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风热和风寒的区别有哪些

时间: 阅读:6152

风热和风寒的区别有哪些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5-04-04 07:59:05

风热和风寒的症状表现,个人的感受以及相关的一些检查,比如号脉和看舌苔检查都会有一些区别,是不一样的。风寒感冒会有怕冷,流清涕,关节酸痛,舌苔薄白等症状。风热感冒会有发热,咽痛,舌苔黄厚,鼻涕浓稠发黄等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9-29 10:10:08

    感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在中医里面,感冒其实是有两种类型的,一个是风寒感冒,一个是风热感冒,两种感冒用药可能是刚刚好相反的,所以我们在感冒之后一定不能随便用药。那么,一般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有哪些具体的区别呢?
    1、症状表现的区别
    (1)鼻塞
    风寒感冒:鼻塞声音重,打喷嚏、常流出清鼻涕;
    风热感冒:鼻塞、鼻流浊涕,若热势重,可流出黄稠浊涕。
    (2)咳嗽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多表位喉咙痒,咳嗽,且咳痰较多,痰液清稀;
    风热感冒:风热袭肺,导致肺失清肃,风热煎浊津液则咳嗽且咳痰黄稠。
    (3)恶寒发热
    风寒感冒: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而寒邪又属于阴邪,其性凝闭,人体阳气受到遏制,故而表现为发热较轻而比较怕冷;同时又由于毛孔受到闭塞,故而无汗。(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风热感冒:因外感风热而非风寒故而表现为以发热为主,其畏风寒程度较轻,或仅仅表现出怕风;同时风热为阳邪,热蒸肌表,导致肌腠疏懈,故而可见虽有汗出而病情并不缓解。(恶寒轻、发热重,汗出而不解)
    (4)口渴与否
    风寒感冒:由于寒邪本身就属于阴邪,不易耗伤人体阴液,故而风寒感冒者多没有口干、口渴的症状表现,喝水时也喜欢喝热饮;(热饮、口不渴)
    风热感冒:风热为阳邪,阳从火化,容易伤及阴津,故而风热感冒的人往往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经常口干而渴,并且喜欢凉饮。(凉饮,口干口渴)
    (5)头痛
    寒邪凝滞,由于寒邪束表,人体阳气被寒所扼不能散发,因此常表现有头痛、身体疼痛之症,常表现为头部及颈背部疼痛,并常兼有肢体骨节烦痛不适;而风热感冒则多表现为面目红赤、头脑胀痛。
    2、病因区别
    (1)风寒感冒的病因
    风寒感冒多是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一般多在秋冬等季节发病较多。治疗方法的区别
    (2)风热感冒的病因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风热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以春季更为多见。多由气候突变,寒暖失调,风热之邪乘机侵入人体所引起。
    3、治疗方法的区别
    风寒感冒的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而风热感冒治法常以辛凉解表为主,多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可以辛凉解表的药物进行治疗。
    4、治疗风寒感冒
    (1)葱须豆豉汤
    用大葱连根须一起30克,豆豉15克,先将豆豉加水煮10分钟左右,在加入洗净后的葱须,继续煎煮5分钟左右,最后加入米酒50毫升,煮沸后即可趁热服食。可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建有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
    (2)姜丝萝卜汤
    生姜25克,萝卜50克。首先将生姜切丝,萝卜切片,将两者共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约10-15分钟后加入适量红糖,在稍微煎煮1-2分钟即可趁热服用,可以祛风散寒用来治疗风寒感冒。
    5、治疗风热感冒
    (1)红萝卜马蹄粥
    红萝卜150克,马蹄250克,大米50克。将红萝卜切片,马蹄去皮切块,与大米一同煲粥,粥成后,即可食用。可清热消食,止咳、祛痰、利尿,润肠通便,适用于风热感冒。
    (2)桑叶菊花茶
    桑叶15克,黄菊花10克,放锅内加水煎茶,每日饮服两次。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适用于风热感冒兼有咳嗽的病症。
    6、预防感冒饮食
    1、洋葱
    洋葱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因为洋葱的鳞茎和叶含有硫化丙烯油脂挥发物,具辛辣味,这种物质能抗寒,抵御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杀菌效果。洋葱中所含的大蒜素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生嚼洋葱有助于预防感冒。
    2、生姜
    生姜肉质肥厚平扁,味辛辣。生姜汁性温,有暖胃去寒的作用,适用于伤寒感冒。伤寒感冒者发冷,而生姜辛辣助于驱寒发汗。
    3、大葱
    大葱有一种独特的香辣味,来源于它体内的一种硫化物——葱素,能刺激胃液唾液分泌。大葱中所含的苹果酸和磷酸糖能兴奋神经,改善血液循环,解毒清热。大葱味辛,性温,具有发表通阳、调味解毒的效果。主要作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且大葱所含的蒜素具有杀菌抑菌的作用,能抗病毒。
    4、大蒜
    大蒜不仅仅是我们所知道可以抗氧化,美容养颜抗衰老,它还可以防治感冒。大蒜中所含的硫化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且对多种球菌、真菌、杆菌、病毒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对病原菌和寄生虫有良好的抑杀作用,可预防感冒、减轻发烧、鼻塞等症状。不要小瞧了我们生活这些调味品,小小的它们可以发挥大大作用。要想不感冒,常吃葱姜蒜。

