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杆状体肌病能治好吗

时间: 阅读:8580

杆状体肌病能治好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半枫荷

半枫荷

2025-02-01 21:00:00

杆状体疾病属于染色体显性或者隐性遗传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不能完全治愈,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适当的运动康复,锻炼身体,健康合理的饮食,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蓦山溪
    回复
    2023-08-28 00:00:54

    肌酸激酶(CK)又称为磷酸肌酸激酶(CPK),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催化,也就是促进或加快某种生化反应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

    ,CK在细胞内的功能是给肌酸分子加上一个磷酸基团,使其转化为高能分子磷酸肌酸。磷酸肌酸作为一种高效的供能物质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


    然而做CK水平的测试与CK的正常生理功能无关,而是要在肌肉组织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监测CK的情况。在肌肉变性的过程中,肌细胞破裂,

    其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由于体内绝大多数CK只存在于肌细胞中,血液中CK含量的大量增加意味着肌细胞已遭到了损害,或正处在被损害的阶

    段。
    进行CK水平测定必须采血,并将血液样本分为两层:含血细胞层和血清层(也就是不含血细胞的那层)。血清中的CK含量以“每升酶活性

    单位(U/L)”来反映。在健康成人体内,血清CK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种族和活动量等),但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2-198U/L(活性

    单位每升)。
    肌肉由于慢性疾病或急性损伤可以导致血清CK含量升高,因此,如果你想通过做CK水平测试来诊断出某些可能潜在的肌肉疾病,则应在做

    测试前必须控制机体活动量,最好维持在普通运动程度。
    CK水平测试通过以下五个基本途径对神经肌肉性疾病做出评估:
    1.在其他症状出现前早期确诊可疑的肌肉疾病
    2.判断肌肉无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肌肉组织本身还是神经功能问题。
    3.鉴别各型肌肉疾病,例如可区分肌肉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的肌肉疾病。
    4.检测神经肌肉性疾病的“携带者”,尤其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携带者。“携带者”具有某种基因缺陷,其本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但后代则有可能成为患者。
    5.监测某些有波动变化的疾病的病程(主要是炎症性肌肉疾病),或是确证某些代谢性肌肉疾病的急性损伤阶段。
    由于CK水平增高能够反映肌肉损害,有很多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父母觉得奇怪,为何他们的孩子在早期肌肉功能较好的时期反而

    CK水平更高。
    这看似矛盾的问题是因为病人早期阶段肌肉变性恶化状况出现得更快更急,也有可能是那一时期可供破坏从而释放CK入血的正常肌纤维更

    多些。
    在诸如夏-马-图病、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或脊髓肌萎缩等神经性疾病情况下CK水平可有微量的升高(500U/L);在DMD或炎性肌肉疾病中则

    可测得大量CK(3,000-3,500U/L);而在急性肌肉组织崩解的阶段(如横纹肌溶解),CK水平可急剧超量升高,最高可达50,000至200,

    000U/L;同时,有些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如杆状体肌病等)以及gravis肌萎缩,则CK水平并不升高。CK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不同个体在机体

    功能上受疾病影响的程度。

    我只找到这些,不要嫌少啊。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28 00:00:54

    你好:
    你是22岁,肌肉萎缩肌酸激酶过高达到7000多,那初步判定问题是在神经肌肉上.肌酸激酶(CK)又称为磷酸肌酸激酶(CPK),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它能够催化,也就是促进或加快某种生化反应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CK在细胞内的功能是给肌酸分子加上一个磷酸基团,使其转化为高能分子??磷酸肌酸。磷酸肌酸作为一种高效的供能物质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

    然而做CK水平的测试与CK的正常生理功能无关,而是要在肌肉组织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监测CK的情况。在肌肉变性的过程中,肌细胞破裂,其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由于体内绝大多数CK只存在于肌细胞中,血液中CK含量的大量增加意味着肌细胞已遭到了损害,或正处在被损害的阶段。

    进行CK水平测定必须采血,并将血液样本分为两层:含血细胞层和血清层(也就是不含血细胞的那层)。血清中的CK含量以“每升酶活性单位(U/L)”来反映。在健康成人体内,血清CK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种族和活动量等),但正常参考值范围是22-198U/L(活性单位每升)。

    肌肉由于慢性疾病或急性损伤可以导致血清CK含量升高,因此,如果你想通过做CK水平测试来诊断出某些可能潜在的肌肉疾病,则应在做测试前必须控制机体活动量,最好维持在普通运动程度。

    CK水平测试通过以下五个基本途径对神经肌肉性疾病做出评估:

