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待关节炎
中医有身体患有关节炎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再进行终极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中医的针灸理疗按摩预防和康复的话,进行综合治疗,保护身体代谢的一种调理措施和方案。
关节炎指的是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主要是由炎症、退化、感染以及创伤等因素造成的。当前我国 慢性关节炎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1亿 ,且患者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自身免疫反应、代谢紊乱、退行性病变、感染等因素都可能诱发慢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这些都属于关节炎。
关节炎的病程相对较长,诸多症状如疼痛、僵硬等,会对患者造成困扰。关节疼痛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其致病之因或风寒外袭,或湿邪内着,或筋脉损伤,或气血不调。也就是说,当 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外界致病因素的能力降低 时,机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阻闭不通,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沉重、麻木甚至关节僵直变形等一系列症状。所以,中医治疗关节炎疼痛,多从通络入手。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 可居家进行的中医缓解痹症的方法 。
中药热敷
二妙散、独活寄生汤、大防风汤、三气饮以及当归拈痛汤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关节炎的中药方剂,可请专业中医师辨证处方。此外,除了上述的内服药物,也可以将独活、白芍、当归、羌活、杜仲、川芎、苍术、细辛、鸡血藤、牛膝、苡仁、海桐皮以及甘草等中药,放置在袋子当中,并对袋子进行加热,之后敷在患处。也可将上述中药加入适量清水,熬成中药汤液,用来 熏洗患处 10 20分钟,每日1 2次。
中成药治疗
痹症在临床上常分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等4个类型。关节痛选用中成药,亦须根据这4个类型来选药。
1.行痹。 以风邪侵袭人体为主。症见肢体关节疼痛, 痛势游走不定 ,时而窜行上肢,时而流注下肢。可选用大活络丸、独活寄生丸,每次1丸,研碎用黄酒化服,一日2次。有舒筋活血、止痹痛的功效。
2.痛痹。 以寒邪侵入人体为主。症见关节疼痛剧烈, 痛有定处 ,遇寒则剧,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可选用小活络丸,每次服1丸,研碎用黄酒化服,日服1 2次。具有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作用。
3.着痹。 以湿邪侵入人体为主。症见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酸楚, 痛处固定不移 。可选用薏苡仁丸,每次1蜜丸,研碎用黄酒化服,一日1 2次。有除湿止痛、祛风散寒功效。
4.热痹。 素体阳气偏盛,或病久邪热入里。症见 关节红肿疼痛 ,得冷则舒,或发热恶风,或口渴烦闷,痛不可近,可选用豨莶丸,每次6克,一日2次,以石膏40克,知母10克,甘草3克,粳米一撮,桂枝6克煎汤送服。有祛风湿、止痹痛、强筋骨等功效。
拔罐
此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体质虚寒,阳气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后,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筋骨、关节、肌肉酸痛麻木,甚至屈伸不利,活动功能受限。而 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以及消肿止痛等作用 ,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患处的血流速度以及血流量,从而带走一些致病炎性因子,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常用的穴位有 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承山、梁丘以及委中 等,常用的方法有留罐、走罐、闪罐等。
药膳调理
常用的药膳有很多,这里推荐一款——鲫鱼土茯苓汤:鲫鱼去内脏,洗净;铁锅中放油,先煎姜片,再放入鲫鱼煎至两面焦黄,加水1250ml(约5碗水量),大火煮开;土茯苓10克,洗净切块,以药袋包好放入沙锅,将铁锅中汤及鱼倒入沙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入盐、姜、葱、胡椒及白酒, 稍煮即可饮用 。此汤品有通络除湿、温中健脾的作用。
作者: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 张志军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快乐 养生 》 2021年3月刊
风湿性关节炎:分风寒湿型和风湿热型。
一、《辨证要点》:
1、风寒湿型 :关节肿胀,不红不热,痠多痛少,得热痛减,发热不高,小便清,脉浮或弦紧,苔薄白或白腻。
2、风湿热型 :局部灼热红肿,疼痛剧烈,得冷则舒,伴有高热,口渴,烦闷不安,小便黄赤,脉滑数,苔黄燥。
二、内治法:
1、风寒湿型:
《治疗思路》: 以祛风散寒化湿为主。
《处方》:
制川乌4.5克(先煎)羌独活各4.5克,
桂枝4.5克,生甘草3克,防风9克,
片姜黄9克,油松节12克,茅术6克,
生米仁12克,带皮苓12克,威灵仙12克,
《加减法》: 病期较久,面色苍白,气血不足者,以当归补血汤为主,加炙黄芪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即用气血双补的当归补血汤加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的白芍) 。
2、风湿热型:
《处方》:
桂枝3克,生石膏18克(打碎),茅术4.5克,忍冬藤15克,黄柏9克,知母12克,生甘草3克。萆薢12克,生米仁12克,蚕沙12克(包煎)。
《加减法》:热甚及鼻衄者,去掉温热的桂枝,加犀角9克(先煎,无可用水牛角代替,量宜大),鲜生地15克,丹皮4.5克。汗多阴伤者加金石斛12克(先煎),麦冬、天花粉各9克。
三、中成药应用: 金乌骨通胶囊、通痹胶囊、痹痛宁胶囊等。
四、外治法:
1、风寒湿型:
1)回阳玉龙膏外敷。
2)红灵酒外擦,每日4—5次。
3)熨风散,热熨。(用神灯烤即可)
4)老虎脚迹草子外敷。敷在痛处,会有痛感,起泡立即撤去,用无菌纱布盖之。
《注》:《中华本草》:老虎脚迹草子:具有截疟、镇痛、退黄、定喘、消翳的功效。对治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瘰疬;痈疮肿毒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因有毒,应用上应小心,口服易致肠炎。
2、风湿热型:
1)太乙膏外贴。
