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代温灸膏能去痰湿吗

时间: 阅读:10856

代温灸膏能去痰湿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食养人

食养人

2025-02-23 12:23:23

代温灸膏的话是可以去痰湿的,可以及时的进行管理和改善的身体得到帮助的,如果得不到改善的话,会使身体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害的,建议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适宜得到帮助,使身体得到有效的好转,如果得不到的话,会受到危害和损伤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离亭燕
    回复
    2023-09-29 15:15:15

    “怪病多痰”,这是每个中医研究人员都听过的词,那痰到底什么呢?其实痰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个是广义的,一个是狭义的,狭义的就是我们嘴里吐出来的痰,实实在在的东西。广义的就是一个概念,津液积聚、停留了,这种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就是广义的痰,我们先看看“痰”形成的原因:


    从这三里来看,“痰”和脾、肺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肺主呼吸,主肃降,如肺的功能失常,肺内的津液就会聚积成痰;脾主运化 ,也就是消化和运送营养到身体的其他脏腑,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者劳倦、饮食不当等等都能损伤脾,导致运化失常,失常后就会造成湿邪内停,凝结成“痰”。


    “痰”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水——津液——湿——痰 ,这样的过程。水进入胃,变成营养津液,津液停留不动就形成了湿,湿停留不动就成了痰。痰的治疗难度是最大的,书上形容“痰如油漆”,粘在那里,很难去掉,要一点一点的把这个痰给消掉,所以叫做“化痰”、“消痰”、“涤痰”,要反复的磨,一点一点的让这个痰减少掉。

    比如身上长了个肉疙瘩子,西医说这个是一个脂肪瘤,中医却把这个疙瘩叫做痰核,所以说痰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痰湿很难去除,但是形成却很简单。随着 科技 越来越发达,人们似乎变得越来越懒了,吃饭有外卖,出门有车子,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这就让人们忘记了自然界的规律,人也缺乏运动,不知不觉的就让人变成了痰湿体质!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肝胆的疾病往往能损伤脾胃,现代很多习惯都非常的伤肝,如不吃早餐、熬夜、生气、吃夜宵等等,由肝胆之疾病传导之脾胃,脾损伤了,运化失调,则生出湿邪、痰邪。

    特别是现在很多女性出现了肥胖的情况,其实多是痰湿引起的,越胖越不想动,越胖越想睡觉,恶性循环。

    对付痰湿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注重饮食,调节好自我生活习惯。


    有痰湿就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可以吃一些偏温燥的食物,如:荸荠、枇杷、大枣、扁豆等等,吃饭不要吃的太饱,水果也不要吃的太多,饮食尽量注意清淡。

    痰湿的人平时可以多晒晒太阳,阳光能够散寒气,振奋阳气。


    平时可以用一些草药来调理,如白芥子、陈皮、党参、白扁豆等等

    平时可以按中脘、关元、水分等穴位,也可以用艾灸来灸这几个穴位。

    感谢大家观看,我是高高,传播中医,传播 健康 。下面是我的专栏《28天学脾胃课:脾胃不生病的智慧》,喜欢的可以点开看看。

  • 徐长卿
    回复
    2023-09-29 15:15:15

    湿为阴邪,非温不化。故艾灸是去痰湿的非常好的方法。
    配穴思路,一健脾祛湿,二温阳祛湿。
    根据这两个思路,选择穴位有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命门、肾俞、脾腧穴等。另外可以根据其他症状再补充一些穴位。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注意保暖(尤其冬季),不然毛孔打开,反被寒气侵入;
    2、饭后不宜马上施灸,空腹不宜施灸,饭后也不宜马上进餐;
    3、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堵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曾有一女生在我馆艾灸时生气,反而导致头疼胸闷)。
    4、女性例假期间艾灸要慎重,痛经情况下可以艾灸止痛,量大或功血可以用艾灸止血。

  • 半夏
    回复
    2023-09-29 15:15:15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艾小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自从进入农历五月,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热、湿、食欲不佳、心烦不安、无精打采,有些人还会出现湿疹复发的情况。

    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天地交泰之月,阴阳混沌不分,人体脏腑气血受极大的影响,人身、肚里空荡荡,走路无力,没有精神。其中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而端午之日为九毒日之首。

    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而此时阳气外散,内里虚弱,所以不适合再进行消耗性的活动:吃冷饮、流大汗、房事......

