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针灸哪个部位?
对于自汗这个情况来说,最主要是和气虚或者是阳虚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针灸治疗的话,主要是以肺经上的穴位以及肾经上的穴位来进行治疗。通常来说可以选择肺俞穴,风门穴,大柱穴,命门穴,肾俞穴,足三里穴等。
出汗本身是一种调节体温、散热的一种方式,比如劳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之后出汗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出汗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中医认为出汗也是有他的道理的,比如《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比如胖一些的人汗液就会多一些,瘦一些的人出汗就会少一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出汗一定要分出来是生理性出汗还是病理性出汗,病理性出汗也就是多汗症的原因总体概括起来就是一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认为出汗是一种阴阳失调引起的.中医是怎样认为每个人出汗的情况:
医学对于出汗是有分类规定的,有自汗、盗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等,最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所谓自汗就是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般都是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盗汗医学上认为就是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出汗的情况都有分类。自汗和盗汗有一部分在医学上是病理性的,是合并在某一些疾病上的。有时是由于体内中枢神经紊乱有关.自汗和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的关系,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内分泌紊乱的原因也是有的,如更年期综合征,还有一些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如甲亢。还有一些一般疾病的情况如糖尿病的低血糖状态或者冠心病疼痛缺氧状态。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吃阿司匹林等。因此自汗的原因还是很多的。
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人都会出汗,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色和气味发生改变,则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应引起重视。以下就是从传统中医学角度对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还有一种可能是缺盖,和维生素。
为什么出汗有助于身体排出水分和寒冷?其实人体积聚的水分和寒冷的主要原因是身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而不能运转,如果想要减少损害应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小心,适当的锻炼,使身体的水分和寒冷能尽快的排出人体,从而帮助人们免受伤害。除了生活中适当的出汗有助于排出水分和寒冷,其实我们出汗也可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因为在出汗的过程中也是气血循环的过程,经过刺激身体可以变得更健康,所以建议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个好的出汗习惯。
曲池点位于肘关节外侧端的横纹处,弯曲肘关节点,弯曲肘关节处于凹陷处。传统中医认为,大肠的湿气和浊气是在曲池角收集的。按摩曲池穴可治疗上肢瘫痪、肩肘关节疼痛、高血压、流感、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感冒及发热。当我们按摩时,我们可以在肘窝连续打5分钟左右,产生酸性肿胀。胃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行走是膀胱经络。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Weizhong 穴是这个通道的出口。如果在这里阻塞,就很难排出体内的水分,关节炎、背痛等疾病就会发生。
通常可以揉卫中穴,每次敲36下左右。腋窝积泉穴积泉穴位于腋尖,在腋动脉脉搏。吉泉穴是心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与心脏相连,汇集了许多与心脏有关的神经和血管。你可以经常揉或搅,一次大约36次,一天2次,可以疏通经络,调节睡眠,缓解心悸,胸闷。
