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疝气肿块吃什么中草药

时间: 阅读:8252

疝气肿块吃什么中草药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4-02 17:33:35

疝气是由于体内的脏器突出于表面,出现疼痛肿胀以及下坠的感觉,一般是由于气虚而引起的,可以用补气的药物来治疗,比如说补中益气丸,如果说症状比较严重,有卡顿,影响血液循环的话,需要及早的手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紫苏
    回复
    2023-10-01 17:17:46

    什么是疝气 泌尿外科医院专家介绍: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疝气多是因为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治疗 概述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治疗途径,目前,手术治疗是根治疝气的唯一方法,目前,此类手术效果已得到良好的验证。正规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复发率已不到1%。非手术治疗疝气较慢,对阻止疝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轻度的疝可试用非手术治疗。因为人体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能逐步褪化,靠本身再加强确实比较困难。中老年人可选用做辅助治疗。儿童疝因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守疗法保守治疗主要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两类药物疗法:能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从而使疝气减轻;不足之处是无法控制疝气脱出。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等。治疝气的中药处方治益气升提或理气散结。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二用法:上药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三处方: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四处方: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五处方: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六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要赶快送医院手术治疗。疝气带疗法: 能迅速阻止疝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气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缺点是只能治疗可复性小肠疝,无法治疗水疝。疝气带疝气治疗带是疝气患者最为安全有效的专科器械用品,主要是通过器械固定后,才能起到辅助治疗,而达到目的,本产品具有不手术、不住院、花费低、无痛苦、无任何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不妨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使用方法:束 带通过会阴部穿过,分别连接腹前部和腰带(束带穿过会印尼部时,不要压住阴囊和睾丸)。首先把疝气患者腹股沟内或阴囊内的肿物回纳入腹腔后(让患者平卧在床上轻轻用手回),把一号球托放在患者的腹沟内环(束带和腰带在腹前的交界处)固定在束带及腰带交界处。起到温阳散寒漏出物回纳的作用。二阶段再放至二号球托而达到理气生机和巩固治疗的目的,如双侧都有疝气的分别把一号和二号球托放至亦可注意事项: 1、药带用过后要在太阳下晒晒。2、棉布带子可以用水洗,但中药包不能用水洗。3、要24小时不间断戴着疝气药带(洗澡时拿下来)。4、在治疗期间不要把治疗带中药包部位尿湿了(尿里的病菌不利于治疗),如果尿湿了就无法再使用。手术疗法手术疗法有疝修补术、疝补片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疝修补术:通过将缺损周围组织缝合修补疝环口疝补片修补术:用一种补片材料覆盖缺损修补疝环口疝腹腔镜修补术:是通过腔镜完成疝补片修补术疗法比较疝传统修补术: 有1个大切口(长约6~8厘米);需住院7~10天左右;常规抗感染;术后疼痛等不适多见;复发率约占2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3个月,特大疝约需6~12个月。疝补片无张力修补术: 有1个中等切口(长约4~6厘米);需住院3~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复发率约占1%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疝腹腔镜修补术: 有3个小切口(长约1厘米);需住院4~7天左右;常规抗感染;必须全麻,可有戳创置镜、气腹导致的损伤等并发症;复发率约占10%左右;完全恢复时间普通疝约需1个月,特大疝约需3~6个月。疝气手术前须知事项 1.手术前检查:包括(1)血液、尿液、粪便检查。(2)出血、凝血时间的检查。(3)胸腹部一般X光检查。(4)心电图检查。请配合检查,以及告知真实情况。2.填写一份麻醉及手术同意书。3.手术前一天,工作人员会为您剃雉皮肤。4.为了麻醉时的安全,手术前一天晚上,会为您灌肠,并请于手术前6-8小时,开始禁食(连水也不可以喝),所以如早上手术,则前晚12时后即不可进食,下午手术,则当日早餐后开始禁食。婴幼儿疝气治疗患疝气病后可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其它疾病按如下程序选择治疗方案: 1、婴幼儿可复性疝气考虑疝带治疗。如果病情不太严重,用这种方法婴幼儿约95%可获得治愈。2、大多数病人则应考虑手术疗法,但在接受手术疗法之前及时使用疝带亦很有益,其一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其二可有效预防疝嵌顿、肠梗阻等急危并发症的发生。小儿疝气手术治疗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儿各部位器官和组织都较细微,输精管、精索动脉等极易受到损伤,疝气手术有可能影响到患者将来的生育,造成不育.1.小儿因不配合治疗,手术后大哭大闹,易造成合并症,复发率也很高,危险性也较大。2.小儿疝气手术治疗常需全身麻醉,易损伤脑细胞,造成智力发育障碍。3.因此小儿疝气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手术治疗,尽可能选择采用专科医院药物进行专业指导性治疗。