    1.在其他症状出现前早期确诊可疑的肌肉疾病

    2.判断肌肉无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肌肉组织本身还是神经功能问题。

    3.鉴别各型肌肉疾病,例如可区分肌肉营养不良和先天性的肌肉疾病。

    4.检测神经肌肉性疾病的“携带者”,尤其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携带者。“携带者”具有某种基因缺陷,其本人不表现任何症状,但后代则有可能成为患者。

    5.监测某些有波动变化的疾病的病程(主要是炎症性肌肉疾病),或是确证某些代谢性肌肉疾病的急性损伤阶段。

    由于CK水平增高能够反映肌肉损害,有很多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儿的父母觉得奇怪,为何他们的孩子在早期肌肉功能较好的时期反而CK水平更高

    这看似矛盾的问题是因为病人早期阶段肌肉变性恶化状况出现得更快更急,也有可能是那一时期可供破坏从而释放CK入血的正常肌纤维更多些。

    在诸如夏-马-图病、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或脊髓肌萎缩等神经性疾病情况下CK水平可有微量的升高(500U/L);在DMD或炎性肌肉疾病中则可测得大量CK(3,000-3,500U/L);而在急性肌肉组织崩解的阶段(如横纹肌溶解),CK水平可急剧超量升高,最高可达50,000至200,000U/L;同时,有些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如杆状体肌病等)以及gravis肌萎缩,则CK水平并不升高。CK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不同个体在机体功能上受疾病影响的程度。

    仅供参考!

    你好根据病情诊断你所患之病可确诊为多发性肌炎,属神经性肌肉营养不良疾病,由于其病情是发病早期,属神经功能性病理改变,所以确诊非常困难.
    治疗:营养神经增强免疫改善脊髓微循环的血运控制病情的继发。兴奋神经达神经的最佳调节功能支配输送营养濡营养肌肉可获得以改善和恢复。

    建议病人尽快与我院取得联系,详细描述病情,从而确诊病情。
    我院主要采用“中医免疫保逆转疗法”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症型,辩症论治,全方位系统性治疗,可起到营养神经血管,增强肌肉弹性,激活肌细胞,有效地增强肌力,控制肌肉萎缩,达到临床治愈。
      如需更多详细了解,请及时与我院取得联系。
      祝早日康复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08-28 00:00:54

    常见的肌源性肌肉病和神经源性肌肉病
    点击下列病名2次,您可以获取详细情报信息(部分内容还没有完成,希望关注)。 第一章 常见的肌源性肌病一.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 Duchenne(DMD)/Becker(BMD)肌营养不良(二). Emery-Dreifuss 性连锁隐性Emerin(三).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四).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五).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六).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七).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八).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二. 炎症性肌病(一).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二). 感染性肌病(三).小儿皮肌炎(四). 包涵体肌炎三. 先天性肌病(一). 中央轴空病 (二). 杆状体肌病(三).多轴空病或微轴空病(四). 肌管肌病/中央核肌病 (五).先天性肌纤维类型不均衡四.内分泌性肌病(一). 甲状腺病伴发肌病(二). 甲状旁腺伴发肌病(三). 肾上腺皮质病变伴发肌病五. 代谢性肌病(一). 线粒体肌病(二). 糖原累积病(三). 脂质代谢异常六. 中毒性肌病(一). 药物引起的肌病(二). 有机磷中毒性肌病七. 骨骼肌离子通道病(一). 骨骼肌钙通道病(二). 骨骼肌钠通道病(三). 骨骼肌氯通道病八.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一). 重症肌无力(二).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症(三).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 第二章 常见的神经源性肌病(一). 脊髓性肌萎缩症(二). 脊萎缩侧索硬化症(三). 腓骨肌萎缩症(四).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总之,要诊断和鉴别上述种类繁多的神经肌肉病,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再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血清肌酸激酶、肌电图、肌肉活检是神经肌肉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鉴别运动神经元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临床表现(见表1), 其次要鉴别神经源性肌损害和肌源性损害的病理改变(见表2)。

  • 空青
    回复
    2023-08-27 23:23:44

    小孩建意饮食注意事项要咨询下医生。
      刚才百度上了解了下,从中医角度,肌肉归脾主管。单从肌肉萎缩来说,可以服用归脾丸或者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看一下说明,哪一个符合症状。同时服用补中益气丸。
      脾病最初是因为肝克脾,所以,应该忌酒。酒大伤肝,肝病,肝克脾。

唇风饮治疗胃炎吗

杆状体肌病怎样治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