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风如何治疗方法
唇风是银风热,湿邪外侵或脾胃湿热内瘟。上蒸口唇所导致的口唇红肿,痛痒,时间长了破裂,流水或者是脱屑皮等。可以选择一些消炎防腐的药物进行湿敷,平时也可以进行局部涂皮质激素类或者是消炎类的软膏。
慢性唇炎又称剥脱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粘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主要特征,其症时轻时重,日久不愈。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寒冷、干燥、日光照射、烟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乐器吹奏等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唇风”,认为本病或因风火毒邪搏结于唇;或因过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熏灼唇部;或因皮经血燥生风所致。慢性唇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本病多发于下唇,也有上唇发病者。病情长,有反复发作史,以冬、春干燥季节多发,严重者可四季发病。2、唇粘膜肿胀,色暗红,干燥,有广泛灰白色秕糠状鳞屑,或有皲裂,局部发痒发干,灼痛不适。严重者可有糜烂、脓性分泌物,可影响到嘴唇功能(粘连后不能张开)。具有以上病史及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慢性唇炎的临床一般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以局部治疗为主的方法,但对于迁延日久的慢性唇炎患者,则疗效不佳。若根据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中西药物配合外用治其标,同时配合中医以治其本,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简易了法]:口服防风通圣丸。1、外用荷花瓣贴于唇部,主治唇开裂出血者。2、橄榄捣碎泡汤服,并将其核仁研烂敷之。主治唇燥裂或唇吻燥痛。预防与调护:本病的自身护理及预防十分重要。首先要改正不良习惯,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其次要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腻之品,避免烈日暴晒。平素口唇常以油脂或护唇膏润之,常服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芡实、荸荠、赤小豆等煎汤饮慢性唇炎又称为剥脱性唇炎,大多发生在下唇部,以冬秋季多见,初起唇部红肿、疼痒,继而干燥、有灼热感;日久出现较裂、结痂、脱屑等特征。本病症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平时应避免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味之品。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唇风”等范畴。其病多因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或复感风邪,风热相搏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1.胃火上蒸型:证见患处色红肿胀,疼痒,口渴,口臭,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2.阴虚内热型;证见病变迁延,唇肿燥裂,结痂,脱屑,小便赤涩,大便干燥,舌干少津,脉数而实。一、可选用的西药1.局部治疗:(1)5%二氧化钛霜:涂擦患处,每日3次。(2)喹宁霜:涂擦患处,每日3次。(3)醋酸可的松软膏:涂撩患处,每日3次。2.全身治疗:氯喹,每次口服125mg,一日2次,饭后服用。二、可选用的中成药1.胃火上蒸型:黄连清胃丸:每次10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2.阴虚内热型:口炎清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服。
唇炎,中医称之为唇风,多由于风热犯胃、脾经血燥而致。
禀性不耐,湿热内蕴,复感风邪,致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是本病的病因。
其中“湿”是主因。因湿性粘滞,故病多迁延难愈,病久邪深而风毒凝聚。
中医认为口唇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发病常反映于口唇,口唇异常也多反映了脾胃功能失调。
因此,治疗唇炎当从脾胃入手,辩证分型治疗:风热犯胃;脾经血燥等;
只有综合治疗,才有可能根治:
1、要改正不良习惯,勿舔唇、咬唇或揭唇部皮屑;
2、要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辛辣厚腻之品,避免烈日暴晒。
3、常服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芡实、荸荠、赤小豆等煎汤饮。
4、不因缺乏维生素B2所造成,吃维B类自然是效果不明显的,但可以补充一些乳制品,如牛奶、乳酪、优酪乳或酵母粉、动物内脏及蔬果类也有助益。
5、使用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荣肌润肤,的茶花润唇油和 多效修复霜修复养护;
6、切不可使用稠厚的普通润唇膏、唇彩;
7、切勿症状稍有改善就中断治疗,越迁延越不易根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