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什么?怎么办呢?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它在治疗的时候比如说对哮喘或者是咳嗽,胃病或者是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贴三伏贴的时候,患者可以在三伏天去正规的中医院,贴三伏贴来调理身体。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预防医学手段。三伏贴疗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又称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是指在夏季三伏每伏的第一天通过将中药贴敷到人体一定穴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季感冒、咳嗽、哮喘、颈肩腰腿痛、风湿病等容易在冬季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2、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三伏贴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那么三伏贴是什么你知道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三伏贴的文字,欢迎大家阅读。
三伏贴是什么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源自于清朝。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主要成分: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姜汁等。
三伏贴的来源故事在中国的古代,只有三伏温灸和疤痕灸,尤其是立秋的前半个月更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上至达官贵族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用艾来做保健,最次的也是用艾蒿煮水泡脚,最主要的就是这么几个穴位,大椎,身柱;关元,肚脐和中脘;肾俞和八髎;这是温灸的常用穴位,足三里是疤痕灸的主穴;艾蒿泡脚必须泡到出汗为止!始于唐朝,发展与宋朝,盛于明清!衰于清末!绝于近代!
适逢盛世,三伏贴在中医的复兴道路上是异军突起!三伏贴由三伏扩展到了三伏头十天三伏后十天,即所谓加强型三伏贴!各大医院中医科夏天创收盼三伏,冬天创收盼膏方!三伏贴那叫一个忙!各科室闲杂人员等全力以赴支援中医科战三伏!冬天的膏方那叫一个贵,动辄成千上万!少则八九百快!当然,这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但是也不能太过头!
三伏贴的功效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亦可配合针刺、汤药、磁药叠加等方法,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三伏贴的古代疗法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贴疗法的应用。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性较大的黄樟醚,具有致癌和致突变作用。甘遂中含有多氧二萜的有毒成分,有协同致癌作用,是52种致癌植物之一。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三伏贴的相关知识?
三伏贴有什么作用?三伏天怎样贴三伏贴
三伏贴的作用
中医学观点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若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上周正式进入三伏天。 入伏后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一直受市民热捧,近日编辑部不断接到市民热线电话询问关于三伏贴的相关事宜,针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三伏贴并非人人都适合
儿童尤其要注意
市民王女士打电话反映,听朋友说贴了三伏贴之后要出现起泡现象才能有效,这样能够帮助药效穿透皮肤,效果明显。对此,市中医院特色中心的杨大夫解释说,有些人贴了三伏贴之后,可能给皮肤造成红肿、瘙痒或者起水泡等过敏问题,由于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这种严重的过敏反应,近几年医院已对三伏贴的药方进行了改良和调整,过敏反应已经大大降低。若敷药处皮肤有灼热、疼痛感时,应及时取下药膏并用清水轻柔洗净,严禁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贴敷时间和大人也有区别,一般成年人贴敷时间为4至6个小时,儿童要满1周岁后才能贴,2岁的'儿童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小时,年龄越小,贴的时间相对越短。
网购三伏贴要谨慎
敷贴要到正规医院
记者从网上看到,三伏贴的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有不少属于?三无产品?。
?三伏贴中的有些成分有挥发性,网上购买的产品不能保证其药效。医院的三伏贴一般为当天现配的,而且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医生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杨大夫告诉记者,?尤其是第一次贴敷的患者,应由医生诊断是否适合采用此种疗法。此外,如果不是专业医生来贴敷,往往不好掌握穴位。?
三伏贴不是万能贴
市民不要盲目跟风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冬病都适合三伏贴,对于不同病症三伏贴的疗效也是不同的,不要盲目跟风错过治疗时机。杨大夫告诉记者,对于有些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三伏贴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有些病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虽然三伏贴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但适合这种疗法的患者经过贴敷治疗,大多数都可以起到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的作用。
;
三伏贴是中医外治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运用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以及虚寒性疾病。主要是在三伏天,将一些温热性的药物制成膏药贴敷于穴位,达到治疗疾病以及保健的目的。
一、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是中医外治的一种常用方法,是指在夏天三伏天运用一些温热性的药物,聚成膏药贴服于相关的穴位,激发人体阳气,达到治病驱邪或者是保健的目的,一般三伏贴3~5年为一个一个疗程。主要是应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或者是虚寒性的疾病,疗效比较确切,特别是对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二、在进行三伏贴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皮肤反应很正常。药物敷贴后,有的人会有刺痒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少数人可能会起疱;这些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造成的,因此皮肤起疱、反应强烈的病人疗效往往比较好。但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挠破,少量小的水疱可等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来医院处理。
2、要保持连续性。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的症状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冬病夏治往往不能立即见效,但多数患者在坚持足疗程(3年)的治疗后,病症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3、合理使用空调。三伏天炎热时节,儿童不用空调不太可能,但我们可以合理使用空调,如温度设定不要太低,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不可在空调出风口直吹,经常清洗空调过滤网等。尽量减少空调对冬病夏治疗效的影响。
4、不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
5、保证睡眠充足。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