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哪个部位治颈椎病
对于颈椎病来说,最主要出现的症状就是颈项部的疼痛不适。很多患者都会牵扯到肩部的疼痛不适,所以一般拔罐的话,主要是以颈项部和肩部来进行拔罐治疗。这个对于轻微的颈椎病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严重的还需要结合推拿和针灸进行治疗。
1 拔罐能治颈椎病吗
拔罐不能完全治愈颈椎病,但是可以很好的缓解症状。
拔罐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效果,可以缓解因颈椎病导致的颈部疼痛、手臂酸麻。但是颈椎病成因比较复杂,不能单靠拔罐来治愈。
2 拔罐怎么治颈椎病气滞血淤型症状:颈项、肩臂疼痛,前臂疼痛,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胛上下窝及肩头有压痛。
取穴:(1)大椎、肩井、肩外俞;(2)百劳、天宗、膈俞、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拔罐期间要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包括转颈、提捏斜方肌、热敷)。
肝肾亏虚型症状:四肢麻木无力,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取穴:(1)大椎、肝俞、肾俞;(2)风池、肩外俞、大杼、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拔罐期间要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包括转颈、提捏斜方肌、热敷)。
风寒外袭型症状:颈硬脊痛,肩臂酸楚,因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加重。或有手臂麻木发冷。
取穴:大椎、风门、风池、肩井、外关、阿是穴。
操作方法:留罐法。每次选用1组穴和2组穴全用。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拔罐期间要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包括转颈、提捏斜方肌、热敷)。
3 拔罐治颈椎病的注意事项拔罐罩扣时间应该控制在15分钟以内,留罐时间不能过长。拔罐后如果有皮肤损伤者,应该涂用龙胆紫消毒液,用消毒纱布包好。已经拔罐部位淤痕尚未消失的地方不宜再次拔罐。不宜拔罐人群不能选择拔罐治疗颈椎病。病情情况严重者慎用拔罐疗法。
4 温馨提示光靠拔罐治疗颈椎病很难拔除病根,要想较为彻底的治愈颈椎病就要到医院进行规范的治疗。
随着人们日益增强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信中医养生保健,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实在的中医技术,来调整身体亚健康状态。拔火罐便是其中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低头玩手机,很多年轻人成为颈椎病攻击的对象。拔火罐可以治疗颈椎病吗?
1、拨火罐能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颈椎肌肉退化,伴有颈椎骨头病变的疾病。中医认为大多数颈椎病,是由于气血循环障碍,肾精亏虚导致筋骨不利,尽管颈椎病的治疗和保健方法非常多,但是拔火罐可以有效治疗颈椎病。在人体颈部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大杼穴,天宗穴拔火罐,刺激经络,改善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疼痛。
2、拔火罐治病的原理是
当寒,暑,风,湿,燥,火等外邪侵入机体,加上情志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表现出血瘀,气滞,痰浊,湿痹等症状,就会引发疾病。中医拔火罐是通过罐内的负压,使机体皮肤毛孔打开,使穴位局部产生物理作用,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形成瘀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吸附出来,达到散寒逐湿,行气活血,祛瘀导滞,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自我修复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3、治疗颈椎病其他方法
在大椎穴,肩井穴,颈夹脊穴,大椎穴用闪火来回走罐,这种方法需要专业人士操作,还有刺络拔罐法。
1 拔火罐能治颈椎病
首先 米妮在这儿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尽管劲椎病的症状成因十分复杂,但是拔火罐能有效治疗大部分颈椎病!已经有无数临床案例证明,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有着很好的疗效。中医上的理论解释如下:
颈椎病多是因为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气滞、痰浊、瘟血等病症的累积造成经隧不通、筋骨不利等而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颈部沉重麻木,摁之酸胀,严重者感到身体酸软乏力,甚至大小便失禁,老年人还极有可能中风。
中医拔罐法通过对人体的肩颈部相关穴位如大椎穴、肩井穴 、天宗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等进行刺激可以有效舒经活络,帮助气血运行通常,缓解颈椎病困扰。
2 颈椎病拔罐法火罐法用闪火法(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到罐内烧一下,抽出棉球,很快罩扣于患处皮肤上。)将罐吸附于大椎、大杼、肩井、肩髃、天宗、膈腧、肝俞,亦可用抽气罐法吸附于上述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
刺络拔罐法取大椎、肩井、肩髃、颈夹脊、阿是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至微微渗血,立即用闪火法拔罐。
走罐法用闪火法拔罐于颈部,沿着颈夹脊、手太阳小肠经的肩外腧至天宗来回走罐。
药罐法将加工成不同口径的竹管放在煮沸的药水(艾叶、防风、杜仲、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没药各5克,布包水煎)锅内,2~3分钟后取出,并把管内药水甩净,迅速地放在患者穴位上,可牢固吸住皮肤。7~8分钟后取下,局部皮肤出现淤血或充血。据病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3 注意事项拔火罐罩扣时间应该控制在5~15分钟。拔罐后如果有皮肤损伤者,应该涂用龙胆紫消毒液,用消毒纱布包好。已经拔罐部位淤痕尚未消失的地方不宜再次拔罐,不宜拔罐人群不能拔罐。
4 提示最后要提醒各位的是,尽管拔火罐对治疗颈椎病有着不错的疗效,但是任何病如果在发生之前就能适当预防,对身体的裨益才是最大的。对于颈椎病,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时注意适时的休息和活动,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是防止颈椎病的根本。
拔罐位置有哪些
拔罐位置有哪些,拔火罐很多人都是去做的一个理疗,拔火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疗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普遍流传的保健办法。拔罐可以帮助人体祛除风寒湿。以下看看拔罐位置有哪些及相关资料。
