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刺五加可以治小儿遗尿吗

时间: 阅读:3850

刺五加可以治小儿遗尿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槐米

槐米

2025-02-01 21:35:57

你好,现在看刺五加主要是可以用来治疗肾虚的,你这个情况是可以喝刺五加的,你这个情况多长时间了,遗尿建议你适当的可以喝点缩泉丸或者可以喝点健脾止遗片进行治疗,平时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少吃甜食,睡觉前不要大量饮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3-10-03 04:04:11

     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其实,宝妈您也可以去 兜得慧 学习,这些知识里面都有!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的胎教音乐、育儿早教资料、视频等提供免费下载的!祝宝宝健康成长!

      儿童遗尿症的病因
      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
      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国外报道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其父母双方或单方有遗尿症的历史。单卵双胎同时发生遗尿者较双卵双胎者为多。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1970年有人曾经用膀胱内压测量方法研究63名遗尿儿童,发现膀胱容量比预计少30%。1992年我院对44例遗尿儿童作膀胱B型超声检查,除1例正常外,膀胱容量均不同程度小于正常,平均小于正常50%。
      睡眠过深
      根据不少家长反应,这类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排尿习惯训练不良
      有些患儿使用尿布时间过长,以致自幼就没有养成自己控制排尿的习惯,有的母亲训练幼儿的方法不对,夜间把幼儿唤醒后,让他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拉尿,最后也没有看看是否已经排尿,就把孩子抱上床。这样幼儿不可能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在一起,构成条件反射。因为孩子有时排了尿,有时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未排尿,这样反会造成孩子排尿紊乱,不可能形成规律。还有的母亲常在晚上把孩子弄醒强迫排尿,不管孩子如何挣扎、哭闹,反正不排尿就不让孩子离开便盆,这样会使幼儿对排尿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同样不利于培养有规律的排尿习惯。

      儿童遗尿症的性格特征
      迄今,虽然尚无足够证据说明,遗尿与儿童的性格之间有明确的关系。但是,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的性格特点。此外,遗尿患儿可由于遗尿,自己感到不光彩,不愿让别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他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而逐渐形成羞怯、自卑、孤独、内向的性格。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调整饮食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睡前不宜过分兴奋
      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
      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
      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
      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对遗尿儿童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行为疗法
      设置日程表
      从治疗第一天起,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一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
      建立条件反射
      从治疗开始起,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1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而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
      膀胱功能锻炼
      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
      服用氯丙咪嗪,每天睡前1小时服药1小时服药1次,7岁以下者,每次10+20同一船厂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用同样的剂量每2天睡前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再以每3天服药一次,持续一个半月,以至停药,总疗程6个月。
      采用小剂量氯丙咪嗪配合治疗。其作用机制是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未经处理约1-2周可自行消失。
      如果患儿的遗尿现象一旦有所好转,千万不可中断训练,否则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以致前功尽弃。这也提示,在遗尿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巩固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遗尿与睡眠的关系
      近年来,对遗尿症患儿作睡眠脑电图检查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尿床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快动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
      遗尿可有一系列的过程,其开始是躯体不安宁,肌张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脑电图上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大约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孩子便在深睡之中尿床了。因此很难将遗尿的孩子唤醒有时往往是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儿童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裤单,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来,儿童对尿床经过完全无记忆。
      因为尿床的人常在“湿梦”之中,如在梦中掉到了河里而醒来,以致人们长期以为尿床是在做梦时发生的,其实尿床当时并不在梦中,多数遗尿症孩子在发生尿床之前,尚未出现过眼快动睡眠,而大多数是在尿床之后2小时,才出现第一阵眼快动睡眠,正常人每晚有眼快动睡眠4-6阵,而遗尿症患儿在尿床的当晚,只有眼快动睡眠2-3阵。因此,有人推想,尿床代替了有梦的眼快动睡眠,实验研究证明,尿床在前,做梦在后,衣服被单潮湿的感觉,被编入了尿床者的梦境,这就是“湿梦”。衣裤和被单被及时换干了的儿童,不做“湿梦”。
      许多人梦见过尿急找厕所找不到,即做了“找厕所的梦”,在焦急中醒来,可能裤子与被单被尿湿了些,但大部分尿还在膀胱里,没有解出来。这是由于膀胱充盈的信号被编入了梦境,是正常人的梦,遗尿症患儿通常是不做这种梦的。

