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小儿疝气不疼不痒吃草药管用吗

时间: 阅读:10866

小儿疝气不疼不痒吃草药管用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4-02 18:25:38

指导意见:
疝气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彻底治愈中药,虽然能够调节生理状态,改善整体身体功能以及健康程度,但是是无法治疗疝气痊愈的,如果要想完全痊愈,还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考虑孩子年龄较小,如果要进行手术的话,一定要结合孩子的身体状况来进行确定手术方案。如果长期如此的话,最好还需要检查一下是否严重。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09-30 17:17:52

      什么是疝气?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进入另一部位。那么小儿疝气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儿疝气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疝气分为直接型、间接型两种,直接型是由腹壁薄弱造成的,常见于中老年人。小儿疝气95%以上属间接型,俗称脱肠或坠肠,是小儿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约占总手术的50%。形成的原因是胎儿在母体发育期间,睾丸由腹腔向下延伸至腹股沟再进入阴囊,形成腹腔和阴囊相通的管道,即俗称的疝气囊。而女宝宝则是腹膜鞘状突由腹腔延伸到大阴x处。女宝宝疝气囊会沿着圆韧带走,从而产生疝气或水肿,严重时可合并卵巢、输卵管甚至子宫掉入疝气囊的情况。

      大部分婴儿出生后此构造逐渐关闭,但有一部分则没有封闭。如果腹腔内容物如小肠等经由此构造进入腹股沟,甚至到了阴囊,就形成了疝气。若此构造虽未封闭但很细小,则可能只有腹水流入,形成阴囊水肿。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

      除了这种先天性应封闭而未封的腹膜鞘状突之外,另一个构成腹股沟疝气的必要条件是腹压增大。最常见的原因是小孩因哭闹、咳嗽、排便或运动时形成腹部压力增加,使得腹腔内的肠子、网膜、卵巢或腹水被推进疝气袋内,产生腹股沟区域的一个突出肿块。此时较大的孩子会叫痛,较小的婴幼儿则以无原因的哭闹来表现。一旦停止哭闹或运动,疝气袋内的肠水会因腹压下降而自动复位、肿块消失。

       消失的肿块

      由于肿块有时出现有时消失,无经验的父母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往往在小儿科门诊接受例行的预防针注射、学校健康检查或孩子哭闹不安送急诊时才被发现。出现症状的时机视腹膜鞘状突大小而定,腹膜鞘状突较大者可能出生后不久即发生疝气,腹膜鞘状突较小者可能等形成相通的阴囊积水或孩子较大时才产生。所以,疝气形成的时机可能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也可能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早产儿、隐睾症患病几率高

      早产儿因腹膜鞘状突未闭前就承受较大腹压或因肌膜较软弱,所以疝气的发生率也特别高(约30%)。而隐睾症的患儿因睾丸下降不正常,连带腹膜鞘状突的封闭也不正常,所以也有较高的疝气发生率(约80)%。

       检查方法

      在门诊检查怀疑宝宝有疝气时,可让患儿站立或吹气球,模拟腹压增加的'状态,如在腹股沟看到鼓起肿块,则可能有疝气。若婴幼儿无法配合时,可平躺于检查台上,故意让婴幼儿哭泣或用力,再仔细触摸阴囊或腹股沟区域,若有疝气囊存在,会有丝质手套互相摩擦的感觉。

      阴囊水肿则可摸到一固定的水囊,若用手电筒照此水肿囊块,呈透明状。绝大部分的腹股沟疝气触诊就可明确,如果要和睾丸肿瘤、静脉曲张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可安排超声波检查。

      男宝宝因在胚胎期间右侧睾丸下降较晚,因此伴随的腹膜鞘状突较易产生未闭合现象,所以无论疝气或隐睾症的发生率都是右侧多于左侧,右侧、左侧、双侧的比例约为6:3:1。女宝宝疝气发生率低于男宝宝,但两侧都发生疝气的比例高于男宝宝。

       脐疝气

      脐疝气是发生率仅次腹股沟疝气的另一种形态的腹壁缺损。因为脐环扩大只有皮肤、皮下组织覆盖在肚脐,所以婴幼儿一哭,小肠就从扩大的脐环向外突出。这种脐疝气很少造成肠阻塞及坏死,且多半在1~2岁会逐渐愈合,所以不必急于手术矫正。

       股疝气

      股疝气是腹股沟韧带缺损所造成,少见于婴幼儿,女宝宝得的几率高于男宝宝。因容易产生小肠坏死后遗症,需经医师小心诊治及开刀治疗。

       谁是高危险群?

