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儿童疝气中药怎么调理

时间: 阅读:11546

儿童疝气中药怎么调理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2-23 15:50:10

疝气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发育有薄弱或者是缺损的环节,在孩子腹腔压力增加的情况下,部分组织从缺损的部位突出而形成,所以这个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手术治疗,单纯靠药物可能性不太大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3-09-30 06:06:55

    中药处方(一)
    【辨证】中气下陷。
    【治法】升陷降气。
    【方名】完疝汤。
    【组成】柴胡6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甘草6克,黄芪12克,北五味子6克,荔枝核12克,黄芩10克,茜草根15克,铁线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李孔定方

    提醒您:小儿疝气中药方剂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南絮
    回复
    2023-09-30 06:06:55

      小儿疝气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婴幼儿时期最容易产生的,出现小儿疝气时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的,通过正规的检查才能够了解行程疝气的原因,那么治疗小儿疝气的偏方有什么?

    治疗小儿疝气的偏方有什么?

      母丁香治疗:首先可以选择适量的母丁香来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母丁香研磨成粉末,然后装在瓶子里面密封起来, 发病的时候取适量的母丁香粉末来填满小孩的肚脐,最后再使用辅料固定,两天换一次药。 正常情况下敷药4-6次会有效果。在敷药的时候,父母也要尽量减少孩子的活动量,要让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黄芪、升麻、大枣、陈皮治疗:黄芪、升麻、大枣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 父母可以将这三种药材一起用水煎煮,然后让自家孩子慢慢的喝下去即可。还有就是父母可以准备陈皮、草果、丁香等材料,砂锅置火上,加入适量的水,再将这些药材一起放入锅里面,文火煮两个小时,能够有效的改善宝宝因疝气引发的腹痛。

      白胡椒治疗:父母可以准备适量的白胡椒,上药的时候将白胡椒分成两份来使用,首先将一份贴在肚脐,然后再把另外一部分贴在两足心,贴上棉花用胶布固定即可,不过也要注意半个月需要换一次药物。临床上很多疾病其实完全可以通过预防的方法来避免其产生,但小儿疝气是因为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我们很难做有效的预防工作,所以父母必须要重视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自家孩子不幸出现了疝气,首先应该考虑母丁香白胡椒的治疗方法,最后也可以考虑生麻大枣等中药材。

    儿童疝气手术最佳年龄是多大?

      一般情况下来说孩子有疝气是一岁之前是不用进行手术治疗的,如果在两岁之后病情没有好转的时候,再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在这段期间病情加重,或者是发生了嵌顿是一定要尽快去进行手术治疗的,平时如果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只要注意孩子不增加腹部压力就可以了。

      到目前来说孩子做疝气手术的最佳年龄是在一岁到三岁之间,如果太晚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腹股沟发育,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到了睾丸发育,而且越是拖延时间,发生嵌顿的几率就会越高,疝气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用力排便,长时间咳嗽等原因而引起的,这个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育,更是会给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此应该及时根据医生的指导意见来选择手术治疗方法。

      如果孩子出现了嵌顿的时候,应该尽快的去接受手术治疗,在这期间一定要保持孩子的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出现了便秘以及消化不良等情况,以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患疝气疾病的孩子是比较多的,疝气的出现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面对疝气这一疾病的出现,家长朋友们应该引起高度在,及时的去配合医生治疗,如果病情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疝气带来进行治疗。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9-30 06:06:55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儿疝气如何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简单地说,疝气就是在腹股沟的地方有个小缝隙没闭合好,当腹腔里有东西从这个小缝隙中掉出来时,就叫做疝气。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

      现在治疗疝气多为西医手术,已经很难再看到中医疗法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有一篇专门讲疝瘕,但是没有针对小儿的治疗。对此讲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有一篇专门讲小儿疝气的。彭子益说:?小儿疝气的根源就是肝肾阳虚。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病及终身,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中医疗法为:用五味子1克,甜苁蓉3克,清早煎服,空腹喝下。每日一次,一直服用到病消为止。当服用了一阵子以后,阴囊突出的硬处会很痒,其实这是阳气在回复,即将上升的表现,是个好兆头,所以不必担心。

      五味子味酸性温,散结消肿,可以温补肾中水火之气,帮助肝阳上升。苁蓉味甘性温,温润肝肾,温通肾阳补肾虚。因此二者结合,效果很好。五味子是肾病的专药,可是现代的很多医生因为《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用五味子治疗了咳嗽,就以为五味子是治疗咳嗽的专药,其实这是不对的。?另外,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黄元御在?疝瘕?中也反复提到,疝气是肝肾的问题,为?肾肝之邪?。究其根本就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

      中医手法如何治疗?

      回族医学内病外治法??提博气诊疗法可以对治调理,探得博气偏离至6点位,先用揉法5分钟,指推6点位助其复位,单推几分钟后,再探博气点,用指推、拉法回拉博气,揉法6次,提法一次。一个节次做完后,根据情况可再做一个节次。根据病情,决定疗程,直至痊愈。

      下面六个穴位临床对治疝气有意外奇效,可配合提博气诊疗法通调。

      【照海】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日常保健: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

      【阳陵】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日常保健:腿脚发麻时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伏菟】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寒疝,狂邪鬼语,风劳气逆,少气。

      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日常保健: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用掌根按揉伏兔穴。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

      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日常保健: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

      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

      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

      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

      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日常保健:温灸或按摩。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气海】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配石门治崩中、漏下;

      配小肠俞治带下 (《针灸资生经》);

      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针灸大成》);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腧穴学》)。

      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日常保健: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 蓦山溪
    回复
    2023-09-30 05:05:45

    中医治疗疝气痊愈率在百分90左右..你可以试下这个方..橘核17川楝子12肉桂10厚扑12元胡10枳实12海藻12昆布12桃仁12丹皮15川军6..如果局部发硬加牡蛎20浙贝12如果疼痛加乌药13没药7效果很神气的

中药材刺梨管疝气吗

疝气有什么特效中成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