众所周知,人体的水分与饮食、生活环境、体质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体内水分的产生与脾胃有很大的关系,脾是水分和水分在体内的主要运输机构。如果脾的功能正常,人体的水分和水分将被正常代谢出体外。如果脾胃功能较弱,体内的水分和水分就不能及时输送出去,从而导致抗湿性。呆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油腻的头发,油腻的脸,肥胖的身体,然后是肥胖的舌头,不成形,疲劳,嗜睡等。这些都是潮湿的表现。
【杨东霖编译】随着气温逐渐上升,逛个街身上的汗好像从来没有停过,赶紧到百货公司里吹冷气降温,但身上却依然汗流浃背?明明觉得不热,身体却不断地出汗?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多汗症在作祟!要改善多汗症,除了到医院做诊察外,其实还可以靠按压穴道来改善出汗情况。压力过大、生活习惯不良 自律神经受 *** 引发多汗症根据日本神户光辉诊疗院院长井谷丰指出,多汗症的形成可能是数种原因所造成,但大多都与压力有关连,以下是容易形成多汗症的四大原因。(一)精神因素当身体感受到压力、不安或紧张等情绪时,自律神经中的负责掌管汗腺的交感神经就会活跃,引发汗腺分泌汗水;压力大、容易紧张不安的人较容易使交感神经活跃而发生多汗症的状况。(二)荷尔蒙失调脑部的下视丘和交感神经同时控制着荷尔蒙分泌;当荷尔蒙失调时,交感神经会使心跳加速、体温上升,使得身体大量出汗引发多汗症。特别是女性月经来临或更年期时,荷尔蒙特别容易发生失调的情形。(三)疾病或遗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等等疾病,都会产生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容易引起多汗症发生;目前还无法确定多汗症会因遗传方式产生,但若遗传到父母容易紧张、不安的个性也可能间接导致多汗症。(四)生活习惯多汗症的发生也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系;在吃辣的和热的食物时,流流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食用完仍汗流不止,那很可能是味觉性的多汗症;常喝咖啡或抽菸也可能造成多汗,咖啡里的咖啡因及香菸的尼古丁会对自律神经造成 *** ,容易导致多汗症的发生。【杨东霖编译】随着气温逐渐上升,逛个街身上的汗好像从来没有停过,赶紧到百货公司里吹冷气降温,但身上却依然汗流浃背?明明觉得不热,身体却不断地出汗?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多汗症在作祟!要改善多汗症,除了到医院做诊察外,其实还可以靠按压穴道来改善出汗情况。压力过大、生活习惯不良 自律神经受 *** 引发多汗症根据日本神户光辉诊疗院院长井谷丰指出,多汗症的形成可能是数种原因所造成,但大多都与压力有关连,以下是容易形成多汗症的四大原因。(一)精神因素当身体感受到压力、不安或紧张等情绪时,自律神经中的负责掌管汗腺的交感神经就会活跃,引发汗腺分泌汗水;压力大、容易紧张不安的人较容易使交感神经活跃而发生多汗症的状况。(二)荷尔蒙失调脑部的下视丘和交感神经同时控制着荷尔蒙分泌;当荷尔蒙失调时,交感神经会使心跳加速、体温上升,使得身体大量出汗引发多汗症。特别是女性月经来临或更年期时,荷尔蒙特别容易发生失调的情形。(三)疾病或遗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等等疾病,都会产生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容易引起多汗症发生;目前还无法确定多汗症会因遗传方式产生,但若遗传到父母容易紧张、不安的个性也可能间接导致多汗症。(四)生活习惯多汗症的发生也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系;在吃辣的和热的食物时,流流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食用完仍汗流不止,那很可能是味觉性的多汗症;常喝咖啡或抽菸也可能造成多汗,咖啡里的咖啡因及香菸的尼古丁会对自律神经造成 *** ,容易导致多汗症的发生。肥胖的人也比较容易有多汗的症状,因为肥胖者在身体发热时,由于皮下脂肪过多散热困难,为了将体温下降就必须启用排汗机制,所以要尽量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勤于运动,避免身体的肥胖。按压这三大穴道 有效改善多汗症日本针灸师岛田力表示,利用简单的穴道 *** 就能改善多汗症困扰:(一)合谷穴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水含量及热能;大约食指骨及大拇指骨连接凹陷的部位,比较靠近食指一点;利用拇指按压。(二) 复溜穴可以改善水分代谢异常的情况,以及因为多汗症导致的体虚冷、脚浮肿,并能缓和生理痛;在脚踝内侧两跟手指头高处,利用拇指按压。 与发汗直接关联的穴位,可以重整自律神经失调情况;位置在头顶的正中间,也就是两只耳朵耳尖连线的交点,明显比其他地方凹陷。使用中指以舒适力道按压。 夏天流流汗是正常的,但若汗流不止就得要多加注意了,多汗症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经常汗流浃背也令人浑身不舒服,有这样的症状可以靠按压穴道来改善,帮助自己改善多汗症的症状!