  • 景天
    回复
    2023-09-29 10:10:08

    1、病因不同。

    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

    2、发病季节不同。

    风寒感冒秋冬发生较多。

    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春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故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

    3、症状不同。

    风寒感冒表现为头后部疼痛,连带颈部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舌无苔或薄白苔,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少汗,头痛身楚,鼻塞,流黄浊涕,咳嗽,咽红干痛,微汗,口干渴,咳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4、治疗方法不同。

    风寒感冒治疗上以辛温解表为主,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发散风热为主。采用银翘散、桑菊饮、桔梗汤、上清散、菊花散等。阳虚宜加参、术,阴虚宜加地黄、五味,倍麦冬、白芍。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 冉冉云
    回复
    2023-09-29 10:10:08

    风寒和风热是引起感冒的常见病因,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致病邪气、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三个方面。

    一、致病邪气不同。

    1、风寒:通俗来说,就是风邪与寒邪相结合。一般在寒冷的环境中出现,例如在冬季、深秋、早春等季节,或者在夏季空调温度较低的环境中,都比较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表现出相关不适。
    2、风热:通俗的说,就是风邪与热邪相结合。一般在温热的环境中出现,例如在春季、初夏等季节,或者是在冬季供暖较好、室温较高的环境中,都比较容易感受风热邪气而出现相关症状。
    二、临床表现不同。

    1、风寒感冒:由于风寒束表,毛孔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临床多以怕冷症状突出,发热症状不明显,一般没有明显出汗,并常伴随肢体、关节疼痛等;鼻涕和咳嗽的痰液一般呈白色,质地清稀,多数患者没有明显咽喉部症状;一般不引起口渴,即使口渴也喜欢喝热水。
    2、风热感冒:由于风热侵袭,邪犯肺卫,卫表不和,肺失宣肃,临床多以发热症状突出,没有明显怕冷表现;鼻涕和咳嗽的痰液一般呈黄色,质地粘稠,多数患者有较明显的咽喉红肿疼痛症状;一般会引起口渴,并且多喜欢喝冷饮。
    三、治疗方法不同。

    1、风寒感冒: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常用方药为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等。
    2、风热感冒:以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为治法,常用方药为银翘散、桑菊饮等。
    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引起的感冒,一般预后良好。但老年人、婴幼儿、体弱患者及重症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中医科、呼吸科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影像检查等相关检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明确病情,积极治疗。

  • 泠青沼
    回复
    2023-09-29 09:09:58

    风寒感冒的和风热感冒的患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症状的表现不同和引起的病因不同。
    1.症状不同:风寒感冒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轻、恶寒重、无汗、鼻塞、流清涕、咳白稀痰、口不渴、咽喉痒但不疼、舌苔白、脉浮紧等,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浑身肌肉的酸痛等症状,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塞、流黄涕、咳嗽咳黄脓痰、口渴、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浮数等。
    2.病因不同:风热感冒的患者多是由于食用过多的热性食物,长期熬夜作息不稳定,引起的上火或是受凉之后未及时治疗转为风热症状。风寒感冒的患者多是由于身体受到寒气的侵袭,引起的症状。
    发生风寒感冒或者风热感冒时因症状表现不同,用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出现症状之后应到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再针对性地做治疗,不建议自己盲目区分用药。

请问医师三七花泡茶后能吃下去吗

女性吃阿胶补血需要注意什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