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耳聋按摩
建议患者可以经常按摩耳部相关的穴位可以有效的预防耳聋的效果,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听宫穴,听会穴,耳门穴,以及通过是下而上,来回按摩耳廓下拉耳垂等方式可以起到预防耳聋的作用,建议患者在按摩时力度一定要适中轻柔。
生活中,很多耳病是可以预防的,下面就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耳朵保健措施,以预防耳病的发生。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包括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病毒感染(如麻疹、腮腺炎、耳带状疱疹等)常并发感音神经性聋,需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8、避免打击头部,更不可掌击耳部。前者可并发听力损害,后者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9、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10、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1、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2、老年性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13、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如能遵循以上保健措施,不少耳病就会远离你,听力便会得到保护,从而让美妙的声音永远伴随你的左右。
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就要及时干预。预防应该从几个方面
1.远离噪音。经常在噪音环境下会损伤听力。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减少,导致听力下降。因此,听音乐、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
2.少戴耳机。常戴耳机听音乐也会影响听力。
3.注意饮食和卫生。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合理饮食。少食过甜、过咸及膏梁厚味,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导致听力减退。洗头洗澡别让耳朵进水,感冒发烧及时就医,听力不好赶紧佩戴助听器
4.戒除吸烟、少量饮酒。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尤其是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血液缓慢,粘度增加,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从而促发耳聋。
5.忌掏耳朵,常按摩。挖耳是个不良习惯,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可能弄坏鼓膜,耳道奇痒时,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坚持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增加内耳的血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 6.保持良好的心境,心情保持美好,多参加锻炼。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都会引起内耳缺血,影响听力,如恼怒、动肝火等。平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如郊游、清晨散步、打太极拳等,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血液供应,延缓器官衰老。
1、点穴助听。取坐位,用双手食指重按双耳边的听宫,听会与翳风穴一至三分钟,使之有酸胀感。该三穴皆是防治耳聋耳鸣的特殊穴位,常常按摩可保持听觉灵敏,也有利于听力的恢复。听觉不太灵敏者及经常使用药物(如链霉素等)来改变听觉的人不防多做些。
2、推摩耳廓。把双手掌横放置在耳廓上,均匀地用力向后推摩,回手时将耳背带倒,再向后推摩,直到耳廓充血发热。提摩耳尖。以拇指与食指紧捏耳廓顶部尖端,边捏摩边向上提,手法由轻到重,共进行36回。
3、揉搓耳朵。平常常常揉搓耳朵,有反馈性的激发人体的作用作用,可促使气血运行,调动人体的正气和抗病能力,免疫力,代谢力,进而维持人体的生理乎衡。如常常揉搓耳朵,能消除疲劳,促进食欲,改善睡眠,对眩晕,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导致的病患都有比较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够调整人体的阴阳使之平衡,增进肾功能的恢复,强健身体,推迟衰老,有助于健康长寿。经常搓耳还能够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胆囊收缩,防治胆结石,胆囊炎的发生与发展,又有增进血液循环,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调整血压等作用。
4、拽摩耳垂。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拽住耳垂,拉摩36次,手法由轻到重。
5、掩耳击脑。用双手掌掩盖耳孔,手指放置在颈后,双手食指腹面架在中指的指背上,接下来滑动食指,有节奏地弹击脑部。同时伴以叩齿,一弹一叩,使两耳发出咯咯响声,共36回。用两手按,揉,摩两耳廓,接下来又分别牵拉引动两耳廓直到耳廓微红发热为度,其作用可流通气血,增强听力。用指击其脑户,经常欲其声壮盛,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运动震动。
6、捏摩耳廓。用食指紧贴在廓正面耳孔处,拇指则贴在耳背相应处,不分凸凹高低,由里向外,再从外向里,相对捏揉5遍。如某处有痛感或者结节,则表示相对应的器官或者肢体有病变,不防多加捏揉。结节与痛点消除后,说明病变已解除。
7、捏揉耳屏。揉搓全部耳廓30至50回左右,再捏揉耳屏,耳垂,对耳屏10至20回。用拇指与食指捻搓,速度由慢到快,待全身发热为度。运用以上手法可以使耳部的各个脏腑刺激点得到相应的刺激,以至于产生一定的正确信息向相应的器官传递,达到治疗病患的目的。
8、养耳功/法。用双手分别按摩耳轮18次,接下来以双手鱼际处掩住耳道,手指放置在后脑部,用指压中指并且滑下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按摩耳轮可以刺激耳神经,使其兴奋性升高,听力增强,防治耳鸣耳聋。鸣天鼓可给大脑温柔的刺激,有调整中枢神经的功效,并且还能够使循环中枢与呼吸中枢得到刺激,使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同时对解除头疼头昏同样有帮助。
9、旋转耳孔。双手食指同时插入外耳道,顺,反时针各旋转2圈后拔出,共36次,可以防耳鸣性耳聋。
1、抬起耳尖: 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耳朵的上边,然后将其抬起,直到感觉充血和发烧为宜,每次按摩15~20分钟左右,此处包含神门穴、内外生殖、肝阳穴和风溪穴等。
2、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 用拇指和食指沿着耳轮上下按压并揉捏耳轮,感觉耳轮发热,然后向外提拉耳朵15~20次。此处是颈椎、腰椎、肩肘等穴位的反应区。
3、向下拉耳垂:先把耳垂揉热之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感觉耳垂发热为宜,此处包含头、前额、眼睛、舌头以及牙齿等反应区的穴位。
4、按压耳窝: 外耳道开口边缘凹陷处,包括心、肺、气管,三焦等穴位,先去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缘凹陷处15~20次左右,会有灼热感为宜,然后再按压上边的凹陷处,此处包括肝胆、脾胃、肾、大肠或小肠等穴位,也是同样按压15~20次。
5、沿耳根推: 用食指和中指沿着耳根向上推,中指放在耳朵前边,食指放在耳朵后边,然后用第2根手指用力推大约40~50次左右,然后再向后推,感觉耳朵、脸或头部发热为宜,此处穴位对耳鸣、头痛或头晕等症有治疗效果,具有健脑的作用。
综上所述,上边给大家介绍的是关于5种听力恢复的按摩方法,如果发现自己耳朵有听力方面的障碍,最好还是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判断病症,之后再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为了减少耳朵听力受损的情况发生,平时就要保护好耳朵,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通过对耳部进行按摩,能明显的改善耳朵听力受损的问题,如果听力受损是疾病引起的,需要抓紧时间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