  • 木槿
    回复
    2023-10-01 17:17:46

    山棯根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岗棯根(《全展选编·传染病》)。
    【来源】为桃盆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植物形态详"山棯子"条。
    【采集】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微酸,性子。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涩,平。"
    ②《福建中草药》:"微酸辛,温。"
    【功用主治】除湿祛风,止血,止痛。治肝炎,血崩,胃痛,风湿关节痛,疝气,痔疮,烫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心痛。"
    ②《广西中药志》:"治伤寒,热入血室。"
    ③《岭南草药志》:"解久热不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头痛、虚寒哮喘:桃金娘干根二两。水煎服。
    ②治胃气痈:桃金娘鲜根二两。炒至焦黄色,酒淬,水煎服。
    ③治疟母:桃金娘鲜根二两,红糖二两,或加乌药五钱。水煎,早晚分服,连服3~5天。
    ④治关节风湿痛、久伤痛:桃金娘干根二两。水煎,酒冲服。(①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⑤治劳伤出血及糖尿病:山棯根一至二两。同猪瘦肉炖服。(《泉州本草》)
    ⑥治疝气:鲜山棯根一两,同雄鸡一只(约一斤重),老酒半斤。酌加开水,,炖二小时,分二到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症瘕及腹痛初起者:山棯根一两五钱。黄酒、清水各半煎服。久病者加羊肉半斤煎服。(《闽东本草》)
    ⑧治痔疮:山棯根二两,槐花米六钱。与猪大肠同煮,煮熟后去药渣,服其汤和猪大肠,连服数次。(《岭南草药志》)
    ⑨治汤火伤:山棯根烧灰,研细末,用牛油凋涂患处。(《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传染性肝炎
    岗棯根1两水煎,分2次饭后服。20天为一疗程。如黄疸重者可加田基黄、茵陈、白花蛇舌草各6钱,鸡骨草1两。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活动期)62例,服药最长54天。结果痊愈28例,显著有效14例,好转(症状好转;肝功能改善)16例,有效(症状好转,肝功能无改变)3例,无效1例。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98例,治愈88例,明显好转8例,无效2例。多数服药后能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增进食欲。治程中少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轻微的腹胀及胃部 *** 感,但不影响继续治疗。
    ②治疗慢性苯中毒
    取岗棯根与女贞子、旱莲草各等量,研粉,炼蜜为丸(每丸重2~3钱),日服3次,每次1~2丸,10天为一疗程,服至血象正常停药。治9例,痊愈、显著好转及好转各3例。有的服药21天后症状消失。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③治疗妇女血崩症(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及盆腔炎症引起的月经过多)
    取岗棯根与地棯根各2两,五月艾叶0.5~1两,炒至焦黄,加入清水3碗、白醋半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不放白醋),煎取2碗,分1~2次温服。治疗118例,起到止血效果者95例,占80%。但未能有效地调整月经周期。

    提醒您:山棯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龙葵
    回复
    2023-10-01 17:17:46