拔罐位置有哪些1拔罐位置也是比较广泛的,不同疾病拔罐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目前拔罐位置主要包括了足三里穴和涌泉穴,都可以达到改善自身疾病的效果。
1、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主要位于脚底,这也是属于人体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穴位,在对足三里穴位拔罐的过程当中,主要可以加速脚底的血液循环,并且还可以加快人体的血液流通,对于体内寒气排毒改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有利于体内寒气过重所引起的手脚冰凉以及舌苔厚腻等一些症状得到改善。
2、涌泉穴:涌泉穴拔罐也是属于养生保健的一种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在对此穴位拔罐的过程当中帮助体内的.寒气排出,对于寒气过重所引起关节疼痛以及关节受限等一些症状改善效果也会比较好。
拔罐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不一样穴道在身体当中也起着不一样功效,所以每个人病情不一样,所以拔罐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拔罐的过程当中需要把握好操作的方式。
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导致皮肤上面出现一定的疼痛以及肿胀,拔罐的时候不适合阴天,应该选择晴天的时候拔罐,拔罐以后也不能够马上的洗澡。
拔罐常选取的部位如下:
1、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脊柱两侧旁开1、5寸的背腧穴和督脉平行,拔罐、闪罐、走罐都可以,能通调脏腑阴阳。
2、上腹部位,中脘穴、天枢穴、水道穴可减肥。
3、下腹部位,中极穴、气海穴、关元穴、归来穴可以治疗泌尿系统疾患。
4、颈肩部,肩俞穴、天宗穴、天柱穴治疗颈椎病。
5、臀部、腿后侧,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承山治疗坐骨神经痛。
拔罐位置有哪些2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 “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
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哪些部位不能拔罐
1、头面部位
一般而言头面部位不建议进行拔罐,因为这样很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皮肤浅薄不易吸拔,还有就是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做拔罐,而头顶就是这样的部位。
2、皱纹处、皮肤松弛等部位
皮肤若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时,火罐易脱落,起不到拔罐效果。因此,在皱纹处、皮肤松弛等部位不宜拔罐。
3、重要脏器体表部位
在拔罐的时候要注意避开身体重要脏器相对应的体表部位,因为在这些部位,热力可直达脏腑,可能会对脏腑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如心口、眼睛等位置。
4、肢体末端
在肢体末端,一些神经分布多,直接会很痛,有可能引起脏器的异常活动的穴位,这些部位不建议进行,如:隐白穴。
5、孕妇腰骶部
孕期妇女进行拔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妊娠期间,小腹部依旧腰骶部是禁止艾灸的,否则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孕妇本身是不建议拔火罐的。孕妇拔火罐可能引起先兆流产。尤其是腹部、腹股沟的位置,更加不能拔火罐。
6、其他禁忌部位
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自然也是不能拔罐的;还有,皮薄、肌少、大血管以及筋肉结聚处(如腋窝、颈动脉处、委中穴等)也不宜进行直接拔罐。
拔罐位置有哪些3天宗穴行气消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精准定位:在肩骨部,当冈下窝中央凹处,与第4腰椎相平。选穴:当然垂臂,肩骨下角平第7腰椎,往上数3个锥体即第4腰椎,从而做直线与冈下窝中央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舒筋活血,行气消肿。主冶肩骨疼痛,乳痈等症。
膏肓穴补亏虚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平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3寸。
拔火罐作用:补亏虚,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肺痨,盗汗,咯血,记忆减退,频繁遗-精,羸瘦,虚痨。
至阳穴健脾养胃
归经:督脉。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后中间网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痕中。选穴:俯卧位,手臂紧靠人体两边,与锁骨下角齐平的第7胸椎棘突正下方。
拔火罐作用:健脾养胃,清寒湿,主冶黄疸,胸肋涨痛,畏冷,咳嗽,喘气,胸闷气短,胃痛,背脊强痛。
大杼穴清热解毒散寒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下第1个锥体就是第1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圆心做垂直线与第1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毒散寒,强壮骨筋,主冶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
风门穴益气固表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往下2个锥体即是第2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重中之重做垂直线与第2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益气固表,祛风补虚,泄心中热。主冶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肺俞穴宣理肺气虚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表,宣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咯血,鼻塞,脾虚湿困,盗汗,皮肤瘙痒,瘾疹。
厥阴俞宽胸行气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
拔火罐作用:宁心和营,宽胸行气。主冶痛心心悸,咳嗽胸闷,呕吐。
心俞穴调血气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往下第5个锥体,或寻找肩胛冈的里侧端平第3腰椎,再往下数2个锥体。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圆心做垂直线与第5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调血气,通心络,宁心魄。主冶痛心,心悸,闹心,失眠,记忆减退,梦遗,咳嗽,呕血,盗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