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研所中医看厌食吗
出现厌食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由于脾虚而导致的,可以应用一些健脾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说健脾丸,启脾丸,小儿健脾颗粒等等,平时饮食要多样化,均衡营养饮食
是真的。郭凯是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一名儿科医生。郭凯,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专业,曾先后就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李桥儿童医院,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科室负责人。擅长儿童脾胃病、慢性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症、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孩子生病了,此时该选西医还是中医?事实上,中西医儿科各有擅长的领域,不过,多数家长的习惯仍以西医为先、中医为辅,到底哪些病症适合看中医?治疗方式为何?透过专家解析,让您更明白中医儿科负责的看诊范围。
传统中医儿科,一般称为哑科,因为婴幼儿无法用言语表达不适,小小孩也无法说清楚自己的症状。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陈威达指出,透过中医对儿科特殊生理、病理的认识与掌握,以及望诊、闻诊、脉诊、触扣诊等诊断资料,便能辨证论治,精准的掌握病情,给予适当处理方法和建议。此外,在用药上,非常注重小儿安全,必量身给予个人化、伤害性最小、疗效最大的中药,非常适合身体娇嫩的婴幼儿。
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宋昀认为,小儿科自古以来,就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科目,累积相当多的治疗经验。历代医家也总结出较温和的药物,适用于小儿,例如:党参、紫苏、山药等,对于小儿疾病如感冒、过敏性疾病、肠胃相关病症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能缓解症状、减低复发频率、加速康复等作用,尤其在调理体质方面,更是中医所擅长。对于小儿而言,因体质还未完全成形,调理的空间较成人多,只要做适当调理,便可改善脏腑机能,让孩子未来拥有较为强健的身体。
中医看诊方法
在中医上,特殊生理是指身体脏腑构造娇弱、柔嫩,气血、经络等功能未完善,但生命力旺盛且生长快速;特殊病理则为容易生病、生病转好快、转坏也快,也就是来得急,因中医处理得宜,去得也快。
基本上,中医会透过以下方法来诊断病情:
?望诊:看精神、脸色表情、舌头、皮肤等。
?闻诊:听哭声、咳嗽声、呼吸气息、闻气味等。
?脉诊:医师以1~2指把脉和中医儿科特有的「三关指纹」诊断法。
?触扣诊:触摸皮肤、腹部扣诊。
中医、西医该怎么看?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看诊依据
中、西医究竟该如何看?其实中、西医各具优点,必须视实际状况考量,无法逐一详细说明,陈威达医提供几项简单大原则供父母参考(详见表格1)。
表格 1 :中医、西医大不同
中医
西医
大方向
西医疗效不佳或查不出病因
对疾病病因与疗效明确
对家长来说
体质调理、一般疾病、部分急症;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例如:像是过敏性鼻炎、异味性皮肤炎、过敏性气喘;若不知道选哪科看诊,可先选儿科或一般科
传染病预防控制、严重外伤、严重细菌感染疾病,先看西医确认状况,做紧急处理。若不知道选哪科看诊,可先看一般小儿科,再依情况转给小儿专科、次专科
内科
建议体质差者务必看中医调理
体质好者可自行决定看中医或西医
外伤
一般扭挫伤或开放性伤口、骨折经西医处理后,中医有许多特别的消肿止痛、帮助肌肉修复、骨头愈合的中药及外用药布等。
任何严重外伤都是先看西医急诊,做完检查后再决定处理方式,例如:外伤缝合、骨折手术打石膏等
建议
看过多次西医而症状未改善,可再看西医细分的各小儿专科,若未改善建议看中医。
看过多次中医而症状未改善,可看西医确定疾病诊断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优点比较
陈威达医师强调,依据实际的临床状况,绝大多数父母或长辈都先带小朋友看西医,待状况缓解后或看过多次西医而症状未改善,才会看中医。当中医改善症状后,或发现孩子发病频率、严重程度远比之前减轻且更快恢复,看中医的次数就越来越多,甚至日后若有任何不适,都选择看中医。事实上,中医、西医各有优势,以下说明供家长参考(详见表格2)。
中医
西医
特点
千年临床治疗经验,实践的方式所摸索出来的智慧 着重脏象、经络穴道及精气神 现代西医虽百年,但有先进的科技与仪器协助,发展快速。 着重局部解剖、仪器科技及手术理论模式
注重整体互动关系:中医注重体质及「因」,看待人体较偏向是有机的整体性运作。 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呈现相互动态平衡,具联系关系,例如:肺与大肠关系密切,有时感冒加上便秘的问题,只要治疗便秘,感冒就会很快好。 西医强调局部实体呈现:西医重检验数值及「果」,看待人体较偏向个别系统的单独运作。 重视局部分析,较少综合性处理,着重于细微的结构,较不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感冒与便秘,不认为两者有任何关联性,治疗上各自处理。擅长
