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唇风是脾胃病吗

时间: 阅读:7285

唇风是脾胃病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2-23 17:23:24

唇风并不是脾胃病的。唇风按照西医的角度考虑剥脱性唇炎,是由化学物质、日光或者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口唇慢性炎症,如果胃肠功能损伤也有可能会诱发剥脱性唇炎的。如果患有全身性的疾病,比如维生素b缺乏或者是精神紧张,也有可能会诱发该疾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3-08-27 23:23:18

    你好,现在很少有风热犯胃的症状了,你别随便相信一般医生给你这个定性你就相信了。因为现在临床基本见不到有真的胃热的人,100个人中难得有一个。一般的火都是虚火,如过是实的火,也就是风热犯胃的话,那这个人就应该是浑身烦躁,热盛,下午4点左右肯定要出些滋润的汗,大口饮冷水,并且小便黄短,口气粗臭。你有这些症状吗,如果没有的话肯定不是风热犯胃!那是医生辨证有错误,不能随便相信的,更不能随便去吃些养阴的药哦,因为你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症,吃了必然败坏脾胃,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你确实是风热犯胃 脾经血燥的症状的话(指的意思就是脾胃中有邪热,并且还损害了人体的津液和血液),那把你的症状写在下面,我来看看,一看就知道真假的。
    如果不是上面我说的情况,那千万别相信医生说的随便去吃些养阴的药哦,千万。再会。

  • 泠青沼
    回复
    2023-08-27 23:23:18

    慢性唇炎又称剥脱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唇风”,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

    治疗:
    1.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外用;
    2. 中医认为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口唇红肿、糜烂判断为脾胃热盛者,可清泻脾胃实火;口唇硬而疼痛判断为热毒炽盛者可清热解毒;若病程迁延、口唇肥厚、干硬判断为脾虚痰湿凝滞者可健脾化痰散结,也可配合针灸治疗。
    3.注意有些含光感物质的药物可诱发日光过敏,如去甲金霉素、磺胺类、灰黄霉素等。诱发光敏的药物还有氯噻嗪、D-860、氯丙嗪、普马嗪、非那根、三氟拉嗪、磺胺噻唑、六氯苯、苯海拉明等。有些蔬菜如灰菜、苋菜等也可引起日光敏感。某些疾病如紫质(卟啉)代谢障碍、如维生素、烟酸缺乏、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先天性病如色素性干皮病、日光牛痘疹、雀斑等都可能伴发光感反应。神经状态不稳定时易发病。皮肤角质层厚度、皮肤色素的多寡、饮食、内分泌异常及年龄、性别等可影响个体发病易感性。要特别注意夏季防晒。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可增强抗光能力。多服绿豆汤、银花茶等,应用防光剂如5%~10%对氨基苯甲酸(PABA)软膏,或5%二氧化钛膏等也有一定助益。
    4. 要保持健康轻松的心态,减少局部刺激。

  • 山亭柳
    回复
    2023-08-27 23:23:18

    1、风火湿热,外犯唇口。足阳明胃经环口唇。素嗜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感风邪,引动湿热上蒸,搏结唇部而成。
    2、阴虚血燥,唇口失养。脾主口,其华在唇。脾气虚弱,外感燥热之邪,或温热病后,伤阴化燥,燥热循经上熏肌膜。

  • 祝由师
    回复
    2023-08-27 22:22:08

    是慢性唇炎吗?
    慢性唇炎是一组较常见的慢性唇粘膜疾病,包括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及光化性唇炎等。相当于中医之“唇风”、“驴嘴风”或“锁唇钉”等,以唇部红肿疼痛、糜烂、结痂或干燥脱屑、皲裂、出血为主证。本病多因进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外袭,致风湿热相搏,循经上蒸,结于唇部,日久阴伤唇失滋养,故此病常迁延数年不愈。本方为自拟方,以清泻脾胃湿热见长。方中栀子、茵陈、苍术清热燥湿;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一燥一健,标本同治,湿不再生。野菊、黄芩、清热解毒;生地、麦冬、丹皮凉血滋阴,一清一养而护胃阴。诸药合用攻中寓补,祛邪而不伤正,用之如桴应鼓,疗效颇佳。临床使用本方还可酌加芡实以坚肾固脾,加桂枝辛温发散以化湿。
    方二唇炎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30g
    地丁30g
    银花25g
    生地25g
    防风15g
    连翘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黄连6g
    甘草10g
    黄芩7.5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胃热盛证。
    病案举隅
    王某,女,22岁。上唇肿痛、脱皮、皲裂反复发作4年,伴张口困难,口渴喜饮,饥不欲食,失眠便于。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诊见:上唇显著肿大肥厚(约正常唇体2倍),质硬,舌红,苔黄,脉沉数。诊断:慢性唇炎,证属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投上方6剂后,口干减轻,上唇肿硬消退1/3。续服6剂,饮食大有好转,上唇肿硬继消。上方去赤芍、黄芩加石斛、麦冬沙参各15g,又服6剂。上唇肿硬基本消退,余症亦趋正常。上方再去银花、连翘加玄参15g,继服6剂告愈。

唇风怎么引起的

白肌病如何防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