    再加上端午的时候,雨季渐渐到来,而气温已经有了较大回升,空气潮湿,流通不畅,湿热之邪较盛。一旦湿热阻滞气血经络,就会出现人体代谢受阻、气血欠畅、浊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况。

    而这时,自然界的气候容易滋生蛇虫鼠蚁以及各种病菌,进一步加重疾病的传播。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喝雄黄酒,泡艾草浴以达到端午除邪辟秽和 养生 保健的目的。


    2019年九毒日


    前3天:2019年6月07日-6月09日「初毒日」

    中3天:2019年6月17日-6月19日「中毒日」

    后3天:2019年6月27日-6月29日「末毒日」


    以上9天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被称为【九毒日】!

    抓住这个排毒日,排寒毒,水毒,湿毒,痰毒,血毒,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排寒毒


    前边我们也说过,五月,五行属火,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大自然阳气最旺,而如果我们可以利于这么一个大好的“天时”条件,通过艾灸排除体内的寒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通过艾灸督脉、百会、大椎、命门、至阳、神阙、关元等穴,可以振发一身之阳气,达到排寒的目的。

    在这里,小九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做1-2次的长蛇灸(督脉灸),再配合穴位艾灸,效果会更好。

    长蛇灸

    百会穴

    大椎穴

    命门

    至阳穴

    神阙穴

    关元穴




    2


    排痰毒湿毒


    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话,农历五月,夏季开始,暑湿之气日盛,阳气外泄,其实脏腑里边是阴寒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护阳气,忌寒凉。此时,尤其是我们脾胃之气会明显减弱,运化水湿的功能也会降低,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护脾胃之气,提高脾胃运化功能。

    脾胃功能一旦虚弱,体内水湿之气就会不能正常代谢,长期如此,会生痰湿,我们可以通过艾灸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艾灸脾腧、中脘、曲池、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来提高脾胃功能,排除痰毒湿毒。

    脾腧穴

    中脘穴

    足三里穴

    阴陵泉穴

    丰隆穴

    三阴交穴



    3

    排血瘀之毒


    气虚则血虚,久则必血瘀。

    对于很多血瘀体质的人,我们主要靠增补气血,活血化瘀的艾灸方法进行调理,通过补益阳气,增强气血达到以气化形,排除血瘀之毒。

    气滞血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加肝俞,期门,太冲

    肝俞穴

    期门穴

    太冲穴

    气虚血瘀:关元,气海,中脘,膻中等

    关元

    气海

    中脘

    膻中

    血寒血瘀: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关元,阴陵泉

    心俞穴

    肝俞

    脾俞

    肾俞

    关元

    阴陵泉

    血热血瘀:太冲,中都,膈俞等穴位

    太冲

    中都

    膈俞

    湿痰阻遏:阴陵泉,中脘,天枢,水分等穴位加减

    阴陵泉

    中脘

    天枢

    水分

    跌打手术损伤:用大杼,阳陵泉等穴位。

    大杼穴

    阳陵泉



    4


    艾叶泡浴:祛寒祛毒


    除了艾灸,小九还强烈推荐各位多进行艾叶泡浴。

    根据古代医药书籍,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

    而艾浴是药浴疗法的一种,药浴疗法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战国时期,士大夫们已盛行用兰草、艾叶等香料香药煎煮沐浴,以达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

  • 龙葵
    回复
    2023-09-29 14:14:05

    完全可以,并且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既经济又方便实用。现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湿气形成的原因及湿气形成后的表现和治疗选穴位使用方法。

    人体湿气形成分两个因素所致:一 外因,受大自然天气环境,淋雨下水,居处潮湿,长久冒受雾露等而形成。如秋冬季节人们过早晨练,长期夜晚洗冷水澡游泳,长期水中或矿洞及冰库作业,久居地下室,以此为外湿。二 内因,人因思虚过度,身体劳累,气血亏虚所致脾失健运,使体内水液不能正常输散,而化为湿浊。另又或多食油腻,甜腻,嗜酒,喜饮食生冷等而引起湿浊内生,以此为内湿。

    当人体湿气形成后常有以下表现时,就说明体内有湿气需要治疗了:

    1 头部沉重四肢乏力,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 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恕,烦燥。 2 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 就是,口中发黏。 3 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 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 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 舒畅。 4 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 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 不爽。 5 脚趾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等等。 根据这些表现,艾灸取穴选用承山,中脘,关元,足三里,丰隆,解溪等穴位进行施灸图示





    艾灸方法:初始一周休息/天,每/天每穴次艾灸3O分钟,如有好转,可以一周艾3一4次,每天每穴次艾2O分钟即可。如湿气严重者,可加服中医著名祛湿食方"四神汤”,即为(莲子,薏米,山药,茯苓)一起熬汤喝,这样体内的湿气就自化了。

脾湿与痰有关系吗

颈椎病用中药烂掉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