专长调理体质,治疗慢性病、免疫调节、过敏性等疾病,会将人与气候环境、病原体之间的因素放在一起做考量,例如:幼儿生长的环境,在基隆多雨、新竹多风、南部天热、北部偏冷,虽然同样是感冒,但思考用药的方向完全不同。 四季气候不同,思考用药的方向也完全不同。 专长急性病(大范围严重感染)、需要手术与仪器治疗的疾病,例如:小儿疝气、先天性心脏病、兔唇等外科手术治疗、早产儿保温箱 擅长病原体、物质环境因素(过敏原)病原体、过敏原确定诊断。诊断、治疗
辨证:对于疾病发展变化的整体大方向掌握清楚 治疗有效为重 治疗重平衡疏导,恢复自愈力、提升免疫力、抗病力 辨病:对于疾病的病理组织细微掌握比较清楚 诊断明确为重 治疗重对抗控制症状,切除病灶控制疾病扩散,更换身体零件。药物
生药、天然物,使用得当副作用较小 药理认知为性味归经 用药理念为标本同治、复方配伍 化学药物,副作用较大,但会监控。 药理认知是药理学、药物动力学 用药理念是单方专攻病症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中医治疗3疾病根据两位中医师的看法,适合看中医的疾病有小儿感冒、小儿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小儿厌食、小儿遗尿等,有些病症也可以采取中、西医合并治疗方式来调理,陈威达医师强调,中医除了中药之外,还能选用穴位 *** 、捏脊、三伏三九贴、针灸等方法加强疗效,以下列举四种疾病做说明。
1 小儿感冒
感冒是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宋昀医师说,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三种,首先是风寒感冒,症状为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部未红肿,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饮食上要避免寒凉食物,例如:冰品、西瓜、水梨、椰子、柠檬、苦瓜等。其次为风热感冒,症状为发热、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治疗以疏散风热为主,酌用银翘散加减,饮食上避免烧、烤、辣、炸。
最后是暑邪感冒,多发生于夏季,症状为发热、无汗、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恶心、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等,治疗以化湿解表为主,方剂可用新加香薷饮治疗,饮食上避免油腻、生冷。不过,通常小儿感冒会伴随发烧,不少家长认为中医没有退热药剂,陈威达医师解释,中医有许多种不同配方的清热药,发烧状况是不同脏腑的热(例如:肺热、肠热或心热等)、邪热(例如:风热、暑热)、实热虚热等,依不同的发烧证候,给予不同的清热药,通常吃1~2天即可解热降温。
2 小儿气喘
小儿气喘可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多数临床状况是发作期,西医处理症状控制后,缓解期才会找中医处理,且康复后中医调理体质,预防再次发作,陈威达医师强调,严重的发作期其实可以采取中、西医一起治疗方式;急性发作期的中药处方治疗,简单区分为热性喘(方用麻杏甘石汤、定喘汤等)、寒性喘(方用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中、西医搭配治疗时,中药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西药则于饭后30分钟至1小时(若年纪较小可延至2小时)服用。至于缓解期,就以中医为佳,常见治疗以调理肺、脾、肾三大系统为主,方用如肺系统有生脉散、补肺汤、养肺固本汤;脾系统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系统有金匮肾气丸、参蛤散、七味都气丸、还少丹等,饮食上则应避免寒凉。
3 过敏性鼻炎
陈威达医师指出,中医将过敏性鼻炎病因分为内因及外因,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脏腑,主要表现在肺鼻窍,治疗会根据患儿的整体证候体质,依当时状况处方用药。若鼻痒而喷嚏频作、流大量清涕、每遇风冷则易发作及反复不愈,治疗以温肺散寒为主,选用温肺止流丹或桂枝汤,也常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除了鼻子的症状之外,还可兼见头重头昏、食欲减退、腹胀、四肢倦怠、便软等,治疗以健脾祛湿补肺为主,选用半夏天麻白术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除此,严重时后脑、颈项及肩背亦觉寒冷、面色淡白、夜尿多等,治疗当温补肾阳,选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加减,饮食应忌食或少食寒性、烤炸及乳制品。
异位性皮肤炎
宋昀医师说,小儿的异位性皮肤炎在临床上,中医辨证较常见为两型,第一种是血虚风燥型,病程往往较长,皮肤病灶较乾,可见肥厚苔癣化及脱屑,体质上多有面色无华、毛发干枯、易口干舌躁等症状;脉多细涩、舌淡,治疗上以养血润燥为主,用当归饮子治疗,饮食要忌辛辣,绝不可熬夜。
另一种为湿热型,病灶多见红肿,扪之略热,亦见糜烂,甚者有黄水渗出,往往夏季加重,常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及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疗上以清热燥湿为主,可考虑消风散加减,少吃乳制品及油炸类食品。基本上,轻微的异位性皮肤炎以中医调理,一个月内可见效,严重者有时必须调理至半年左右。然而,饮食一定要配合医嘱,否则疗程会拖比较久。