      ------------------------------------------

      疾病概述

      少数患儿是由于蛲虫病、脊柱裂、其他脊髓病变或大脑发育不全所致。大部分小儿遗尿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层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引起。引起功能性遗尿的常见原因是精神因素,如突然受惊、过度疲劳、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照顾及不正确的教养习惯。

      自诊要点

      小儿夜间遗尿多在一定的钟点,有时一夜遗尿数次,往往在梦中排尿。遗尿可以是一时性的,亦可持续数月,有时消失,有时再出现;还有持续数年到性成熟前自然消失。临床上无排尿困难或剩余尿。

      治疗建议

      到一定年龄能自愈,不需要特殊治疗。如需要治疗可采用中成药:
      1.属下元虚寒型的,宜温补肾阳,固摄下元,可用金锁固精丸、金樱子膏、青娥丸等。
      2.属脾肺气虚型的,宜培元益气,佐以固涩,可用刺五加片、蛤蚧精、缩泉丸等。
      3.属肝经湿热型的,宜泻肝清热,可服健儿乐、龙胆泻肝丸、龙胆草片等。

      注意事项

      1.在临睡前先令患儿排空膀胱,并在患儿经常遗尿的钟点前唤醒病儿排尿,较大的儿童可用闹钟唤醒。遗尿减少时应加以鼓励患儿。
      2.一般无需特别饮食,但必须注意下午4点以后不用流质饮食,晚饭菜中减少盐量,少喝水,以减少膀胱尿量。
      3.确诊为功能性遗尿的小儿应着重教育、解释,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4.特别重要的是对遗尿应当用劝慰和鼓励代替斥责和惩罚,使患儿树立信心,了解这是暂时的功能失调,可以治愈。

      ------------------------

      小儿遗尿的治疗食方

      杞子炖狗肉:狗肉100克,枸杞10克。将狗肉洗净切成方块,用植物油(菜油、花生油均可)烧热炒至肉香,加入食盐、料酒、枸杞子文火焖烂,每日一剂,一次服完,连服十天。

      以上食疗方,适合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患儿,至于脾肺气虚者则可选用以下二方:

      黑豆糯米饭:黑豆30克,糯米100克,红糖20克。将黑豆洗净浸透备用,糯米洗净滤干水,以花生油10克,炒糯米至有粘性则下黑豆,加水适量,小火焖熟,加入红糖拌匀即可食用。每日晚餐后进食一次,连服十天。

      鸡肠治小儿遗尿

      公鸡肠一具,面粉250克,油盐少许。
      用法:将鸡肠剪开,洗净,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匀加水和成面团,少加盐,锅中加油烙饼。分次食用。

      猪小肚焖糯米饭:猪小肚1个,糯米100克,莲子30克。取猪小肚洗净备用,莲子去心,糯米浸透滤干,用少量食盐拌匀,装入猪小肚中,隔水蒸熟,于晚饭后进食,每日1剂,十天为一疗程。

      除采用上述食疗外,还应注意从幼儿起就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以及合理的生活习惯。同时,还应采取“夜间唤起疗法”。每天晚上定时叫醒一次患儿排尿。白天孩子不宜过度疲劳,晚饭后一般不应再喝过多的水。鼓励孩子对治愈遗尿树立信心,千万不应乱加指责,否则更难医好本病。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10-03 04:04:11

    目录1拼音2《*辞典》:益智仁 2.1出处2.2拼音名2.3益智仁的别名2.4来源2.5原形态2.6生境分布2.7性状2.8炮制2.9性味2.10归经2.11功能主治2.12益智仁的用法用量2.13注意2.14附方2.15各家论述2.16摘录 附:1用到中药益智仁的方剂2用到中药益智仁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益智仁 1拼音

    yì zhì rén

    2《*辞典》:益智仁 2.1出处

    《得配本草》

    2.2拼音名

    Yì Zhì Rén

    2.3益智仁的别名

    益智子(《开宝本草》),摘艼子(《中药材手册》)。

    2.4来源

    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5~6月间果实呈褐色、果皮茸毛减少时采摘,除去果柄,晒干。