2)金黄膏掺红灵丹外敷。
五、针灸
上肢:肩髃、曲池、尺泽、外关、合谷等
下肢:风市、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申脉、昆仑等,宜泻法,留针15分钟。
《注》 以上是主要的穴位,临症时可随症在此基础之上,增加适当的穴位,以增强治疗效果。
六、《外用药方》
1、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草乌(炒),军姜(煨)各90克,赤芍(炒)、白芷、南星(煨)各30克,肉桂15克,研成细末。
功用:温经活血,散寒化痰。
用法: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贴之。
回阳玉龙油膏: 即用凡士林8/10,回龙玉龙膏2/10,调匀成膏。
2、红灵酒(经验方 )
生当归(切片)60克,杜红花30克,花椒30克,肉桂(切薄片)60克,樟脑15克,细辛15克(研细末),干姜30克(切碎片)。用95%酒精2市斤(1000ml),浸泡七天后,备用。
功用:活血、消肿、止痛。
用法:每日用棉花蘸药酒在患处(溃后在患处上部),揉擦二次,每次10分钟。
此法疗效较好,可能与酒辛辣,能温,能行,活血化瘀有关。
3、太乙膏《外科正宗》
功用: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4、金黄散《医宗金鉴》(对此药我非常熟悉,因为我们医院制剂室就生产。针对于人身各关节扭伤、挫伤、腮腺炎等。)
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5斤、天南星、陈皮、苍术、甘草、厚朴各2斤、天花粉10斤。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用: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消肿止痛。治一切阳证。
《阳证》: 疖、痈、丹毒、脓肿等,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的为阳。
《阴证》: 肿瘤、结核性感染等,表现为苍白、不热、不痛或隐痛、平塌、麻木等症状的为阴。
用法: 可用酒、葱汁、麻油、蜂蜜、菊花露、丝瓜叶捣汁等调敷。其实,在应用上,选用什么为基质去调敷,主要是看做什么用途。如活血通络化瘀,选择用酒调敷;如果用于消肿消炎宜用蜂蜜等等。
《注》金黄膏: 即用凡士林8/10,金黄散2/10,调匀成膏。
凡士林带有燥性,也可刺激皮肤,如皮肤湿烂,疮口腐化已尽,敷贴应薄而且要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收燥。
5、熨风散《伤科选粹》
处方:羌活、防风、白芷、当归、细辛、芫花、白芍、吴茱萸、肉桂各3克,研成细末。
功用:温经祛寒,散风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样关节炎,因风寒湿所致者。
6)陈醋热敷: 此法我用过,并不理想,仅能缓解。
七、《护理和预防》
1、平时注意保暖,避寒,防受潮湿。
2、痊愈后,活动必须逐渐增加,可予以适当的医疗康复锻炼。
八、饮食注意
1、饮食宜清淡,定量、食易消化食物。
2、发作期不可食刺激性食物。
《注》仅供参考学习,自行配药请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
中医一般是辨证论治,最常使用的就是用中药汤剂,就是自己煎中药喝,但是不同的医生所使用的方子略有不同,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需要用到一些比较贵重的药材,比如蕲蛇,对风湿顽痹效果较好,因为有关节的疼痛,方子中还需要包含镇痛的药物,比如细辛或者附子,这两味药都是有点毒性的药,但是镇痛效果较好。当然,还要用到活血化瘀的药,还要用到补气的药,总之,药比较多,可以根据症状适当加减。除了汤剂,针灸,艾灸等都可以尝试,缓解关节炎症和肿痛。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中医认为,风、寒、湿邪都是关节炎发病的常见诱因。而且冬季早晚气温较低,关节炎患者抵抗力下降,调节适应能力不强,种种因素易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因此,关节炎患者应养成留意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在寒潮来袭时,及时添加衣服提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此外,还要注意生活中尽量不接触冷水,防止手足受冻,不要穿湿鞋、湿袜,避免处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除此之外,关节炎患者还应在寒冷季节早睡晚起,多饮开水以增加新陈代谢,平时应注意预防感冒,可适当服用板蓝根、玉屏风散、银黄口服液等药物,以防感冒导致关节炎病情加重。
饮食调养营养均衡
在饮食方面,关节炎患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注意控制脂肪摄入,少食甜食、辛辣刺激食物和生冷硬食物。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瘦肉、大豆制品等,特别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因维生素C可抑制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在烹饪方法上,关节炎患者也应有所选择,一般不宜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调方法,以免破坏食物有效成分,或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营养作用,而应采取蒸、炖、煮、煲汤、酒浸、泡等方法,以保证食物的原有性状。
坚持运动适度锻炼
关节炎患者需要强调关节的活动锻炼,努力做到动静相兼,练养结合。运动时间以白天为主,选择有阳光的地方和风和日丽的气候为宜;运动地点白天以户外为主,早晚以房间内为主,以避风寒为原则;运动项目因人而异,目的是活动关节,保持关节功能,注意不要久坐,要多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以不疲劳,不加重病情为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关节炎的急性期或关节肿痛明显时,要严格控制运动。
适当进补增强体质
冬令进补可以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关节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功能康复。关节炎患者冬季进补的原则:一是针对冬令食欲较旺盛,吸收功能较好的特点,要加强高热、高营养、味浓色重、补益力强食物的进补,可选择羊肉、狗肉、牛肉、鸡肉等动物性补品。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确诊虚证所在,辨证论治,有针对性地加以滋补,并坚持整个冬天都进补。三是选用进补之物要适当,遵照医嘱,不可盲目进补。比如,体质虚弱的患者,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阳气不足的患者,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加肉苁蓉、巴戟天、枸杞子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