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血管炎性皮肤病中医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4845

血管炎性皮肤病中医怎么治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5-02-01 21:59:24

血管炎性皮肤,中医一般采用活血通络解毒等方法治疗,或者是使用中药治疗方法,是用一个疗程的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同时还可以包括外用内服和外洗,配合一起效果会更好一些,建议患者要及时到中医院进行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药物,不要盲目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冉冉云
    回复
    2023-10-04 09:09:44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10-04 09:09:4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反复发作并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血管炎既是它的病理基础[2],又是它的典型临床表现,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如雷诺氏征、冻疮样皮疹、皮肤结节或溃疡、指/趾坏疽等,甚至可出现内脏损害,如肺部血管炎可致肺间质病变、肺纤维化等;脑部血管炎可致狼疮脑病、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肾脏血管炎可致蛋白尿、血尿等。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免疫复合物及各种细胞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等,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壁损伤,造成血管栓塞,导致血管和组织坏死。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这些临床表现病理机制是热毒壅盛,气滞血瘀所致。由于人体内热毒炽盛,气血运行不畅受阻形成瘀血,故表现为皮肤肿胀、瘀紫,遇冷后症状加重,严重者手指、足趾出现坏疽。热毒壅盛还可损伤内脏,若侵犯肺部则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甚至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若侵犯脑部可出现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谵语、昏迷等症;若侵犯肾脏可出现浮肿、少尿、血尿等症。 从长远观点看,中药治疗的整体调节和辩证论治,治本多于治标,在增强疗效减少激素的副作用,预防感染减撤激素稳定病情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缓解纠正易患体质,实现整体康复等多方面具有优势。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已证明中西医结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或用单纯中药治疗。是目前使狼疮患者康复的最佳疗法。

  • 空青
    回复
    2023-10-04 09:09:44

    ① 去除病因,消除过敏原;  
    ② 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
    ③ 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12毫克/天,苯茚胺75毫克/天,分3次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天2-3次,布洛芬0.4克,每天2次;
    ④ 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剂量要谨慎,治标不治本),或加用环磷酰胺;
    ⑤ 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每天每千克体重3-10毫克,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10毫克,每天3次,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10毫克,每天3次口服。
    另外,中医药配合治疗很灵,但要找三级医院的医生,或至少要找个小于十种药的中方子

    最后,给个建议,如果真心希望让病人病情稳定,请让他坚持素食(肉汤也不行,牛奶还成),并且放生螺蛳、虾米到附近的相对清洁的河流里(每周20-30元)

    两周内就有显效

    PS:这套方法如果无效,楼主完全可以到在下的团队“止一斋”里举报在下哦...... 修改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3-10-04 08:08:34

    结节性血管炎(nodular
    vasculitis)是指发生于小腿屈侧的紫红色硬性疼痛性结节和斑块的皮肤病,多见于30岁以后的女性,偶可见于年轻女性和男性。

    有医学家认为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附阴疽”或“丹毒”。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①湿热阻络:络道阻塞,气血凝滞,或因脾经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三气杂至,痹阻络脉,引起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皮肤发红,下肢结节丛生。②寒湿阻络:寒湿之邪,外客肌腠,寒湿凝聚,阻于络道,引起气血凝滞,瘀为有形之物,故皮肤结节累累。西医对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系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

    (一)中医治疗⒈
    湿热阻络证 治宜清热利湿、破瘀通络法。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红花各10g,三棱、莪术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⒉
    寒湿阻络证 治宜温阳通脉、散寒化瘀。方药:阳和汤加减:肉桂末6g(冲),丹参12g,降香10g,川芎6g,石菖蒲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结节性血管炎(nodular
    vasculitis)是指发生于小腿屈侧的紫红色硬性疼痛性结节和斑块的皮肤病,多见于30岁以后的女性,偶可见于年轻女性和男性。

    有医学家认为本病相当于中医的“附阴疽”或“丹毒”。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①湿热阻络:络道阻塞,气血凝滞,或因脾经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三气杂至,痹阻络脉,引起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皮肤发红,下肢结节丛生。②寒湿阻络:寒湿之邪,外客肌腠,寒湿凝聚,阻于络道,引起气血凝滞,瘀为有形之物,故皮肤结节累累。西医对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系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

    (一)中医治疗⒈
    湿热阻络证 治宜清热利湿、破瘀通络法。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红花各10g,三棱、莪术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⒉
    寒湿阻络证 治宜温阳通脉、散寒化瘀。方药:阳和汤加减:肉桂末6g(冲),丹参12g,降香10g,川芎6g,石菖蒲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二)西医治疗⒈ 口服维生素类制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复方路丁等。⒉ 口服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⒊ 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于急性发作期。⒋
    抗结核药,适用于OT试验强阳性者。【预防】⒈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急性期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水肿。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患肢受冻。

身体发冷吃什么药?

痰湿体质可以吃鱼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