      早产或出生体重过低、家族遗传、胎便性腹膜炎、肝硬化并发腹水、水脑症接受脑室腹腔引流、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隐睾、尿道下裂或上裂、结缔组织疾病如凡氏症候群等宝宝,疝气发生率高。

       治疗方式

      需要通过手术修补,而且越早越好。疝气需要手术的原因是“防患于未然”,若肠子或其他腹内容物卡在疝气囊内回不去,就会出现嵌顿现象,此时就会引起疼痛。如果卡得太久或太紧,就会造成肠道血液循环受阻,进而造成肠阻塞、坏死,产生呕吐、心跳加快、发烧的情形,甚至排血便直至造成休克。这时就必须马上手术治疗,以免产生败血症导致生命危险。

      就女宝宝而言,卵巢、输卵管也可能因卡得太久而造成坏死,影响日后生育能力。而且腹膜鞘状突会随着年龄及腹压增加而越来越大,肠道常掉入疝气囊造成胀气及消化吸收的问题。

       术后照顾

      手术后伤口不必换药,5天内以擦拭来清洁身体。5天后可淋浴,1周后复诊即可。由于疝气修补伤口感染率低,术后只需用1~2天的止痛药即可。小儿疝气伤口小又浅,一般不会痛,有些小病人手术后半天即可下床玩耍。

       如何预防再复发

      小儿疝气是常见、耗时短但精细的手术。所谓的复发是指接受疝气修补术后,同侧的疝气囊再度出现。手术后复发率一般小于1,引起复发的原因一般为腹股沟内环太大而腹压又高。医师施行手术时,完成疝气囊高位结扎手术后,应考虑进行后腹壁加强,这样就可以减少复发几率了。高危险的患儿手术1个月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便秘,定期复诊可减少复发率。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9-30 17:17:52

      小儿疝气的表现是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包块,一岁前可以才去保守治疗有机会自愈, 中药治疗小儿疝气 是方法之一。一岁后没有自愈的话需要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儿童疾病,家长们需要多加注意。

    中药治疗小儿疝气

      处方一: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处方二: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处方三: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处方四: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处方五: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要赶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处方六: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处方七: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小儿疝气的病因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疝气的形成和患儿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经常啼哭,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男宝宝是女宝宝的10倍,这是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发生率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精彩推荐:

    小孩发烧怎么办水痘的症状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才能长高牙齿黄怎么办宝宝发烧惊厥的症状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宝宝吃的奶酪怎么做 宝宝消化不良吃健脾散好吗

  • 芍药
    回复
    2023-09-30 17:17:52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儿疝气如何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简单地说,疝气就是在腹股沟的地方有个小缝隙没闭合好,当腹腔里有东西从这个小缝隙中掉出来时,就叫做疝气。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

      现在治疗疝气多为西医手术,已经很难再看到中医疗法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有一篇专门讲疝瘕,但是没有针对小儿的治疗。对此讲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有一篇专门讲小儿疝气的。彭子益说:?小儿疝气的根源就是肝肾阳虚。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病及终身,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中医疗法为:用五味子1克,甜苁蓉3克,清早煎服,空腹喝下。每日一次,一直服用到病消为止。当服用了一阵子以后,阴囊突出的硬处会很痒,其实这是阳气在回复,即将上升的表现,是个好兆头,所以不必担心。

      五味子味酸性温,散结消肿,可以温补肾中水火之气,帮助肝阳上升。苁蓉味甘性温,温润肝肾,温通肾阳补肾虚。因此二者结合,效果很好。五味子是肾病的专药,可是现代的很多医生因为《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用五味子治疗了咳嗽,就以为五味子是治疗咳嗽的专药,其实这是不对的。?另外,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黄元御在?疝瘕?中也反复提到,疝气是肝肾的问题,为?肾肝之邪?。究其根本就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

      中医手法如何治疗?

