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遗尿中药泡脚有作用吗
还是一定要用中药泡脚,又没有说哟,首先让孩子出现一下这种情况,用中药泡脚的是可以进行调理的,但是不能只靠中药泡脚,中药泡脚的一个社保现象是太慢了,那么想跟我说话,还是需要去用一些药的
中药泡脚有哪些好处
睡前泡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入鹅卵石,烫脚的同时用鹅卵石磨磨脚,能起到类似于针灸的效果,可以很好地促进睡眠,这恐怕你就不知道了吧。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或搪瓷盆,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最好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比较适宜,要随时添加热水。所以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泡脚的好处的知识,欢迎阅读。
养生原理
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
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的温度保持在28到33℃时感到最舒服。
用热水泡脚时,我们会发现脚上的血管会扩张,脚表皮变红,这是因为热水泡脚时加速了脚部血流循环,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
同时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作用,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
老年人动脉硬化,供给脚的血量减少,比年轻人怕冷,脚底受寒发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经常保持又足温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有利于身心健康。
如何泡脚养生?
1、泡脚不同于一般的洗脚,必须将脚泡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才能发挥作用。开始泡脚时,先倒入少量热水,没过足背,水温不要太热,以40℃左右为宜。然后,随水温降低,逐渐添加热水,保持水温,直至双脚变红,全身有热感,微微汗出即可
2、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时间太长的话,容易增加心脏负担。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4、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铜盆等金属盆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5、泡脚和可以搓搓脚心,其实主要是搓涌泉穴,那样效果会更好,这叫心肾相交,对提高睡眠质量和养生好处非常错。
正确的泡脚方法如下:
1、把双脚浸入40℃左右的热水中,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
2、如有睡眠不好、精神不振、饮食不佳、疲乏无力、情绪不稳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可用热水泡脚30分钟,再搓脚心10~20分钟,直至发热,会感到神清气爽,全身轻松。
3、对于感冒发热病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
4、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
并且,坚持热水泡脚进行足疗的应用范围很广,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复治疗等都包括在内。
最佳泡脚时间段:晚上九点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达到最好的养肾效果,而且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泡脚要避免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进行,饭后半小时内也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哪些人不能泡脚
身体健康的人泡脚、泡温泉都没问题,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压、经常头晕的人,都不宜用太热的水泡脚或长时间泡温泉。因为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必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
泡脚养生的最佳时间
虽然泡脚对失眠、肩背腰腿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和咳喘等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也要注意根据个人体质和疾病控制好泡脚的时间,一味的用热水长时间浸泡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好处的。很多人喜欢从水很烫泡到水全凉了,甚至有的人还不停添加热水,持续泡一两个小时,其实这样泡脚是错误的哦。