      黄药子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凉血止血。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癌症肿瘤等病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 ? ?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中华草本》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全国中草药汇编》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解毒黄药子的成分药理

      本品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

      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宫颈癌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中,用试管内(Hela)试验证实,黄药子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我国学者用黄药子复方抗癌乙片(黄药子、夏枯草等)对用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磷状上皮癌前病变及癌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抗癌乙片对食管重度增生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实验证实,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精脒和唾液精脒含量,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有较好的食管癌前病变阻断性治疗作用。此外,黄药子对动物实验性缺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解毒黄药子的现代应用

      黄药子临床治疗恶性淋巴肉瘤、甲状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应用较多,但多以复方为主或辅以黄药子油外用。

      1.恶性淋巴瘤

      陈氏报道,用消恶性淋巴瘤方(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等)为基本方配合辨证施治,并辅以外敷治疗恶性淋巴瘤11例(包括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病、淋巴肉瘤、滤泡性淋巴瘤等)。治疗结果:存活1年以内3例,l~2年4例,2~5年1例,5~10年2例,10年以上2例。易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配合其他疗法治颈部淋巴肉瘤4例(伴颈外淋巴转移3例),结果全部临床治愈,已存活时间为3~27年。沈氏报道,以黄药子油外涂并配合中药内服治左下颌混合性恶性肿瘤及淋巴肉瘤各1例,治疗获愈。

      2.甲状腺肿瘤

      浙医大二院以黄药子复方治疗甲状腺瘤37例。服药5~10剂后多数患者可见肿块缩小,经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6.3%。姜氏报道,用消瘿汤治甲状腺瘤50例。治疗结果,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痊愈者中平均治愈时间为28.5日。湖北省中医研究所用黄白汤(黄药子、白药子、夏枯草、牡蛎等)治疗甲状腺癌11例,结果近期治愈1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2.7%。

      3.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

      张氏报道,对通过食管细胞学普查所检出的食管重度增生者2 523人,分层随机分为3组,每组841人。抗癌乙片组服用抗癌乙片(黄药子等6味药组成的复方),每日8片;维胺酯组和安慰组作为对照组;服药均严格按双盲法进行。结果:抗癌乙片组3年和5年内的食管癌发生率分别为1.1%和2.6%;安慰剂组分别为2.9%和5.8%;前者比后者分别降低62.1%和55.2%。细胞学复查:抗癌乙片组3年和5年内的食管癌发生率为3.2%和7.7%,安慰剂组分别为6.7%和 14.6%,前者比后者分别降低52.5%和47.3%,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抗癌乙片组血清精脒及唾液精脒含量检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证实本药对食管癌前病变者可较好地阻断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郁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开关饮(黄药子、半枝莲、肉苁蓉,硇砂等)内服,共治疗食管癌患者 10例,病人服药后多见症状缓解,呕吐停止,纳食增加,吞咽变顺。个别患者甚至肿块消失,恢复体力劳动。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以黄药子复方为主治疗食管癌25例,结果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7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60%。王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南星半夏汤治食管贲门癌梗阻36例,结果缓解食管癌梗阻有效率为92%;缓解贲门癌梗阻有效率72.73%。另有报道,用黄药子酒剂治食管道癌等消化道肿瘤28例,能明显改善自觉症状,用黄药子注射液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有一定疗效。

      4.癌症疼痛

      杨氏报道,用癌症镇痛散(含黄药子复方)外敷治疗各种癌性疼痛91例。结果显效42例,良效、有效各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1%。动物实验表明本品能提高痛阈值且无毒性。孟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黄药子、三七、蚤休等)制成止癌抗癌丸和膏剂,内服加外贴治疗各种癌症晚期患者58例。结果30min止痛41例,50min止痛17例,止痛持续时间2h 10min~21h,止痛满意者54例。用药后延长生存3~6个月者30例,延长生存1年者15例,2年者7例,疗效不显著6例。未见毒性及不良反应。

      ? 黄药子的复方选用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

      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圣惠方》)

