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一天两颗红枣会加重痰湿吗

时间: 阅读:10507

一天两颗红枣会加重痰湿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4-02 17:16:18

根据你病情的描述,这个红枣具有补气血的作用,一天两颗红枣不至于加重痰湿,像这个痰湿的话,主要是因为内在的脾胃出现了这个失调才会导致痰湿的,所以主要根本还是治疗这个调理脾胃,脾胃的话可以煮点陈皮,茯苓茶喝一喝可以具有健脾祛湿的人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3-09-30 02:02:22

    痰湿体质可以吃红枣。

    1、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能,能够温化痰饮,祛除痰湿。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大枣、柚子、枇杷、砂糖等。

    2、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蚕豆、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包菜、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鸡肉等。

  • 泠青沼
    回复
    2023-09-30 02:02:22

    1、这类人常表现为厚腻腻苔,口甜腻腻口,食欲不振,平时胃饱胀,严重者还会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眼睑及面部肿胀等症状。如多吃红枣,则使痰在体内难以清除,进而加重上述不适。这种体质更适合吃大麦、红小豆、山药、丝瓜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2、红枣适用人群:产妇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速机体复原;老年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尤其是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及神经衰弱者,用红枣煮汤代茶,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素有茶癖的人,晚间过饮,难免辗转不眠,若每晚以红枣煎汤代茶,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中加几片桑叶煎汤代茶,可预防伤风感冒;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驱寒暖胃。

  • 徐长卿
    回复
    2023-09-30 02:02:22

    现在大家都喜欢用食补的方式改善身体情况,红枣虽然是我们生活中普遍的食物之一,但有一些人群是不能吃红枣的。那么湿气重每天可以吃几颗红枣呢,吃红枣有什么禁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湿气重每天吃几颗红枣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的耐受性不同,所以没有办法具体确定红枣的数量。红枣的功效之一就是排出体内的湿气,所以一些湿气重的人吃红枣能够减少身体的湿气,使身体变得更健康。但由于红枣属于湿腻食物,多吃红枣会消化不良,如果本身湿气很重,一定不要吃太多,每一天吃三颗左右就足够了,如果每天吃三颗,身体出现了不适的情况,那就要继续减量。

    如果身体湿气很重,那就暂时不要吃红枣,需要先去医院调理身体,红枣比较甜,甜食会有助于湿气,多吃红枣很容易导致水湿积于体内,从而加重水肿的症状。所以对于湿气很重的人群来说暂时不要吃红枣,很容易导致自身湿气加重,身体出现水肿的情况,所以湿气过重的人需要先去医院调理身体,再用食谱的方式增强体质。

  • 芍药
    回复
    2023-09-30 01:01:12

    红枣是我们生活中熟知的补血、养生食品,特别是大枣除了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有着特殊的滋补效果,但是表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大枣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人群不适合吃大枣呢?

    最不能吃红枣的四种体质

    1、痰湿偏盛者

    通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口甜或口中发腻、食欲不振,并且生活中有胃部胀满、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的人群属于湿偏盛者,因为大枣属于滋腻的作用,食用后会加重痰湿的情况,并且会使痰湿存在体内难以清除,因此这些人群是不适合吃大枣的,而是建议多吃一些薏仁、红小豆、山药、丝瓜这一类健脾利湿的食物。

    2、感冒初期患者

    感冒初期的人群通常表现为风寒或者风热之邪正盛,通常情况下这个时候再吃大枣会出现邪气滞留,造成疾病难以被排出的情况,并且不利于已患感冒的人群健康的恢复情况。

    3、爱上火的人

    爱上火的人群通常表现体质偏热,经常出现便秘、口臭、咽喉牙龈肿痛等症状,而大枣是属于温补效果很好的食物,如果大量食用,会造成上火人群症状加重的情况。

    4、糖尿病患者

    我们知道糖尿病患者是不能吃糖的,而大枣成分中的糖分很多,食用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情况,造成病情加重。

    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四类并不适合吃大枣的人群,建议如果有此类情况的人一定不要食用太多,并且尽量不吃最好。最后,这里介绍大家常吃红枣可以起到促进肝脏排毒、保肝护肝、护肤美容、补气养血以及防止落发等作用。

男人晚上出汗多是什么原因

治网球肘用中药洗好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