;
俗话说:“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所以我们要注意加强足部的保健,泡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护脚良方,睡前泡泡脚可以起到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然后再加水调温浸泡三十分钟左右,经过双手对自个做自我按摩,使药物非常好影响足部穴道和反射区,然后到达疏通经络,改进血液循环,推进推陈出新,调理神经系统,然后改进睡觉,防治各种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调整血脂、血压,防治中老年风湿性关节炎,一起也是摄生美容和瘦身的好办法。中药泡脚对糖尿病足、便秘、小儿遗尿、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缓慢疲惫综合征、郁闷和抗衰老均有必定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生活中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法有不同的效果,相信大家都听过足疗养生的方法,很多人有时间的时候就会去做足疗,利用热水促进药物渗透进入人体,下面个大家介绍几种重要浴足剂的配方。
1、中药浴足剂的配方
配方一:女生谁人不爱美,先来个美容方
1.鲜嫩丝瓜及新鲜叶藤等。能凉血解毒,美容护肤,防皱,杀菌消炎。防治皮肤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2.白芷、白芨、瓜蒌、白蔹等。可滋润皮肤,消炎杀菌,防止皮肤萎黄、黯黑、粗糙及皮肤痤疮。其实,用中药浴足不仅起到放松身心、活血通经的作用,如果辅以脚部反射区的按摩,还会有很好的抗衰老、美容作用。
配方二:失眠方用药:吴茱萸40g、米醋(白醋)适量。用法:用吴茱萸煎汁,加入温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配方三:高血压方
1、磁石降压方:磁石、石决明、党参、黄芪、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独活18克。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待温时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剂药可用2-3次。该方可平肝潜阳,一般用药1-3次,血压即可降至正常。
2、双桑汤: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温为40℃-50℃。泡脚30-40分钟,擦干后就寝。每晚1次。可清热泄肝,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
3、牛膝钩藤汤:牛膝、钩藤各30克。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可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加至盆满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约30-40分钟,以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平肝潜阳,引热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4、决明降压汤:石决明24克,黄芪、当归、牛膝、生牡蛎、白芍、玄参、桑枝、磁石、补骨脂、丹皮、乌药、独活各6克。其中,石决明、牡蛎、磁石先煎30-60分钟,取其煎液加温水适量,入浴盆足浴,每次1小时,每日1次,每次1剂,连续7-10剂。可平肝潜阳,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小便短少,肢体水肿,麻木等。
配方四:痛经方
用药:益母草30g、菊花15g、黄岑15g、夜交藤15g.
用法:水煎,去渣,混入温水用足浴盆浸泡双足30分钟,每日一次。
配方五:便秘方(便秘是很多办公室MM的困扰,排便不畅,用多少护肤品,皮肤也不会好的哦!)每晚睡觉前,用花椒、姜、盐、醋、小茴香等浴足并按摩,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预防便秘十要歌诀也说:“功能便秘不吃药,自然疗法益处多。睡前浴后做足疗,健身祛病排泄好。”可见,足疗,尤其是中药浴足,对便秘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适用于那些体质较强的习惯性便秘患者。
配方六:糖尿病方糖尿病足是一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应力、外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在它的无坏疽期,对于那些患足凉麻,色苍白或苍黄、紫暗的患者,即可以采用中药浸浴泡法,通过皮肤透皮吸收达到温经、活血、止痛、改善循环的作用。配方:金银花、紫丹参、乳香、没药、黄柏、苦参、川芎等。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如有皮肤溃烂则禁用)
配方七:慢性支气管炎
