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类固醇肌病怎么办

时间: 阅读:5421

类固醇肌病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5-02-23 16:57:47

类固醇肌病,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通过一些阻力训练以及药物的治疗方案来缓解改善,患者可以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对症的药物来缓解,可以选择维生素b族,或者谷氨酰胺,雄激素等药物来缓解改善病情。患者治疗期间一定要谨记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尽量多休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3-08-30 04:04:13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导致肌肉病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使用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类固醇肌病的发生。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糖皮质激素可以正向或者负向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如加快蛋白降解和减慢蛋白合成等相关效应。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的实验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从对骨骼肌能量代谢、氨基酸平衡、蛋白质代谢和成肌等方面的干扰而破坏骨骼肌细胞的内稳态,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引起类固醇肌病的机制。激活MAPKs信号途径或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途径可能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信号转导。使肌肉收缩成分(如肌凝蛋白、收缩蛋白)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失衡,导致临床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类固醇可以抑制RNA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翻译效率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类固醇还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和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促进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亢进的直接后果是肌原纤维的结构改变功能下降,类固醇肌病的发生与类固醇的剂量和治疗时间无肯定关系,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如果突然增加剂量可能导致发生类固醇肌病,也有人认为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越容易出现类固醇肌病。此外含氟的类固醇制剂可能更容易引起类固醇肌病。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8-30 04:04:13

    类固醇肌病因广泛应用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一类肌肉病变,类似于Cushing综合征并伴发肌肉改变。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的代谢,使肌肉收缩成分(如肌凝蛋白、收缩蛋白)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失衡,导致临床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类固醇可以抑制RNA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翻译效率,从而阻断蛋白质的合成。类固醇还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和碱性肌原纤维蛋白酶促进肌肉收缩蛋白的分解。肌细胞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亢进的直接后果是肌原纤维的结构改变,功能下降。类固醇肌病的发生与类固醇的剂量和治疗时间无肯定关系,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如果突然增加剂量可能导致发生类固醇肌病,也有人认为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越容易出现类固醇肌病。此外含氟的类固醇制剂可能更容易引起类固醇肌病。
    急性类固醇肌病病理表现为大量的肌纤维坏死、再生和吞噬现象,也可有广泛的肌纤维萎缩,两型纤维均受累。慢性类固醇肌病主要病理改变为选择性Ⅱ型肌纤维萎缩,肌坏死和再生不明显,因而有学者提出对此类患者使用“类固醇肌萎缩”较“类固醇肌病”更为确切。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肌膜下和肌原纤维间糖原和脂质轻度增加,线粒体变性。

  • 景天
    回复
    2023-08-30 04:04:13

    据国外研究资料报道: 可能会观察到全身性不良反应。尽管在短期时很少出现,但仍应仔细随访。这是类固醇治疗的随访工作的一部分,并不针对某一药物。糖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可能的不良反应为: ·体液与电解质紊乱: 相对于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合成的衍生物(如甲基强的松龙)较少发生盐皮质激素作用。限钠、补钾的饮食可能是必要的。所有皮质类固醇都会增加钙离子的丧失。 钠潴留; 体液潴留; 某些敏感患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钾离子丧失; 低钾性碱中毒; 高血压。 ·肌肉骨骼系统: 肌无力; 类固醇性肌病; 骨质疏松; 压迫性脊椎骨折; 无菌性坏死; 病理性骨折; ·胃肠道: 可能发生穿孔或出血的消化道溃疡; 消化道出血; 胰腺炎; 食管炎; 肠穿孔; ·皮肤病: 妨碍伤口愈合; 皮肤变薄脆弱; 瘀点和瘀斑; 反复局部皮下注射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萎缩。 ·神经病: 颅内压升高; 假性脑肿瘤; 癫痫发作; 眩晕; 服用皮质类固醇可能出现下列精神紊乱的症状:欣快感、失眠、情绪变化、个性改变及重度抑郁直至明显的精神病表现。 ·内分泌: 月经失调; 出现柯兴氏体态; 抑制儿童生长; 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糖耐量降低; 引发潜在的糖尿病; 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的需求。 ·眼部: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起后房囊下白内障、青光眼(可能累及视神经),并增加眼部继发性真菌或病毒感染的机会。为防止角膜穿孔,糖皮质激素应慎用于眼部单纯疱疹患者; 眼内压增高; 眼球突出。 ·代谢方面: 因蛋白质分解造成的负氮平衡。 ·免疫系统: 掩盖感染; 潜在感染发作; 机会性感染; 过敏反应; 可能抑制皮试反应。 ·以下不良反应与胃肠道外给予类固醇激素有关: 过敏反应,伴有或不伴有循环性虚脱; 心脏停搏; 支气管痉挛; 低血压或高血压; 心律不齐。 据报道,短时间内静脉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0分钟内所给的量超过0.5g)会引起心率不齐和(或)循环性虚脱和(或)心脏停搏。也有报道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会引起心动过缓,但与给药速度或滴注时间可能无关。另有报道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心动过速。

  • 离亭燕
    回复
    2023-08-30 03:03:03

    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则说明因肌病导致肌纤维出了问题。

    肌源性损害的电生理波形的特征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MUP)呈现低波幅、短时限多相波,募集充分但波幅低。

    当有肌病时,被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仅有部分处于正常活动状态,有部分因病变萎缩,所以MUP表现为变小。检查结论提示肌源性损害。

    肌肉的肌病有很多,需要结合临床考虑,再做治疗方案。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和类固醇肌病以及先天性肌病等。都可能导致肌电图检查呈现肌源性损害的结论。

gne肌病针灸有效果吗

空泡肌病遗传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