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艾灸哪个部位
中医上考虑痛风是因为脾胃失调引起的痹症,所以一般针对痛风艾灸需要取脾经或者胃经上的穴位。我们也就可以艾灸足三里、解溪穴、血海穴这三个穴位,再配合肝脾经的按摩,平时注意多喝水,促进尿酸的代谢
针是用银针扎穴位。灸就是用艾条灸穴位。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用银针扎穴位和用艾条灸穴位。都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气血通,则百病消。这是针灸的一种取穴的方法,就是叫天应穴,也叫阿是穴,就是那里痛就扎那里,这样就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而整套针灸治疗的方法和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分门别类的,不是这一类取穴的方法。
针灸最大的好处就是,哪里疼不扎哪里。根据病症,找点病灶,根据病灶,找到对应的穴位,施针。针灸和拔罐不同,拔罐可以直接拔痛点,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阿是穴。针灸,祖国传统疗法之一。取穴根据脏腑经络辩证进行远端取穴,也可以根据六经辩证进行取穴,还有可以根据疾病所在位置而局部取穴。因此中医针灸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有自己的临床辩证思维。
建议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处理,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增加抵抗力,可以使用消炎活血化瘀止疼,针灸理疗辅助,局部热敷按摩缓解观察。取穴根据脏腑经络辩证进行远端取穴,也可以根据六经辩证进行取穴,还有可以根据疾病所在位置而局部取穴。
如果自己不是专业人员不建议操作。否则变成扎哪里,哪里痛。另外有些特别部位对进针有要求,否则易出人命,当然不是,针灸是属于中医治病的技能之一,当然也要先辩证,然后再决定选择什么穴。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在实际临床中运用针刺、艾灸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5 痛风的艾灸方法艾灸方法一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炷隔姜灸,对关节最红肿的部位施灸5~ 7壮,疼痛较重者,每日1次,疼痛有所缓解者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艾灸方法二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条回旋灸,每次每穴施灸10~ 15分钟,以患者皮肤感到灼热为度,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6 刮痧治疗痛风肝俞穴至肾俞肝俞取穴:位于背部脊椎旁边,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该穴。
肾俞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肝俞功效:疏肝理气,养血明目
肾俞功效: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
外关取穴: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功效: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
合谷取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二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手三里取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功效: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昆仑取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痛风刮痧方法对肝俞至肾俞由上向下进行刮拭,外观要按摩从近端至远端、从手三里刮至合谷的放下刮。
7 痛风拔罐方法陷谷穴取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二、三跖骨间,第二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功效:主治目赤肿痛,面浮水肿。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内庭穴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此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太冲取穴: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功效:燥湿生风。
丘墟穴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功效:
昆仑取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
功效:安神清热,舒筋活络
膝眼穴取穴:膝关节伸侧面,髌韧带两侧之凹陷中,左右计四穴。
功效:利腿膝,主治膝关节酸痛,膝关节炎。
阳陵泉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
艾灸痛点
位置:痛风发作时疼痛的位置,一般为关节部位。 艾灸方法: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疼痛位置,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温经驱寒,加快痛风石溶解,缓解痛风。
2. 艾灸中脘穴
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处。 按摩方法: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气机。 ?
3.艾灸神阙穴
位置:神阙穴属任脉俞穴,位于肚脐窝正中。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3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但需要特殊注意的是,神阙穴的皮肤较薄,艾灸时应有家人看护以避免烫伤。 还可采用艾灸盒随身灸,更为方便安全。 功效:温阳救逆、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4.艾灸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身体中心线上,距离肚脐月3指幅下方。 艾灸方法: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调节内分泌。
5.艾灸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的腧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向下4横指,当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即是足三里。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灸盒随身灸,更为便捷。 功效: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 6. 艾灸肾俞穴
位置: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艾灸方法: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增强肾功能。 ?
7.艾灸腰阳关穴
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艾灸方法: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祛寒除湿、舒筋活络。 ?
8.小贴士
艾灸能够缓解由于尿酸过高而引起的痛风,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但是对于降低尿酸的帮助不大,不能从根本解决尿酸高的问题。平时是还是要注意多喝水,少吃高嘌呤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