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虚会后头疼吗
肾阴虚有可能会引起头痛,本身肾阴虚的情况是中医方面的一些疾病反应它也会引起身体上的一些变化和不适症状的,针对这种情况的话,您可以通过药物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来进行改善调理的,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的话,要多注意休息,平时的饮食也要均衡,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
肝肾阴虚通常是指肝阴虚以及肾阴虚,肝阴虚以及肾阴虚可能会引起耳鸣,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症状,可以使身体尽快恢复正常。
肝经遁形于耳中,在肝阴虚的情况下,虚火上炎就容易出现耳鸣的症状,还会出现头晕、目涩、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力减退、胁肋灼痛等症状。肾又主脑生髓,所以肾阴不足就不能充养脑髓,导致身体得不到足够的精气,所以会出现耳鸣的现象,还会出现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头晕、牙齿松动、脱发等症状,所以肝阴虚以及肾阴虚可能会引起耳鸣。肝阴虚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加味逍遥丸、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还可以辅助饮食调理,包括适当吃具有滋阴养肝作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板栗、黑芝麻、黑豆、扇贝、海参等,可以让肝阴虚的症状尽快好转。肾阴虚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还可以吃有滋阴补肾效果的食物,如山药、肉桂、龙眼肉、桑葚、黑芝麻、黑豆、猪肝、海参、鲍鱼等。
对于肝阴虚以及肾阴虚的患者而言,生活中还可以适当进行锻炼来增强体质,如练太极拳、慢跑、游泳等,也可以改善肝阴虚以及肾阴虚的症状。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各一,中医对肾脏描述非常形象而且精准:“肾有两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两旁,相去寸五分,外有黄裹,有带两”现代医学认为肾脏主要是的排泄器官,而中医则赋予了肾脏更功能,认为肾脏藏精主阴阳、主本”。肾精化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病主要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不固证、肾精不黄或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男子兼见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经闭、崩漏等。
治疗肾阴虚证,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头晕耳鸣,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六味地黄丸加味可得知柏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麦味地黄丸偏于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都气丸偏于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喘逆。左归丸主治真阴不足证。肾虚不足,腰膝酸软,盗汗,神疲口燥等病症。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力平和,适用于肾虚不著而兼内热之证;左归丸纯甘壮水,补而无泻,补力较峻,适用于真阴不足,精髓亏损之证。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王少华,全国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丰富。现择其头痛临床治验介绍如下。
临床表现
主症阴虚阳亢头痛的一般规律为:起于辰(上午7-9点),甚于午(11 13点),止于酉(17—19点);或巳时(9—11点)作,申时(15-17点)罢。