    2.5原形态

    益智(《广志》)

    多年生草本,高1~3米。根茎延长。茎直立,丛生。叶2列,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20~35厘米,宽3~6厘米,先端尾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其残留的痕迹呈细锯齿状,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叶舌膜质,长1~1.5厘米,被淡棕色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棕色,长10~15厘米,被短毛,下端具一环形苞片,包围花轴,小花梗长1~2毫米;小苞片极短,膜质,棕色;花萼筒状,长1.2厘米,一侧开裂至中部,先端3齿裂,外被短毛;花冠管长约1厘米,裂片3,长圆形,长约1.8厘米,上面一片稍大,先端略呈兜状,外被疏短毛,唇瓣倒卵形,长约2厘米,粉白色,具红色条纹,先端钝3裂;退化雄蕊锥状,长约2毫米,发育雄蕊1枚,花丝长约1厘米,花药线形,长约7毫米;子房下位,卵圆形,密被绒毛,3室,每室具胚珠8~9枚,花柱线形,柱头头状,上位腺体2枚,棒状。蒴果椭圆形至纺锤形,长1.5~2厘米,被疏毛,表面有纤维束线条,果柄短。花期3~5月。果期5~6月。

    2.6生境分布

    生长于阴湿林下。分布海南及广东南部。主产广东。

    2.7性状

    干燥果实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直径1~12厘米。外皮红棕色至灰棒色,有纵向断续状的隆起线13~18条。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种脐位于腹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种脐至背面的合点处,有一条沟状种脊;破开后里面为白色,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

    2.8炮制

    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锅内,炒至外壳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壳,取仁捣碎用。

    盐益智仁:取益智仁用盐水拌匀,微炒,取出放凉。(每益智仁100斤,用食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2.9性味

    辛,温。

    ①《南方草木状》:"味辛。"

    ②陶弘景:"热。"

    ③《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④《本草便读》:"味辛苦,性热。"

    2.10归经

    入脾,肾经。

    ①《汤液本草》:"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肾三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2.11功能主治

    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多小便。

    ①《广志》:"含之摄涎秽。"

    ②《本草拾遗》:"止呕哕。""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

    ③刘完素:"开发郁结,使气宣通。"

    ④《医学启源》:"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

    ⑤王好古:"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

    ⑥《纲目》:"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

    2.12益智仁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2.13注意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禁之。"

    ②《本草备要》:"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误用。"

    2.14附方

    ①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上件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局方》益智散)

    ②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世医得效方》)

    ③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去盐),乌药二两,上为末,用山药一两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临卧盐汤下,以朱砂为衣。(《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④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乌药、益智仁等分。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栅,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盐酒或米饮下。(《妇人良方》缩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⑤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智仁散)

    ⑥治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细,米饮入盐服一钱。(《经效产宝》)

    ⑦治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日二服。(胡氏《济阴方》)

    ⑧治疝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三钱,乌头(炮,去皮)、生姜各半两,青皮(去白)二钱。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济生方》益智仁汤)

    ⑨治白浊腹满,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永类钤方》)

    ⑩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汤下五十丸。(《纲目》)

    2.15各家论述

    ①《纲目》:"益智,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土,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庶几相得。故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

    ②《本草经疏》:"益智子仁,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泛滥而上溢也,敛摄脾肾之气,则逆气归元,涎秽下行。"

    ③《本草求实》:"益智,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源,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脾虚而见不食,则用此温理,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入缩泉丸以投。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若因热成气虚,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则非所宜。此虽类于缩砂密,同为温胃,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此则止有逐冷之力,不可不分别而审用耳。"

    ④《会约医镜》:"益智仁,其性行多补少,须兼补剂用之,若独用则散气。"