针灸穴位经典配伍应用大全
随着针灸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和运用针灸的人越来越多,针灸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利用针法和灸法来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以及调整人体的机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疗效。那么针灸的穴位怎么配伍应用,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 穴位经典配伍应用
1、大椎、曲池、合谷
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
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
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
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
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
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
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
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
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
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7、曲池、阳陵泉
功能:舒筋利节?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胁疼痛?热结肠胃之腹胀便浊。
方义:曲池、阳陵泉居肘膝之处?皆属大关节?肘部曲池行气血通经络?清肺走表。
阳陵泉又能舒筋利节?泄肝胆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浊泻火?肝肺气郁胸胁作痛?或热结肠中及胃?腹胀便浊?借之清利疏泄。
8、曲池、三阴交
功能:清热凉血?祛瘀生新
主治:妇女经闭?崩漏带下?积聚毒疮?诸般肿痛?瘈疭热厥。
方义:曲池性游走通导?善清热搜风?三阴交为三阴经之会?属肝脾肾之枢纽?为治疗血分要穴。
两穴配伍?则血分之瘀滞、热毒自清。
9、足三里、三阴交
功能:益气养阴?健脾补虚
主治:脾胃虚寒、纳谷不香、饮食不化、食少纳呆、形瘦身弱、或呕或泻?腿脚麻木、疼痛。
方义:三里升阳益胃?三阴交滋阴健脾?乃虚损治疗不可缺少。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
又阳虚气乏?风湿客邪成痹?腿胫麻木疼痛时作?一以振阳?一以和阴?则有舒筋理痹之功。
10、阳陵泉、足三里
功能:调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症?如吞酸口苦?泄泻呕吐?下肢痿痹。
方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泻之以肃清净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胆府清疏?胆汁入胃?化食消滞?三里为胃府合穴?泻三里?以导胃中之浊气?使其浊阴得降?清阳自生?两穴配伍?对肝胃不和之症?用之有效。
阳陵泉为全身之筋会?大有舒筋利节?搜风祛湿之力?足三里有通阳活血渗湿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诸痹、膝关节痛、筋挛历节、痿躄脚气。
11、合谷、太冲
功能:宣导气血?镇肝熄风
主治:癫痫狂邪各症?手足抽搐?小儿惊风?中风昏迷、口禁不开等。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原穴?为阳主气?太冲属足厥阴原穴?为阴主血?两穴皆为气血通行之关?故为治气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丰隆、阳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方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别走太阴?其性通降?阳陵泉为胆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气之功?而无承气之峻猛?治大便秘结?甚为稳妥。
13、气海、天枢?主下腹部疾患?
功能:补肾壮阳?导滞清浊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奔豚、疝瘕、小便不利、妇女月经诸疾。
方义:气海为任脉之要穴?是本经脉气所发?生气之海?气血所会?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为下焦之要穴。
针宜补法?犹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枢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传话糟粕?清导浊气?为其所长。
两穴配伍?具有振奋下焦阳气?清浊导滞?非常适应于下焦积寒与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湿健脾?升阳益胃
主治:胃中虚寒?饮食不下?脘腹胀痛?积聚或停痰?停食?宿饮?痞块?霍乱等症。
方义:中脘为君?统治六腑之疾。虚证?用补法者?以壮胃气?散其寒邪?调畅中气。
泻中脘者?以疏其滞?胃气降?脾气升?津液上潮?呕吐等证自除。取三里为臣?为其有升阳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
泻三里?为其能降浊导滞?而佐中脘以利运行?二穴相合为君臣之方?临床确有殊功。
15、内关、三阴交
功能:养阴清热
主治:治阴虚劳损之症?如骨蒸盗汗、干咳、失血、梦遗、经闭等。
方义:内关清心胸?利达三焦?三阴交滋阴养血?交济心肾?此法确有交济坎离之功。
16、鱼际、太溪
功能:滋肾清肺
主治:虚劳骨蒸、咳嗽、咯血。
方义:鱼际清肺火?太溪滋肾阴?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虚劳诸症悉平。
17、合谷、足三里
功能:调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香?湿热壅滞?秽浊滞于中焦?宿食停饮?腹胀噫秽。
方义:合谷为大肠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补之益气升清?泻之通阳降浊。
二穴皆属阳明?一手一足?上下相应?肠胃并调?若清阳下陷?胃气虚弱?纳谷不畅?则补三里?应合谷以升下陷之阳?俾胃气充足而饮食自进。
若湿热壅塞?浊滞中焦?这样则蓄食停饮?腹胀噫哕?则泻三里?引大肠合谷下行?以导浊降逆?中气自然和畅。
18、劳宫、足三里
功能:清泻心胃之火?开胸降逆
主治:伤寒结胸?痞闷胀满?噫气吞酸?呕吐干哕?烦倦嗜卧。
方义:劳宫属心包络?性清善降?能开七情郁结?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热?导火下行?配足三里?从中焦迫降邪热?上清下降?确为神妙。
19、大椎、内关
功能:调气行水?驱饮降逆
主治:胸膈满闷?喘咳气逆?痰多?胸膈积水等症。
方义:饮为水邪?停于胸脘之间?上逆则肺涨满?胸闷咳喘气逆之症作?然停水总责乎焦?因它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体腔油膜?运行水津道路?津液蒸发是由三焦下属膀胱?这样则决渎通畅?水无停留之患。
大椎属督脉?手足三阳之会?调太阳之气?阳气通行则水自利?且性能宽胸降气。
内关穴乃是手厥阴心主之络?别走手少阳?宣心阳而且退群阴?利油膜而通淤塞则决渎畅?饮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阳、合谷
功能: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阴阳明热邪内蟠?上结咽喉?咽喉肿胀疼痛。儿科内热上攻烁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发烧。
方义:少商为手太阴井穴?其性能宣泻肺热。商阳在指端?为手阳明井穴?能利气泄热。
二穴点刺出血?有和里清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本方对小儿发热、咳嗽、乳蛾、痄腮等症?见效甚捷。?
