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冬天手脚心热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2389

冬天手脚心热怎么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4-02 17:45:32

这种情况考虑是属于阴虚内热,个人的体质等因素有关系,所以会出现这方面的现象,可以口服一些去除内热之类的中药进行治疗观察。对病情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平时还需要放松调理,规律饮食,避免熬夜,坚持治疗观察,也会有一定的好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远志
    回复
    2023-09-29 10:10:12

  • 离亭燕
    回复
    2023-09-29 10:10:12

    治疗手脚发热的配方

    手心脚心发热,多见于两种情况。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脚心发烫,有的人还有夏季脚心热,冬季反而脚心冷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适当到乡村静养,远离城市喧嚣。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肾阴虚则表现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等症状。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手心脚心发热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出现手足心热、心烦、口干、失眠、盗汗等阴虚之证,可选用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食品,如粮食中的小米、大麦、小麦、玉米、赤小豆;蔬菜中的大白菜、冬瓜、黄瓜、紫菜、豆腐;水果中鸭梨、西瓜、百合、银耳、枸杞、莲子、大枣;肉类中白鸭肉、鹅肉、鲫鱼、甲鱼、蛤蜊等。

      

    治疗手脚发热的配方:酸枣仁10g、五味子10g、熟地黄20g、酒萸肉10g、女贞子10g、知母10g、茯神10g、制远志10g、茯苓10g、地骨皮10g、黄柏10g、栀子10g把药倒入砂锅中, 用冷水浸泡30分钟, 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 先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 煎20分钟,把药汁倒出一碗100g;再往沙锅里续开水,水高出药平面约1厘米, 第二次再煎煮15分钟, 把药汁倒出一碗100g;再往沙锅里续开水,水高出药平面约1厘米, 弟三次再煎煮10分钟之后把药汁倒出一碗100g;把三碗药汁全部倒在一起, 早饭前温服一碗药汁100g, 中午饭前温服一碗药汁100g, 晚饭前温服一碗药汁100g, 每次服时加1—3汤匙冰糖。每日1剂。服药后需卧床(平卧)30分钟。

    可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 景天
    回复
    2023-09-29 10:10:12

    你好:很多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手心经常发烫,贴在其他部位的皮肤上,会有热热的感觉;有的人还有夏季手心热,冬季反而手心冷的特点;还有一些人手心、脚心都感觉热,甚至心里老是烦烦的,容易发脾气。在中医学中,这叫“五心烦热”,多见于阴虚、血虚和食积。前二者多发于女性,后者多为儿童。
      阴虚所致的手心热多见于肾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少津,严重者可出现性机能虚性亢奋。这样的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这一类滋阴清热的药物。
      血虚导致的手心热,大多见于年轻女性,多伴有痛经。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夏天手心热、冬天反倒手脚冰凉。这类患者,平日可服用当归补血丸这类补养气血的药物,或者用当归6g、黄芪30g,配合来熬汤。
      食积也称“停食”,是指小儿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引起小儿脾胃功能失常,造成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积症。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腹胀嗳气。小孩手足心热,既不能用滋阴的方法,也不能用养血的方法,当以健脾消积为治法,或以捏脊疗法缓解。
      总的来说,手心热的成人,不管哪种症状,生活中一要忌生气,二要忌食辛辣。这是因为“气有余便是火”,火热损伤阴血,会发生手心热;辛辣食物也容易损伤阴血,阴不制阳,则会手心热。儿童要注意饮食有节,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 空青
    回复
    2023-09-29 09:09:02

    似是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所至,如伴有头晕症状,可以清心火为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如伴有耳鸣症状,可以清肝火为主。用膏方调理一下比较好。如不方便中药,试试灸贴也不错的至少没有副作用。希望能够帮到你。

女性身体发热怎样调节

晚上泡脚有什么好处种坏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