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去内热有哪些
中药是可以进行调理内热的,但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对新人说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损伤,对身体来说也是非常不健康的。建议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是身体得到有效的缓解,如果得不到帮助的话,对身体来说也是非常不健康的。
1 青蒿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花将开时采摘,除去老茎,鲜用或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用于湿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
寒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2 白薇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痛疽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4.5-9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3 地骨皮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树皮,晒干,切段入药。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4 银柴胡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
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血虚无热者忌用。
地贞颗粒——具有清虚热,滋肝肾,宁心养神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地骨皮、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沙苑子、合欢皮、甘草、郁金组成。
适应症: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阴虚内热证,症见烘热汗出,心烦易怒,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便秘等症。
用法用量:饭后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天3次。8周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少进油腻;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肝病患者慎用,或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伴有月经紊乱者、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珍芝安神胶囊——具有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珍珠、灵芝组成。
适应症: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不寐心悸,头晕耳鸣,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者禁服。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二至丸——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女贞子(蒸)、墨旱莲组成。
适应症: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临床用药经验:
用法用量:口服用药,每次9g,一天2次。或遵医嘱用药。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适应症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临床用药经验: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宜空腹或饭前服用,虚寒性病症患者不适用,孕妇慎服。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主要成分由熟地黄、盐知母、盐黄柏、醋龟甲、猪脊髓组成。
适应症:用于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耳鸣遗精。
临床用药经验: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3次;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本品宜饭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糖尿病患者禁服。感冒病人不宜服用;虚寒性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孕妇慎用。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西青果颗粒——具有清热,利咽,生津的作用。
用于阴虚内热伤津所致咽干、咽痛、咽部充血;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注意事项:凡声嘶、咽痛初起,兼见恶寒发热、鼻流清涕等外感风寒者忌用。
天麦消渴片——具有滋阴,清热,生津的功效。
主要成分由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吡考啉酸铬组成。
适应症:用于消渴病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症,症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气短乏力,自汗盗汗及五心烦热。
临床用药经验:
用法用量:口服。第一周一次2片,一日2次,以后一次1-2片,一日2次。或遵医嘱用药。
注意事项:小儿和重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 石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质硬石膏族石膏,主含水硫酸钙,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细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磨撒敷患处。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 知母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灸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注意事项: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 芦根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切后晒干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胃热呕哕,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服。
4 天花粉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总剖成瓣,鲜用或干燥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中草药泡茶清火效果不错,如:金银花,菊花,栀子,生地,连翘,薄荷,竹叶等具有清热败火作用的食物种类较多,一般针对上火时不同症候可分下列几类:
(1)清热解毒类: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荸荠、菱角、马齿苋、金针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2)苦寒制火类:如苦瓜、苦菜、厥菜、丝瓜、田螺、茄子、小米、荞麦等,可以寒凉之性化热降火,多用于实火症。
(3)利湿泻火类: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麦、苋菜、甜瓜、赤小豆、莴笋、绿豆芽、鸡内金等,适用于各种实火症候。
(4)攻下实火类:如大黄、知母、黄连、黄芩、香蕉、芹菜、马铃薯、白萝卜等,适用于小便短黄、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腹胀纳差等症候。
(5)凉血敛血类:如莲藕、梨、荸荠、生地、木耳、糯米、藕粉、荠菜、玉米须、芒果、竹叶、白茅根、马齿苋等,可用于鼻衄、便血、尿血、牙龈出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
.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