21、隐白、中脘
功能:健脾补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阳不振?肚腹胀满?泄泻?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经血崩漏?赤、白带下等症。
方义:隐白是足太阴脾经之井穴?此经脉根于隐白?上结于太仓?中脘??有补益脾胃?调理气血之宫。
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腑之所会。
隐白与中脘相伍?既有经络联系?又有脏腑表里相合之关系。
故有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消食化饮?升清降浊之效能。
22、大敦、关元
功能:舒肝温经?调理下焦?驱寒湿?回厥逆
主治:各种疝气?妇人阴挺?腹痛下坠?癫痫?遗尿?大便不通。
方义:大敦为足厥阴之井穴?属木。肝主筋?前阴为宗筋所聚。
足厥阴肝经?环绕阴器上行抵少腹?挟胃?属肝而络于胆。
故能舒肝?补肝?暖肝?疏理三焦气机。
关元为任脉和三阴经之交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为元气之关藏?补能填精益肾?温暖下元。
二穴相伍?舒理厥阴之气机?暖肾温经?驱逐下焦寒湿?升阳益气。
故疝气等症得愈。?此法治疝气?效果显著。?
23、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
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
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乃是三阴之枢纽?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
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临床配合补关元、泻足里?下死胎及效。
24、俞府、云门
功能:肃肺降逆、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闷热、呼吸急促、呕吐纳呆。
方义:云门属手太阴?俞府属足少阴?二穴虽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经脉行路不同?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足少阴肾经从足走胸。
走手者?宣通于上?走足者?敛降于下。
咳喘气促之证?其表在肺?其本在肾?肺肾同病。
肺受邪则咳?肾虚不纳?则气不归根而逆上为喘?故取云门?宣通肺气?畅胸降逆?取俞府补肾纳气?敛冲降逆。
若加取乳根?以加强安冲降逆之力?顺阳经气?助云门宣降?俞府敛纳。
25、气海、关元、中极、子宫
功能:养血调经?培补真元?补命门?暖子宫?调经带?育子嗣
主治:子宫虚寒?胞门闭塞?久不成孕?阴缩阳痿?腹痛胀满?转胞。
方义:四穴同属任脉?中极之下为胞宫?其任、冲、督脉?均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
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冲脉由会阴而行于肾经?故为一元三歧。气海者?生气之海?元气由存。
关元者?男子藏精?女子蓄血。
中极者?为足三阴经和任脉之会穴?为胞宫之门户。
子宫者?即女子之血室也。
故取气海?以益下元?关元?填充精血?中极?调经启闭?子宫?为直取治其标。
协同上穴?共行养血调经?培元暖宫之效。
26、神阙、气海、天枢、水分
功能:暖脐散寒?回阳益气
主治:下元虚寒?脐腹冷痛?霍乱吐泻?中风?中痰?痰厥?小儿慢惊风。
方义:此五穴?又称肚脐梅穴。神阙为任脉穴?能通脏回阳救急。
天枢为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化糟粕?分离清浊。
气海为元气之海?补肾回阳。水分为任脉之穴?健脾利湿?分利水谷。
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泻?温中救逆之功。
加天突、中脘?以降气除痰而治呕。
27、尺泽、委中
功能:清血毒、散秽邪
主治:霍乱心烦瞀乱?上吐下泻?腹痛?泻痢等。
方义:尺泽是手少阴肺经之合穴?五行属水?络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
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五行属土。暑热之邪?首犯太阳?故刺出血?可治时疫邪毒。
两穴位置?一肘一膝?乃大血脉所在处?故能刺血。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山岚瘴气等疫疠之邪?首犯太阳?传之太阴?故刺两经之合穴?使毒血出。
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呕?少冲、中冲?宁心安神?如加百会?醒脑开窍?