      回族医学内病外治法??提博气诊疗法可以对治调理,探得博气偏离至6点位,先用揉法5分钟,指推6点位助其复位,单推几分钟后,再探博气点,用指推、拉法回拉博气,揉法6次,提法一次。一个节次做完后,根据情况可再做一个节次。根据病情,决定疗程,直至痊愈。

      下面六个穴位临床对治疝气有意外奇效,可配合提博气诊疗法通调。

      【照海】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日常保健: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

      【阳陵】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日常保健:腿脚发麻时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伏菟】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寒疝,狂邪鬼语,风劳气逆,少气。

      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日常保健: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用掌根按揉伏兔穴。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

      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日常保健: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

      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

      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

      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

      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日常保健:温灸或按摩。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气海】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配石门治崩中、漏下;

      配小肠俞治带下 (《针灸资生经》);

      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针灸大成》);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腧穴学》)。

      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日常保健: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 空青
    回复
    2023-09-30 16:16:42

    小儿疝气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是婴幼儿时期最容易产生的,出现小儿疝气时是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的,通过正规的检查才能够了解行程疝气的原因,那么治疗小儿疝气的偏方有什么?

    治疗小儿疝气的偏方有什么?

    母丁香治疗:首先可以选择适量的母丁香来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母丁香研磨成粉末,然后装在瓶子里面密封起来, 发病的时候取适量的母丁香粉末来填满小孩的肚脐,最后再使用辅料固定,两天换一次药。 正常情况下敷药4-6次会有效果。在敷药的时候,父母也要尽量减少孩子的活动量,要让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黄芪、升麻、大枣、陈皮治疗:黄芪、升麻、大枣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 父母可以将这三种药材一起用水煎煮,然后让自家孩子慢慢的喝下去即可。还有就是父母可以准备陈皮、草果、丁香等材料,砂锅置火上,加入适量的水,再将这些药材一起放入锅里面,文火煮两个小时,能够有效的改善宝宝因疝气引发的腹痛。

    白胡椒治疗:父母可以准备适量的白胡椒,上药的时候将白胡椒分成两份来使用,首先将一份贴在肚脐,然后再把另外一部分贴在两足心,贴上棉花用胶布固定即可,不过也要注意半个月需要换一次药物。临床上很多疾病其实完全可以通过预防的方法来避免其产生,但小儿疝气是因为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我们很难做有效的预防工作,所以父母必须要重视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自家孩子不幸出现了疝气,首先应该考虑母丁香白胡椒的治疗方法,最后也可以考虑生麻大枣等中药材。

    儿童疝气手术最佳年龄是多大?

    一般情况下来说孩子有疝气是一岁之前是不用进行手术治疗的,如果在两岁之后病情没有好转的时候,再进行手术治疗,如果在这段期间病情加重,或者是发生了嵌顿是一定要尽快去进行手术治疗的,平时如果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只要注意孩子不增加腹部压力就可以了。

    到目前来说孩子做疝气手术的最佳年龄是在一岁到三岁之间,如果太晚可能会影响到孩子腹股沟发育,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到了睾丸发育,而且越是拖延时间,发生嵌顿的几率就会越高,疝气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用力排便,长时间咳嗽等原因而引起的,这个疾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育,更是会给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此应该及时根据医生的指导意见来选择手术治疗方法。

    如果孩子出现了嵌顿的时候,应该尽快的去接受手术治疗,在这期间一定要保持孩子的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不要让孩子出现了便秘以及消化不良等情况,以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患疝气疾病的孩子是比较多的,疝气的出现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面对疝气这一疾病的出现,家长朋友们应该引起高度在,及时的去配合医生治疗,如果病情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疝气带来进行治疗。

治疝气什么草药

女孩疝气可以吃中药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