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阴两虚症状有哪些,该怎么治疗
病情分析:
气阴两虚人的主要症状为气阴两虚故名既有气虚,又有阴虚,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自汗,心悸气短,口干,口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盗汗,手脚心发热,腰膝酸软,同时伴有舌质偏红等症状,建议患者要以益气养阴的中药来进行治疗,如沙参麦冬汤,人参乌梅汤等,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指导意见:
气阴两虚:
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气阴两虚型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有哪些主要症状: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其他症状:多食易饥,口 渴 喜饮,气 短 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尿赤便秘。
舌头表现: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弦。
治疗措施:用生脉饮与玉女煎合参,在人参、麦冬、五味子、石膏、熟地黄、知母、怀牛膝等基础上,还可加北沙参、鲜石斛。
阴两虚易致职场人亚健康
职场是亚健康的重灾区,其中重要原因是白领们身心过度劳累。有调查显示:近六成职场人士认为自己已经超越了正常工作状态,处于一种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中。过度劳累会让人感到浑身酸痛、神经衰弱、失眠、烦躁、忧郁等。
饮食、睡眠长期不规律,应酬多、运动少,疲于应付人际关系,还会出现气阴两虚,进而导致气阴两虚型亚健康,而“春困”将加重这一症状,不少人会出现心悸气短的情况,精力体力不够旺盛,动不动就出汗。
专家建议,对于气阴两虚型亚健康症状,应该及早防治,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学会释压。此外,摄入充足合理的营养,也是改善亚健康状况的重要环节。
专家特别提醒,白领人士要想远离气阴两虚型亚健康,还应学会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维护心理健康。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下消·气阴两虚证的症状5关于消渴6参考资料附:1治疗下消·气阴两虚证的穴位 1拼音
xià xiāo ·qì yīn liǎng xū zhèng
2英文参考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定义下消·气阴两虚证(lower consumption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1])是指元气不足,阴津亏损,以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下消证候[2]。
4下消·气阴两虚证的症状下消·气阴两虚证患者口渴欲饮,能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而干,脉沉细[2]。
5关于消渴消渴(consumptive thirst[1][3])为病名[4]。出《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亦作痟渴(见《世医得效方》卷六)、消瘅(《黄帝内经》)[4]。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5]。严重时可出现神经衰弱、继发性急性感染、肺结核、高血压、肾及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最后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甚至死亡[6]。
(1)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7][1][3]。
(2)消渴指口渴,多饮,多尿而小便甜的病证[4]。《外台秘要》卷十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本证即现代所称糖尿病[4]。
(3)消渴指以口渴,尿少为主症的一种消渴病[4]。《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痟渴者,为虽渴而不小便也。”
根据症状及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消渴可分为上、中、下三消[4][7]。其中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饮易食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8]。多因过食甘肥及情志失调,引起脏腑燥热、阴虚火旺所致[7]。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病机,亦有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甚至变生他疾,尤以痈疽之类为常见[5]。
在治疗时除了滋阴治本,清热治标外,其他情况均当兼顾,还可以配合单方草药,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5]。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中期患者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而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8]。
消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而尿崩症具有多饮、多尿等症状,亦可参照治疗[8]。神经性多尿、急性热病之烦渴等,也均属本症范畴[7]。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