28、足三里
功能:升清降浊?导痰行滞?扶正培元
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胀、寒邪凝滞?痞块?遗尿?目疾?乳痈?心悸?虚烦手指麻木?癫狂?脏躁?中风?阳明热盛?虚劳赢瘦?形体衰弱等。
方义:脏腑及肢节?皆赖气血以为营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为后天之本?水谷出入之海?主消纳?胃气盛则纳谷自畅?营养则能自周?否则脏气失养?而生气绝。
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经气之枢纽?能壮人身之元阳?又能补气血之亏损?如寒气积聚症瘕?其功能温而且能化?湿浊弥漫肿胀?能燥能消?可与中药补中升阳之方并美。
29、三阴交
功能: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利湿导滞、疏经调气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肠鸣、溏泻、黄疸、消渴、眩晕、失眠、阳痿、滑精、疝气、遗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肿、阴部肿痛、高血压、症瘕、痛经、闭经、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瘫痪、脚气等。孕妇禁针。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穴?应用极为广泛?为治疗肠胃、生殖、泌尿系统和妇科疾病的主穴?亦为下肢病的常用穴。
30、音亮?新穴?
功能:清利咽喉?启闭开窍
定位:前正中线?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微凹处。
主治:咽喉肿痛?失音?失语。
方义:穴位在任脉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够治疗咽喉局部的`病症
31、十三鬼穴
组成:人中、少商、隐白、大陵、申脉、风府、颊车、承浆、劳宫、上星、会阴、曲池、舌下
功能:开窍化痰?醒脑清神?宁心益志
主治:癫狂方义"十三鬼穴"是主治癫狂症的重要穴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所创。
迨至唐代孙思邈又在此穴的基础上?"更加间使、后溪尤妙"?共计十五穴。这些腧穴?已成为历代医家主治癫、狂症的主要处方。
其中取人中、风府、上星、后溪诸穴?以泻督脉之阳邪而醒脑清神?取手厥阴经之原穴大陵、经穴间使?以泻心包络之火邪而宁心益志?取手、足阳明经之曲池、颊车?以疏导阳明之经气而通腑泻热?取手、足太阴经之井穴少商、白?以清肺健脾而化痰浊?更取任脉之承浆、会阴?以宣通阴脉之海而滋阴降火。
独取舌下中缝?舌者心之苗??以泻心经而开窍清神。如此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化痰?
醒脑清神?宁心益志之效。故癫、狂之症?取用"十三鬼穴"?辄获良效。
32、大陵
功能:调气止痛
主治:足跟痛
方义:根据"下病上取"?"交经缪刺"?的原理?治疗足跟痛疗效甚佳。
33、合谷、中渚
功能:调气通经?舒筋活络
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方义:合谷属手阳明之原穴?中渚属手少阳之输穴?两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够治疗局部的病变。
34、足三里、承山
功能:通调肠胃?舒筋化瘀
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滞疼痛?霍乱转筋等症。
方义:承山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其经线由脊背而下行?膀胱和肾相表里?故能和调肠腹?理下焦之气。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其经线由胸腹而下行?与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之滞气。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调肠胃。
胃肠和?热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筋脉得养?转筋即复?瘀化滞消?气血调畅?其疼痛自止。
35、三阴交、至阴
功能:宣通下焦?理气行瘀
主治: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转胎位?经闭等。
方义:至阴乃为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井者?经气所出?如水之源头。
膀胱与肾相表里?灸刺至阴?能理下焦气机?祛瘀生新。
三阴交乃足之三阴交会穴?亦是三阴之枢纽。
故二穴相合?能理气养血?宣通下焦气机?益阴而下行。傅青主说?难产由于血虚。难产由于气逆。
气逆而得调理?血虚而得补益?胎儿安能不下。
36、环跳、风市、阳陵泉
功能:疏通宣散、祛风除湿、蠲痹除痛、舒筋利节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痛?麻木不仁?瘈瘲筋缩?痉挛?痿废等下肢疾患。
方义:环跳为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经膀胱之会穴?用以蠲痹祛风除湿?风市?搜风利湿?二穴均为治疗下肢痿痹等症之要穴。
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周身筋之会?故为舒筋活络?通利关节之要穴?亦是治疗肝胆疾患之常用穴之一。
三穴相配?确有起痿荡痹之功效。对于腰、胁、下肢各症?大有将帅之魄?
无可而不胜也。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