体质调理,强化自愈能力,小儿中医怎么看? 孩子不爱吃中药?!一般中医开给小儿的中药处方,味道都不错,不难以入口,但有些孩子对药味较敏感,可以考虑将甘味王、梅粉等中药矫味剂加入药粉,让孩子较好入口。此外,也可将科学中药药粉用温水冲泡后,加上冰糖、蜂蜜搅拌,或使用注射器、滴管、喂食器、奶瓶、吸管或小汤匙等喂食,亦能于注射器、滴管、喂食器、奶嘴、吸管等前头或小汤匙的边缘,在嘴巴接触的一端沾蜂蜜来喂食。陈威达医师提醒,家长必须注意1岁以下的婴儿,尤其是6个月大的婴儿,严禁使用蜂蜜及其相关制品,避免「肉毒杆菌芽孢或毒素」造成中毒,导致婴儿猝死症不幸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有保存期限,不同剂型有不同保存期限,多数的中药材都怕潮湿、高温闷热的环境,如果保存条件不良,就容易变质,除了减低原有的药效外,更可能从药物变毒物,因此,对于保存期限及方式不能掉以轻心。该如何正确保存中药呢?首先必须放在干燥阴凉且密闭不透光的容器内,外在环境更应选择通风、不潮溼,并且避免阳光直射。以临床最常使用的科学中药而言,有些中药粉含有较滋腻的药材,像是麦门冬、天门冬、熟地等容易受潮,受潮之后会出现结成块状的现象,虽然不代表药物已经变质,但还是不要服用。陈威达医师建议,如果是7天的药,每天拿出1~3包,携带在身上方便服用,其余就密封处理,可防止受潮,特别是在春、夏两季之际。
除了要好好保存中药之外,也得注意中药会随症状改变而改处方的状况,一般开给小朋友的药方,急性期3~5天,很少开到7天以上,除非是慢性疾病(例如:过敏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的调理及调整体质,最多7~14天不等,通常不太会超过14天。陈威达医师叮咛,中医师每次开出来的中药处方,应该在当次开立处方的期限内服用完毕,不要延后服用,尤其是婴幼儿的中药处方。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较快,所开出个人化的中药处方是有「时效性」,如果没有按时服用,过了几天,药方就不对证,药效也会大大降低。
陈威达
学历: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硕士、台湾大学EMBA硕士、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学系/药学士
经历:上海辰新医院中医部顾问、坜新医院中医科主任、教育部部定讲师、中华民国中医儿科医学会会员、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麻醉部、泌尿部研究员
现职: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坜新医院医疗一部部办公室副主任
宋昀
学历:长庚大学中医学系传统医学硕士班、长庚大学中医学系
经历:中医师国家考试及格、西医师国家考试及格
现职:坜新医院中医科医师
小孩不好好吃饭是他没有食欲,属于后天失调,中医对小儿厌食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单纯一味开胃助纳,从根本上排除纳呆障碍,提高孩子的消化功能,一般厌食孩子的抵抗力都不是最好,中医能进行综合调理,改善其免疫机能,与西医的补充微量元素有相似作用,但中医更显全面,疗效更为持久,而且安全.
功能性疾病许多人自觉身体不适,出现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盗汗、失眠、便秘、腹泻等症状,但经化验、拍片等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时宜看中医。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没多大效果,而采用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效果明显。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回乳等妇科疾病,中医采用健脾固肾、调气血等方剂治疗,往往能药到病除。儿科疾病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病时,无法表述病情,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加上现代化的检查,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对小儿的消化不良、哮喘、遗尿、厌食等疾病,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慢性病和老年疾病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的效果。疑难杂症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体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再如,对阳痿、面瘫、脱发等疑难疾病,看中医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对西药过敏的人所患疾病对西药有过敏反应的人所患的疾病,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大病一场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体虚症状。此时,采用中医药治疗,能使患者较快地恢复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