原料:鱼腥草150g,蝉蜕20g、麻黄50g、细辛100g.方法:水煎,先趁热用药蒸气薰鼻,待水温适当时,进行足浴。每日1-2次。
配方八:中老年足跟痛原料:当归30g、威灵仙30g、乳香15g、没药15g、栀子15g.方法:水煎、每日2-3次。
配方九:足癣原料:皂角刺15g、大枫子15g、大黄15g、黄柏15g、苍术15g.方法同上。
配方十:足冻疮原料:当归15g、红花15g、花椒15g、鲜萝卜200g.方法同上。
配方十一:足皲裂原料:陈皮30g、葱白15g.方法同上。
体质调养方法
一、阳虚体质之泡脚方调养:
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四肢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欲望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1、艾叶、干苏叶各20克、生姜少许泡脚。
适合病症: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痔疮、皮肤病、咽炎。
2、寒症:桂枝15克、白芍20克、艾叶20克。
胃酸加吴茱萸15克;肺寒加苏叶15克;尿频加益智仁15克。
3、肺寒之咳嗽,这是肺阳虚的表现,经常吐稀白痰,一遇寒气就发作:艾叶50克、加生姜15克、葱白6根。
4、哮喘,肺寒是此病的宿根:桑白皮100克、银花藤80克、麻黄20克。
5、慢性支气管炎,多半都是因感冒失治而引起的:干苏叶90克、干姜10克。胃寒型胃痛,多是因为吃凉东西而伤害到了胃里的阳气,所以怕凉,胃疼,吐酸水:干姜50克、木香30克、制附片10克。
6、慢性结肠炎:草苁蓉60克。
7、习惯性便秘:艾叶、生姜各100克、食盐50克。
8、冻疮:(1)生甘草30克、桂枝15克。(2)当归、红花、川椒各20克。
9、前列腺:吴茱萸60克煮水后加白酒、陈醋各100毫升,先熏蒸会女性私处位,再泡脚。
10、遗尿:丁香、肉桂各10克煮30分钟泡脚或益智仁、山药各30克,乌药20克。先熏脐后泡脚。
11、鼻窦炎:苍耳子、双花各30克,辛夷25克,熏鼻泡脚。
12、咳嗽(1)荞麦桔梗水--金荞麦60克,桔梗、薄荷各25克。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止咳即风热咳嗽。夏天(2)萝卜葱白水--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功效: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13、哮喘(1)白芥子水--白芥子适量。功效:平喘。适用于寒痰咳喘。(2)萝卜橘皮水--白萝卜150克,全紫苏、鲜橘皮各100克。功效:下气平喘。适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哮喘。
14、胃痛(1)干姜木香水--干姜50克,木香30克,制附片20克。功效:温胃散寒止痛及寒性胃痛。(2)蒲公英青皮水--鲜蒲公英200克,青皮、醋各30克,生大黄15克。功效:清热泻火,行气止痛。主治胃热型胃痛。
15、消化不良萝卜芦荟水--青萝卜15克,芦荟叶30克。
16、慢性结肠炎(是一种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疾病)(1)香蕉皮水--香蕉皮30克,盐15克。(2)草苁蓉水--草苁蓉60克。清热解毒。
17、慢性鼻炎枇杷叶桔梗水--枇杷叶、桔梗各25克,苍耳子、薄荷各18克,生甘草6克。功效:疏风宣肺通窍及慢性鼻炎。.
18、尿频益智仁、山药各30克,乌药20克。功效:补肾益气,缩尿及老年肾虚遗尿。
二、阴虚体质之泡脚方调养:
就是身体内部缺水,为阴血不足,有热象表现为经常口渴,喉咙干、容易失眠、头昏眼花、容易心烦气躁、脾气差,皮肤枯燥无光泽、形体消瘦、盗汗、手足易冒汗发热、小便黄、粪便硬常便秘等。
1、口干口苦,血糖高,便秘,经常上火者:大黄、天花粉、苦参各20克泡脚。
2、肝阳上亢(高血压、糖尿病),就是肝脏缺血了,经常表现眼干,头胀,高压高;大黄20克、勾藤20克、益母草30克。适应病症: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失眠。
3、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肝经缺血的时候就是缺水,火气就会网上攻,头上的经络就会不通;菊花、桑叶、桑枝、夏枯草各30克。
4、高血压及失眠花生锞(干)30克。
5、眩晕夏枯草30克,勾藤、菊花各20克,桑叶15克。
6、手脚裂地骨皮50克,白矾10克。
7、更年期综合症丹参、补骨脂各30克,五味子、淮山药各20克。
8、头痛(1)桑叶菊花水--冬桑叶40克,黄菊花20克,黑山栀、薄荷各15克,独活、天麻各8克。(2)桑菊枝草水--菊花、桑叶、桑枝、夏枯草各30克。功效:清热平肝,活血通脉。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
9、失眠(1)松针酸浆水--松针、酸浆草各30克。功效:镇静安眠及各类失眠。(2)枣根丹参水--酸枣树根(不去皮)50克,丹参20克。功效:神经衰弱及顽固性失眠。
10、高血压(1)花生苗水--花生全草(整棵干品)30克。功效:清热益血,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2)槐米菊花水--槐米30克,野菊花10克,苦丁茶5克。功效:滋补肝肾,软化血管,清热降压及肝肾不足型高血压。(3)臭梧桐侧柏叶--臭梧桐30克,侧柏叶20克,桑叶30克。功效:平肝、清火、降压。主治肝阳型、肝火型原发性高血压。(4)小苏打水--小苏打2-3小勺。功效:高血压病。