    ⑤《本草正义》:"益智,始见于藏器《本草拾遗》,谓之辛温,不言其涩,但诸家所述主治,无,非温涩功用。杨仁斋《直指方》云,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案此为脾虚馁而不思食者立法,脾土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寒湿困之,则健运力乏而不思纳谷,且食亦无味,此惟温煦以助阳和而斡旋大气,则能进食。益智醒脾益胃,固亦与砂仁、豆蔻等一以贯之。仁斋说到益火生土上去,附会心经之药,尚是舍近求远,故意深言之,亦殊不必。濒湖又谓治心气不足,梦泄,赤浊,则以肾阳无权,滑泄不禁者立论,故可用此温涩一法,然遗浊之虚寒症绝少,石顽谓因于热者,色黄干结,不可误用,极是。濒湖又谓治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证,则既是热伤,而反用此大辛大热之药,何其背谬一至于此。"

    2.16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益智仁的方剂 益智仁散

    hìrénsǎn《袖珍小儿》卷七:方名:益智仁散组成:益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主治:小儿遗尿;亦治白...

    益智仁汤

    拼音:yìzhìréntāng处方:益智仁干姜(炮)甘草(炙)茴香(炒)各9克乌头(炮,去皮)生姜...

    益智桑螵蛸散

    ǎn《顾氏医径》卷四:方名:益智桑螵蛸散组成:益智仁、桑螵蛸、人参、黄耆、鹿茸、牡蛎、赤石脂。主治...

    益智二伏汤

    āng《家庭治病新书》:方名:益智二伏汤组成:益智仁1钱5,茯苓3钱,茯神3钱,糯米1撮。主治:小...

    益智五味丸

    》卷二十九引《如宜方》:方名:益智五味丸组成:益智仁、肉苁蓉、巴戟(去心)、人参、五味子、骨碎补、...

    更多用到中药益智仁的方剂
    用到中药益智仁的中成药 降糖舒胶囊

    g枸杞子50g黄芪50g刺五加50g黄精30g益智仁15g牡蛎50g地黄30g熟地黄人30g葛根5...

    戒烟膏

    2钱4分,甘草(炙)2钱4分,法半夏2钱4分,益智仁2钱4分,枣仁2钱。制法:加红枣四钱,赤砂糖2...

    缩泉丸

    妇人良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乌药15g、益智仁15g,具有温肾缩尿之功效。主治膀胱虚寒证。本...

    丁香烂饭丸

    ,茯苓皮3两,炙甘草1两,甘松3两,砂仁3两,益智仁3两,母丁香1两,山棱1两,莪术1两,香附1两...

    遗尿散

    B063591处方:粉萆解(盐炒)500g益智仁(盐炒)25g朱砂25g制法:以上三味,朱砂水...

    更多用到中药益智仁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益智仁 《吴鞠通医案》:[卷四]痰饮

    三钱)制茅术(四钱)茯苓(六钱)生苡仁(五钱)益智仁(钱半)半夏(六钱)生姜(五片)四帖。皮氏四十...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药、藕节,呕逆腹满不食加白术,倍生姜,小便多加益智仁,大便溏去杏仁,加钟乳粉,面浮气逆加沉香、陈皮...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巴戟天(去心)菟丝子(酒浸)杜仲(盐水炒断丝)益智仁川楝子(去皮取肉)赤石脂韭子(炒)禹余粮(用醋...

    《类证治裁》:[卷之三肿胀论治]肿胀脉案

    宽展,能进食矣。后用参术健脾丸去炙草、大枣,加益智仁(煨)、砂仁壳。服愈。韦病后感寒腹痛,渐成胀满...

    《普济方》:[卷二十四脾脏门]饮食劳倦

  • 半夏
    回复
    2023-10-03 04:04:11

      刺五加具有较高的药用功效。那么,刺五加可以泡水喝吗?下面我给大家详细讲解相关刺五加的知识吧。

      刺五加可以泡水喝吗

      刺五加,别名:刺拐棒、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和根状茎可入药。生于山坡林中及路旁灌丛中;药圃常有栽培。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根皮祛风湿、强筋骨,泡酒制五加皮酒(或制成五加皮散)。 根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桐酸、亚麻仁油酸、维生素A,B1。

      刺五加泡水的功效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本品功能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拘挛、腰膝酸痛等症,对肝肾不足有风湿者最为适用。