      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斗门方》)

      ⑩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研粉服或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⒁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贵州草药》)

      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水煎,调些酒服。(《福建中草药》)

  • 泠青沼
    回复
    2023-10-01 16:16:36

    毛大丁草
    (《中国药植志》)
    【异名】小一枝箭(《滇南本草》),一枝香(《植物名实图考》),兔耳风、毛耳风(《草木便方》),无风自动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贴地风(《广西中兽医药植》),一炷香、白眉(《南宁市药物志》),头顶一枝草、贴地消(《江西民间草药》),巴地香(《贵阳民间药草》),四皮香、满地香、伏地老(《湖南药物志》),天灯芯、锁地虎(《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有绵毛。叶基生,多少具柄,矩圆形至卵形,长5~8厘米,先端圆,基部楔形,全缘,幼时上面被毛,而老时常变秃净,下面密被绵毛。花茎长15~30厘米,有时竟达40厘米,被绵毛,尤于顶端为甚,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长16~18毫米,基部狭,苞片线状披针形,2层,被绵毛;花杂性;边缘舌状花,雌性,白色,2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唇细小,2深裂,柱头2裂;中央为管状花,两性,花冠上部也为2唇形,外唇3裂,内唇2深裂;雄蕊5,药合生。瘦果线状披针形,具缴肋,冠毛淡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地、山坡、路边、田边。分布江苏、浙江、四川、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及根茎(毛大丁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叶丛生于基部,叶片皱缩,展开后呈矩圆形或卵形,叶面黑褐色,叶背棕褐色,被黄白色绵毛;质极脆弱,有时叶丛中留有一棕黄色的花,花梗中空。带根的全草在根茎部丛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长可达11厘米,外表棕灰色,质脆,断面黄白色。味涩。以干燥、叶多、少破碎者为佳。
    产于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辛,平。
    ①《天宝本草》:"辛,温。"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微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①《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脾、肾、膀胱三经。"
    【功用主治】宣肺,止咳,发汗,利水,行气,活血。治伤风咳嗽,哮喘,水肿,胀满,小便不通,小儿食积,妇人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流注。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小儿食积。"
    ②《分类草药性》:"散寒,治咳嗽,风湿。"
    ③《天宝本草》:"治痈疽,发背。"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宣肺气,发汗,散寒消风,止咳定喘,止百日咳。"
    ⑤《江西民间草药》:"偏头痛,齿痛;小儿高热烦渴、急惊风,水煎服。疔疮捣敷患处。"
    ⑥《四川中药志》:"治阴虚白带,梦遗精滑,面部浮种。并外涂巴骨流痰。"
    ⑦《闽东本草》:"去湿,行气,利水,通经破瘀。治水肿,胀满,疝气,偏坠,黄胖,经闭,食积,腰胯酸痛,小便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伤风咳嗽:兔耳风二钱,虎耳草二钱。煎水一次服。
    ②治咳嗽哮喘:兔耳风一两,蒸蜂蜜吃。
    ③治肺痈:兔耳风二两。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水肿:毛大丁草、披地挂、红糖各一两,酒四两。上药二味,用清水二碗煎成一碗,然后加糖酒炖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天。
    ⑤治尿道炎小便淋血:鲜毛大丁草一两。洗净煎汤,冲冰糖,日二服。
    ⑥治痢疾:鲜毛大丁草二两(干的一两),水二碗煎成八分,调糖或蜂蜜饭前内服,连服三次。(④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⑦治气滞胃院疼痛: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或洒水炖服。
    ⑧治风寒泄泻: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⑨治风湿水肿:鲜毛大丁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小儿疳积:毛大丁草三钱,同鸡肝一个或猪肝二两,加水煎汤,去药,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跌打损伤:毛大丁草五钱至一两。水煎,兑甜酒服。(《闽东本草》)

    提醒您:毛大丁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什么中草药治疗疝气

什么是中草药治疗疝气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