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用什么野生草药能治好
疝气中药治疗是没有理想效果的,建议如果出现了疝气的情况,尽量的及时进行一个彩超的检查,了解疝口的大小确定情况后,结合专科医生意见,适当的进行手术的治疗!
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疝气怎么治疗最好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疝气的治疗方法吧。
疝气最佳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
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
1、胶布粘贴法:
取宽约5厘米、长度超过病人腰围6-10厘米的医用胶布,一端前约5厘米剪成舌头样,另一段中间开横口以便让对侧插入。插入后,贴有胶布的腰背部可内垫 纱布,粘贴时必须适度贴紧,并使疝囊空虚或呈内陷状态。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月。外围可加弹性带松紧带,防止胶布滑脱。由于胶布粘 贴有一定的难度和合并症以上操作应由医务人员完成。
2、弹性腹带法:
此法对新生儿、小婴儿尤为适用。可白天佩带弹性腹带,睡觉时松下,并经常调节松紧度。这方法操作较简便,既防止脐疝过分膨出,又保证小儿饮食入量和腹部发育弹性。
疝气最佳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逾2岁但脐疝仍未自愈得患儿,应手术治疗。
手术具体方法是在脐疝下方1~2cm处作相应的弧形切口,游离皮瓣,呈露两侧腹直肌前鞘。切开腹白线和疝囊,如果没有完整的疝囊则切开腹膜。回纳肠管, 切除疝囊,在疝环处缝合腹膜切缘。横形缝合腹横筋膜,再纵形缝合腹白线以缝闭脐环和修复腹壁薄弱区,最后将保留脐孔的皮瓣按原位缝合。
疝气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1、母丁香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2、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3、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4、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5、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疝气的常见类型一、小儿脐疝
发病原理:小儿脐疝属先天性疝,发病原因是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未闭;或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组织薄弱。在婴儿用力、啼哭、咳嗽或便秘等腹压骤增的情况下,内脏可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脐疝。
症状表现: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安静时肿块消失,当用力时肿物出现;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物还纳入腹腔,并可听见咕噜水声,亦可摸到未闭的脐环
二、小肠疝气
发病原理:小肠疝气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和后天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和慢性疾病导致腹内压力增高造成的。
症状表现:腹股沟区有可复性肿块,患者站立、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按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病程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引起嵌顿疝。
三、腹股沟疝气
发病原理: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
症状表现:与小肠疝气症状类似
四、切口疝气
发病原理:切口疝气病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疝,一般见于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腹部的纵行手术切口区。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后,如果腹壁局部组织出现缺损,腹内器官组织可突出到正常腹膜壁层平面以外,称为腹壁切口疝。
症状表现:腹壁切口处出现肿块,这种肿块最初具有可复性,即患者站立或者运动时肿块会出现。
预防疝气的方法1、平衡饮食
平时应做到?三多一少?,多吃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多吃粗粮和水果,少吃油腻厚味的肉类。
2、适量运动
弯腰及躯体屈伸等运动可增强腹壁肌肉强度,减少小肠疝气的发生。
3、勿提重物
因为提扛重物的瞬间腹内压力亦会急剧上升,导致疝气的发生。
4、避免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引起的长期慢性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
5、保持小便通畅
在60岁以上人群中,半数以上男性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建议老年男性睡前一般不喝水,同时忌憋尿、忌酗酒、忌辛辣等,因为这些都可使前列腺充血而导致增生。
更多疝气的相关知识:
1. 小儿疝气的治疗偏方
2. 疝气的治疗偏方
3. 疝气如何治疗
4. 疝气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5. 疝气怎样治疗
6. 治疗疝气有哪些民间药方
小儿疝气
1.前言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 俗称「脱肠」,是小儿泌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2.症状
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3.治疗
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 全身麻醉,采高位结 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 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 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 难与生命的危险。至於阴囊水肿,则可观察 至一岁,若无消失再行手术治疗;惟须小心 追踪检查,注意疝气形成的可能性。
4.手术后注意事项
[1]除另有特别医嘱外,返家后饮食及活动如 常,但尽量避免过度用力。
[2]如有呕吐发生,暂时禁食四小时。
[3]伤口疼痛,可依处方服用止痛药。
[4]伤口如有出血、红、肿、热、痛、有渗出 液、发高烧,请即回医院诊治。
[5]伤口最表层仅用美容胶布、纱布及透明膜 覆盖,内层则以羊肠线缝合,能自行吸收, 不须拆线。
[6]手术后四天内,伤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后可 照常洗澡,六天后小心撕去透明膜并拆除 纱布即可。
[7]有任何问题,请即回医院诊治。
5.问与答
Q1.腹股沟处有肿块,是否就一定有疝气?