痛的部位,以前额及额角为多见,其他后脑、巅顶、眉间、半侧或满头者可见到。
痛的程度,有悠悠然隐隐而痛,有胀痛,有剧痛如锥刺、针戳、鸡啄者。此外,其痛的特点,还有春夏剧,秋冬瘥:白昼剧,暮夜瘥;天晴剧,阴雨瘥;烦劳剧,安静瘥等。
常见伴发症状眩晕,口干;其中有兼口苦者,有兼五心烦热者,有兼夜寐欠安者,有兼多梦者;脉虚数或弦数,舌多赤或绛,苔净或苔薄。偶见伴发症状脑中烘热,面赤颧红,目涩干,目胀如脱,耳鸣,健忘,心悸,胸痞少纳,胁痛,泛泛欲呕,咳痰,便秘等。个别患者,尚可出现下肢寒冷、早泄、小便短频等阳虚症状。
滋阴潜阳方用加减建瓴汤
生地、杭白芍、枸杞子、石决明、生牡蛎、龙齿、柏子仁、杭菊花、嫩钩藤。
本方用于头痛昼剧暮安,眩晕,口干,目涩或目胀如脱,少寐,多梦,舌赤或绛,脉象虚数者。
如有耳鸣加煅灵磁石,打碎先煎;心悸、健忘者,加炙龟板、远志;咳痰、泛泛欲吐者,去龙齿,加陈皮、白僵蚕、天麻;兼阳虚见症者,加龟鹿二仙胶、菟丝子;胸痞少纳者,去枸杞子、生地,用砂仁少许,加陈皮、绿萼梅。兼见外感形寒者,视痛之部位酌加表散引经药:如前额痛加白芷,额角痛加水炒柴胡,后脑痛加川羌活,巅顶痛加藁本。
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柔肝抑火汤
桑叶、菊花、钩藤。
本方适用于头痛如锥刺,昼重暮安,中午痛甚难忍,眩晕,脑中烘热,面赤颧红,五心烦热,口干而苦,夜寐欠安,易怒,舌赤,苔黄,脉弦数者。
如胁痛,加青皮、川楝子;头痛用上方而症状改善缓慢或火象特甚,或兼便秘者,去黄芩,加生甘草、龙胆泻肝丸。
病案一
患者,男,30岁。头痛起自3载前仲春,迭经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痛甚于前额额角,春三月则胀痛眩晕,夏三月痛势转甚。刻下痛起于辰巳之交,剧于午前,止于酉中。夜寐欠安,多梦,口干能饮,目涩,耳鸣,胃纳不香,脉虚而数,舌赤苔无。审得先天不亏,惜乎早婚溺于房室,以致阴虚于下而阳亢于上。
法当滋阴潜阻,方宗建瓴汤意。药用:生地12克,牡蛎、石决明各20克,龙齿、杭白芍、枸杞子、橹豆衣、杭菊花、柏子仁、嫩钩藤各9克,生甘草2克。
二诊:前议阴虚阳亢,用上病下取法,取药2剂果然未治痛而痛势已缓。2日来痛起于巳后,止于申前,药既应手,未便更章。前方加煅磁石20克,打碎先煎。
三诊:服药3剂,头痛’已减十之八九,作于午时,过午即止。眩晕已定,夜寐已安,胃纳迭增,口不渴,目不涩,耳鸣大减,舌赤转淡,苔薄,惟脉仍虚数,阴未复。续用:生地、熟地、杭白芍、枸杞子、橹豆衣、山药、龙齿、嫩钩藤各10克,生牡蛎、石决明、灵磁石(打碎先煎)各20克。
四诊:上方服3剂,头痛2日未作,余恙已瘥,自觉无不适感。前方去灵磁石,加云茯苓9克。
本例先后服药11剂,服至第6剂后,头痛即止。至6月下旬完全恢复,按以前发病日程提前3个月告愈,后未发作。
病案二
患者,男,45岁。2载前于清明节后头痛,至霜降方止。去年病情相仿,今年甫届春分,头痛已起。目前白昼痛不可忍,入夜渐安。满头疼痛,前额、巅顶尤甚。作于辰前,剧于巳中,痛如锥刺;脑中烘热,必得湿巾裹首而略安;迨至酉时之分,痛势始衰。白昼畏见日光,每喜阴雨,烦躁易怒,面色潮红,目胀如脱,口干而苦,渴喜冷饮,饮水无多,晨暮能食,中午谷不沾唇。小溲黄,大便秘。脉象弦数,舌绛,苔前半光,近根黄厚。
证属阴液不足,邪火有余。不滋阴无以潜其亢阳,不泻实无以折其火威,拟方兼顾为是。方用:杭白芍、生地各12克,青黛3克,女贞子、稽豆衣、生山栀、冬桑叶、杭菊花、嫩钩藤、丹皮各9克。另龙胆泻肝丸18克,早晚各服4.5克。
二诊:前议虚实挟杂,‘法宗补泻兼施,2剂药后如鼓应桴,头痛已退。面赤消,口渴止,阴气来复之兆:苔黄退,大便行,邪火衰减之征。然炉烟虽熄,灰火未泯,况炎暑当令,护阴为要。尤应禁食辛辣,更宜远烦静养。前方去龙胆泻肝丸,加夏枯草9克,3剂。
三诊:两投柔肝抑火之剂,头痛若失,它恙亦瘥。脉但弦而不数,舌转红,黄苔悉退。再以丸药巩固疗效。方用:杭白芍、生地、石决明各90克,稽豆衣、女贞子、枸杞子、制首鸟、冬桑叶、杭菊花、生山栀、嫩钩藤各60克,丹皮45克,青黛12克,生甘草20克。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9克。
注:以上内容属于个人治疗经验,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具体治疗方案使用,中医治疗个体化辩证,一方一药必须遵循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才能处方!谨记!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