      2、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小儿行迟等症本品又能温补肝肾、强筋健骨,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痿弱以及小儿行迟等症,在临床应用上常与牛膝、木瓜、续断等药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合茯苓皮、大腹皮、生姜皮、地骨等药同用。

      4、治疗黄褐斑:能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皮肤得到足够的气血运行和正常营养,从而达到润五脏、悦颜色之目的。

      5、辅助治疗心律失常:它调养心脾,对于心气虚乏所致该病有良效。

      6、足跟痛:刺五加能?益气补肾、坚筋骨,强腰膝?,可治?两脚疼痹风弱?。

      7、治疗神经衰弱:秋天里很多中老年人会出现体倦乏力的情况,有些人患上了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而且记忆力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专家陈建国指出,中老年人在秋天不妨服用些刺五加,对治疗神经衰弱很有好处。

      刺五加的药用价值

      刺五加在中国医药学中做为药物广泛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作用,久服?轻身耐老?,与它药配伍亦可?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另雷教著《炮炙论》记五加皮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 国外对人参及其近缘植物刺五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明了刺五加和人参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服用刺五加注意事项

  • 空青
    回复
    2023-10-03 03:03:01

    目录1拼音2注解附:1用到中药益智子的方剂2用到中药益智子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益智子 1拼音

    yì zhì zǐ

    2注解

    益智子

    释名

    气味 (仁)辛、温、无毒。

    主治

    1、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2、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3、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4、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5、妇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细)一钱,米汤加一点盐冲服。

    6、口臭。用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7、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附方

    用到中药益智子的方剂 益智子散

    zhìzǐsǎn《圣惠》卷三十九:方名:益智子散组成:益智子3分(去皮),缩砂3分(去皮),香薷3分...

    理气丸

    金要方》卷十七:理气丸:处方:杏仁桂心各30克益智子干姜各60克制法:上四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

    益智子汤

    zǐtāng《增补内经拾遗》卷三:方名:益智子汤组成:益智仁49粒,白茯苓(去皮)2钱。主治:肾虚...

    京三棱散

    方:京三棱1两(炮,锉),桂心3分,丁香半两,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前胡...

    法制厚朴丸

    目,炒出汗)、青盐、川厚朴(去皮,姜制,炒)、益智子(炒)、橘红、白姜(炒)、茴香(淘去沙)各等分...

    更多用到中药益智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益智子的中成药 降糖舒胶囊

    0g枸杞子50g黄芪50g刺五加50g黄精30g益智仁15g牡蛎50g地黄30g熟地黄人30g葛根5...

    丁香烂饭丸

    白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饲鹤亭集方》:方名:丁香烂饭丸组成:丁香1...

    缩泉丸

    以增补肾止遗之功;小儿遗尿,加黄芪、覆盆子、金樱子以缩尿止遗。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尿频、尿...

    济坤丸

    5g酸枣仁(炒)5g远志(制)5g草豆蔻5g川楝子4g制法:以上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杞蓉片

    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D)。功能与主治:补肾固精,益智安神。用于肾亏遗精,阳萎早泄,失眠健忘。用法与用...

    更多用到中药益智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益智子 《本草纲目》:[草部卷十四草之三]益智子

    粽食,味辛。晋卢循遗刘裕益智粽,是此也。恭曰∶益智子似连翘子头未开者,苗叶花根与豆无别,惟子小尔。...

    《药症忌宜》:正文

    固涩。人参五味子山茱萸覆盆子龙骨牡蛎远志枸杞子益智子金樱子沙苑蒺黎莲须参用肾虚条内诸药。疝属肾虚,...

    《证类本草》:[卷第十四]益智子

    益智子味辛,温,无毒。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

    《圣济总录》:[卷第六十二膈气门]膈气呕逆不下食

    )京三棱(煨)蓬莪术(煨)甘草(炙)香子(炒)益智子(去皮炒)青橘皮(去白焙)干姜(炮各一两)上八...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七草部上品之上]草之草

五倍子散敷脐能治疗遗尿吗

儿童心绞痛吃什么中成药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