A1:不一定。若发觉腹股沟处有肿块,除了可能罹患疝气外,亦有可能为阴囊水肿、精索静脉曲张、隐睾症、肿瘤、淋巴腺炎或股疝气。须详细检查,作鉴别诊断。
Q2.为何男生患疝气的比例远高於女生?
A2.一般疝气患者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 9:1,原因与睾丸有关。睾丸在胎儿初期,位於腹腔内,在胎儿后期,才由腹腔进入阴囊;随著睾丸的下移,腹腔会产生一管状突出,称为「鞘状突 ( processus vaginalis ) 」,如果婴儿出生后,鞘状突仍未闭塞,同时深部腹股环又很宽大,则婴儿的哭声即有可能诱发疝气产生。此外,男生和女生在腹股沟处的肌肉排列和附著亦有差异。上述原因会导致男生罹患疝气的比例较女生高。
Q3.何谓「高位结扎」?会不会影响日后生育能力?
A3.小儿疝气大多数是因鞘状突闭塞不完全,高位结扎就是将鞘状突在原发的位置结扎、分开,使腹腔与鞘状突不再相通,就不会有疝气。若手术过程正常,是不会影响日后生育能力的。
Q4.如何判断小孩有疝气?疝气是否会造成疼痛?
A4.最常见和最典型的疝气是在腹股处发现有隆起肿块,有些甚至会肿至阴囊部位。这些肿块多数是在哭闹、咳嗽、打喷涕、久站或剧烈运动后才突起来,但经平躺或休息后便会自然消失,有时须用手将它压回去。单纯的疝气所引起的疼痛,通常不会很厉害,但如果腹股沟处发生持续的剧痛,同时肿块无法压回去,且症状持续二三天,就有可能是因掉入的肠子、输卵管等坏死。这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能有生命的危险。
Q5.若有疝气或阴囊水肿,何时手术较适当?
A5.由於疝气随时有箝闭的危险,所以一旦诊断确定后,最好早日接受手术治疗;目前因手术与麻醉进步,疝气手术非常安全。至於阴囊水肿,若是与腹腔不相通,则一岁以前,它可能自行消失。所以阴囊水肿在婴儿期并不急著手术,一岁以后,若仍未消失再行手术即可,不过应随时注意是否转变成疝气。
Q6.疝气手术后,是否会复发?
A6.小儿疝气手术的复发率很低。一般引起复发的原因为腹股沟内环太大而腹压又高,如长期便秘或经脑室腹膜分流术后,皆有可能造成复发。
1方
〖药物〗 紫苏30克,艾20克,防风15克。
〖制法〗 上药煎滚。
〖用法〗 放脚盆内,先熏四面护紧,挨温洗之,重者两次根除。
用于小肠气、肾囊坚硬,小便不通者。
〖出处〗 《良方集腋》。
2方
〖药物〗 花椒30克,大葱7个,全瓜蒌1个,陈醋25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匀,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处,每天1次。用于疝气偏坠。
〖出处〗 《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3方
〖药物〗 苦椿树叶250克。
〖制法〗 煮滚放坛内。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数次,甚效,用于治疗疝气偏坠。
〖出处〗 《外治寿世方》。
4方
〖药物〗 鲜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热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时再将阴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钟后阴囊缩小如常。用于小肠疝气。
〖出处〗 《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5方
〖药物〗 昌蒲适量。
〖制法〗 煎水。
〖用法〗 水洗思处。用于治疗小儿疝气,偏坠,阴部湿疮。
〖出处〗 《吉林中草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