之掌骨中间偏下,取凹陷处。
方法:揉法。按揉二马穴200—300次。
功效: 二马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大补肾之水火,针对于体质差,早产、剖腹产出生或者是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导致的脾胃弱,长期推拿,效果不错。
揉外劳宫
位置:手 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处与内劳宫相对应。
方法: 揉法。 按揉外劳宫200—300次。
功效: 外劳宫属于暖穴,可温里驱寒,对于改善寒性体质的孩子,平时怕冷,手脚经常凉凉的,一吃凉的就肚子疼,五心烦热、难以入睡、睡时烦躁易动等情况,坚持推拿效果很好。
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整个腹部。
方法:用手掌掌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功效: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捏脊
位置 :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方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5遍。
功效: 捏脊是不花钱的增强孩子身体的方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
宝妈们要注意,从下往上捏是补,从下往上捏是清。所以,给孩子捏脊的时候,如果孩子内热不是太大,从下往上捏5次即可。
3
注意一些配穴
特别要跟宝妈们强调一下,小儿推拿的时候取穴要灵活。
孩子身体比较弱的时候加上揉足三里。
揉足三里
位置 : 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侧一寸。
方法:按揉足三里,左右腿各揉150次。
足三里是个补穴,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孩子有口腔溃疡的时候可以加上揉涌泉等等。
揉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屈脚趾时前掌心凹陷中。
方法:按揉涌泉穴150次,左右脚各揉150次。。
推拿注意事项 !
建议 :
?1、一天推拿1~2次,推拿建议做宝宝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快,可用爽身粉当介;
2、给宝宝按摩时要用按摩油(植物油,橄榄油也可以),以免损伤宝宝皮肤,
3、宝宝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4、中医贵在坚持,每天早晚坚持揉,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Ps : 如果试遍以上方法还不奏效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推拿调理师或正规医院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病情。
-End-
⊙责任编辑:王亮(微信号:1102009044)
首先要知道儿童脾胃不好,会引起什么症状?
1.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形体瘦弱、全身乏力、面色发白
2.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肠胃蠕动能力减弱、大便排泄不通畅、大便稀溏、便秘、便血
3.睡觉流口水、入睡难、多汗、多梦、舌苔白厚、有齿痕
其次才是如何调理?
日常可以常用三种方式
一:运动健脾,脾主四肢,四肢活动则能健脾,也能让体内气血通畅,湿浊随着微汗排出。所以孩子每天保持适度的运动,是健脾的关键,避免久坐看电视、玩手机伤脾。
二:按摩健脾,经常给孩子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帮助肠胃畅通,一般顺时针之后,再逆时针按摩补脾。
三:食物健脾,适度多吃蔬菜,多数蔬菜具有疏通肠道的功能,避免孩子吃多引发的积滞,也能帮助身体把垃圾排出。比如秋季孩子可以吃白萝卜、白菜、包菜等。包菜被很多人忽略,其实它是宝藏蔬菜,其性平,可养胃,具有清利湿热,散结止痛、益肾补虚等功效。孩子“以通为补”,虽然脾胃还很娇嫩,但是一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只要注意健脾,让脾胃不要被“障碍物”困着,脾胃自然就会强壮起来,日常那些常见的补脾食材,就能滋养孩子的脾胃。
如果以上三种方式没有明显改善,可以适当用中药介入调理脾胃,对于孩子长期反复积食,面色饥黄,消化不良,偏矮偏瘦,中医调理脾胃的原则“消积导滞+补脾”。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