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肌强直性肌病会遗传吗

时间: 阅读:5725

肌强直性肌病会遗传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2-01 21:18:09

肌强直性肌病会遗传的,改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以表现为受累骨骼肌在收缩后不易放松,连续收缩后减轻或消失,寒冷会使得症状加重。为明确该疾病,需要做基因检查。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徐长卿
    回复
    2023-08-29 17:17:51

  • 木槿
    回复
    2023-08-29 17:17:51

    肌无力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最多见,亦有中年以上发病者。
    肌无力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肉均可受累,但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具体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等,或全身肌肉同时受累,疲劳后加重,休息后部分恢复,朝轻夕重。受累肌群的范围和程度变异很大。
    实验室检查可见2/3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大多数患者的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增高。胸部X片、胸腺X片常可见胸腺增生或胸腺肿瘤。肌电图检查可见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低,单纤维肌电图可见纤维间兴奋传递延缓或阻断。
    西医对肌无力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抗胆碱酯酶药物有新斯的明、吡啶斯大林明、酶抑宁或称美斯的明,这些药物的副反应有瞳孔缩小、多口水、出汗、腹痛、腹泻等,可以同时服用阿托品以对抗。免疫抑制剂主要有皮质类固醇激素及环磷酰胺等。手术疗法适合于胸腺瘤患者。
    如果肌无力累及延髓肌、呼吸肌而使机体不能维持正常通气功能,进入危险状态,称为肌无力危象,这时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或鼻腔插管,放置鼻饲导管和辅助呼吸,另外应预防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本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痿证”的范畴。
    发病原因
    近年来根据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肌无力主要是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发生的病变所致。
    很多临床现象也提示此病和免疫机制紊乱有关。
    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但是有关该病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有关肌无力与胸腺的关系,以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肌无力中的作用,且大量的研究发现,肌无力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数目减少,受体部位存在抗AchR抗体,且突触后膜上有IgG和C3复合物的沉积。
    并且证明,血清中的抗AchR抗体的增高和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所引起的有效的AchR数目的减少,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胸腺是AchR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因此,本病的发生一般与胸腺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调节人体AchR,使之数目增多,化解突触后膜上的沉积,抑制抗AchR抗体的产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病程呈慢性迁延性,缓解与恶化交替,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
    临床表现
    肌无力是一种病程长且难治的疾病,它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临床上会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表情肌和咀嚼肌无力,还会引起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气等表现,延髓肌无力则出现语言不力、伸舌不灵、进食困难、饮食呛咳等。本病的病因是全身性的,但影响的肌肉因有所侧重就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具体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5。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
    肌无力的症状的暂时减轻、缓解、复发及恶化常交替出现而构成本病的重要物征。根据受累肌肉范围和程度不同,一般分为眼肌型、延髓肌受累型及全身型。
    也有极少数暴发型起病迅速,在数天至数周内即可发生延髓肌无力和呼吸困难,各型之间可以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儿童型重症肌无力指新生儿至青春期发病者,除个别为全身型外,大多局限为眼外肌。
    检查诊断

    体格检查

    1、肌肉体积和外观 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无力患者依次活动被检关节,并对抗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的伸屈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有无病态疲劳现象,应注意肌无力的部位和程度局部病变,须对有关的每个肌肉分别进行检查。患者双足摆正,肌无力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患侧足尖较健侧外旋。疲劳试验:令患者使受累肌肉作持续性收缩,如持续性上视,观察眼睑有无下垂;两臂连续平举,观察有无上肢异常易于疲劳;下肢可令下蹲起立试验观察有无病态疲劳现象有为阳性。
    辅助检查
    1.根据肌无力的分布性质时间和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检查:
    2、肌电图检查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3、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和自身抗体的测定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肌病等。
    4、血清肌酶系列测定 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转氨酶醛缩酶等升高等。适用于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等。
    5、肌肉活检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6、血钾 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7、心电图 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预防措施
    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5、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
    6、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豆腐、黄豆、鸡蛋、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7、忌食:生、泠、辛、辣性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服药其间禁食绿豆。

  • 紫苏
    回复
    2023-08-29 16:16:41

    许多男性搭上健身房练六块肌,但是有人却天生即看起来像肌肉男,原来是遗传性罕见疾病在搞怪。台南市1名高科技业主管,肌肉相当发达,外形看起来就是「肌肉男」,但是30多年来也饱受天冷脸变僵硬的困扰,日前全家到医院求助,经过基因检测发现竟是罕见的「先天性副肌强直症」,虽对生活并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却是国内第1个「罕见遗传性副肌强直症家族」案例。

    肌肉男人人称羡,但若是出现罕见的「先天性副肌强直症」,则要小心。

    收治这名患者的成大神经科医师林宙晴指出,先天性副肌强直症(Paramyotonia)属于遗传性罕见疾病,部分患者,天冷脸部肌肉会皱起来,成为「苦瓜脸」,要拍打肌肉数个小时才会恢复。不过,患者的肌肉相当发达,外形看起来就是「肌肉男」,女性虽不像男性,但也有明显的肌肉。

    临床上与另种罕病「萎缩性肌强直症」不同,后者除肌肉症状外,还会有智力、性功能障碍及器官病变;文献查证,全球目前副肌强直症患者极少,症状多表现在肌肉僵硬上,其他的问题不多。

    先天家族遗传 隐藏不知

    根据问诊调查,发现这名高科技业主管年轻时就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清楚是什么病,一直到结婚生子后,读幼稚园的女儿天冷时哭闹,脸就皱在一起松不开,才警觉病症可能已遗传子女。

    之后,患者又发现儿子似乎也有问题,只要吃完大餐或运动完猛灌可乐后,第2天就无法起床,全身瘫软无力,要休息一段时间才慢慢恢复,但发作次数也不多,1年只有1到2次,干脆全家一起就医,经过基因检测才发现竟是国内第一个「先天性副肌强直症」家族。

如何针灸治癫病

汗管瘤拨筋好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