11、眩晕夏枯草钩藤水--夏枯草30克,钩藤、菊花各20克,桑叶15克。功效: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涨痛、耳鸣、易怒、失眠多梦。
三、气虚体质之泡脚方调养:
一般气虚:全身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语言低微,自汗怕动,舌质淡,胖嫩,脉虚无力。
虚肺气:呼吸短促、少气懒言、音低等症突出,并有咳嗽、咯痰等症。
心气虚:气短、心悸怔忡,精神萎顿等症突出,并有脉结代、或迟或数,但虚软无力、心神不宁等症。
脾胃气虚:面色萎黄、精神疲惫、四肢倦怠,食欲减退等症突出,并多伴有脘腹胀闷、消化不良、大便溏薄及中气下陷脱肛、尿意频频等症。
肾气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并有腰膝酸软、便清长、性机能减退、舌淡润、尺脉虚弱等症。
1、冠心病:苦参45克、灸甘草15克。
2、自汗、盗汗:黄芪30克,防风20克,浮小麦、麻黄根各15克。
3、低血压:本病的发生与肾精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以及痰阻气机有关。(1)双桂干草水-桂枝10克,灸甘草15克,黄芪20克,知母10克。功效:温阳升压及低血压。(2)桂枝川芎水-桂枝、川芎各15克,锁阳15克。功效:温阳壮阳,散寒升压及各种类型的低血压,对肾阳虚弱者尤为适宜。
四、痰湿体质之泡脚方调养: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衡,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型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1、糖尿病:天花粉15克,冬瓜皮、西瓜皮各50克。
2、水肿(1)黄芪白术水--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生姜各25克。功效:健脾利湿。使用一脾虚水肿。(2)赤小豆水--赤小豆50克。功效:利水消肿。用于肾炎初起,下肢水肿明显者。(3)桐叶赤小豆水--鲜桐叶30克,赤小豆50克
3、痛风柳枝樟木水--柳树枝50克,樟木屑20克,益母草30克。功效:活血行气,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及各类痛风。(
4、肥胖主要是脾虚导致的。脾不运化,水湿停留,脾经不通,荷叶20克泽泻15克,山楂20克,川木瓜20克。
五、湿热体质之泡脚方调养: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多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
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是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糖稀,尿短赤,脉糯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六、气郁体质之泡脚方调养: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意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体质特点:(1)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2)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3)红,苔白,脉弦;(4)生病则胸肋胀痛或窜痛;(5)乳房及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6)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7)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哎气;(8)肠鸣,大便泄利不爽;(9)脾气逆行,头痛眩晕。
1、月经不调:曾经见到一人,因为生一次大气后月经再也没有来过。怒伤肝啊,女同志的月经来自肝血,生气了,肝血就瘀住了。(1)丹参、益母草、制香附各30克。(2)益母草、牛膝、生地各20克?
2、足部按摩的特点
1.全面按摩、突出重点。对整个足部进行按摩,在按摩中间对有病的部位进行重点按摩。对反射区全面按摩,才能从整体上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这里的足部包括足底、足内侧、足外侧、足背及小腿等部的反射区。
2.足部反射区按摩是非药物疗法,仅靠双手即可。简单易学,无需很多的医学知识,无需费用。无副作用。
3.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是自助、助人最简易有速效的方法。
4.足部反射区按摩是一种理想的法。经常做足部反射区按摩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对一些须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可以起到配合作用,提高疗效,加快康复。
5.足部反射区按摩最为有效的有:解除疲劳、止痛、调节内分泌系统、增强免疫系统,儿童的厌食、多动症、夜尿,青少年的失眠、过度紧张、,对中老年、脑血管病、、前列腺肥大等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