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按摩能治慢性鼻炎吗
对于出现的慢性鼻炎,也可以通过一些理疗的按摩方式来进行缓解改善可以缓解头痛鼻塞的症状,但是达不到治愈的目的,只是起到一些辅助的作用,患者出现慢性鼻炎同时再服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可以选择不用通宵鼻炎片或者鼻炎康对于病情是有帮助的。
一个动作鼻炎自愈按摩位置
一个动作鼻炎自愈按摩位置,按摩的方法只适合一般症状比较轻的鼻炎患者缓解治疗鼻炎。在得了鼻炎后,生活中应做好相关保健。那么来看看一个动作鼻炎自愈按摩位置都有哪些吧。
一个动作鼻炎自愈按摩位置11、天府穴
天府穴的主要功效便是改善和治疗鼻炎,因此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鼻炎,都可以选择按摩该穴位进行治疗。
2、陷谷穴
陷谷穴位于脚部,其是可以直接通到鼻窍。一般当鼻子存在不通气的情况,可以按摩该穴位来进行治疗。
3、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的外缘。按摩该穴位会让人感觉到精神,鼻窍全通。在按摩该穴位前最好是先把手搓热,这样效果会较好些。
4、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肘横部位,其主要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按摩该穴位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
5、前谷穴
前谷穴一般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类鼻炎及鼻窦炎等症状。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按下这个穴位,这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这便是5个可以改善鼻炎的穴位,患者可以参考人体穴位图进行对应按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虽然这几个穴位对于治疗鼻炎是有一定效果,但如果鼻炎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建议还是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比较好些,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建议选择正规的公立医院进行,这样治疗起来也会更有保障些。平时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不要让自己着凉,着凉后是很容易加重鼻炎的。
一个动作鼻炎自愈按摩位置2鼻炎按摩哪些穴位
天府穴
天府穴最大的效用就是善治鼻炎,不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慢性鼻炎。此穴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找到:两臂张开,掌心相对平伸,用鼻尖点臂上,点到处就是天府穴。
陷谷穴
陷谷穴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的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间有一个缝,从接缝的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的地方,就是陷谷穴。
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在鼻唇沟上段。揉的.时候,最好先把手指搓热,然后抚摸鼻翼,之后再点迎香穴;也可先用手背从印堂开始往下轻轻地颤动撞揉鼻翼以后,再点揉迎香穴,马上会觉得神清气爽、鼻窍全通了。每天只要坚持揉两三分钟即可。
手三里穴
可治疗过敏性鼻炎。手三里穴,在肘横纹下2寸处。手三里穴还可以增强体质,是人体的强壮穴,和足三里穴一样,平时多揉,可以增强免疫力。
前谷穴
可治过流黄涕的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症状,平常没事的时候多揉揉这个穴位,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隐白穴
能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效果都很好。
一个动作鼻炎自愈按摩位置31、开天门
天门位于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仰卧或者坐立,用两拇指指腹,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30~50次
2、推眉弓
眉弓位于两眉头,向眉梢成一横线。先以两拇指端分别轻按鱼腰一下,再从眉头向眉梢分推30~50次。
3、揉太阳穴
可以用指腹轻轻按揉眉后凹陷处,即太阳穴,每天30~50次即可。
4、按揉鼻通
该穴位于鼻骨下凹陷中,即鼻唇沟上端尽处。先用右侧拇指指腹桡侧于患者的左侧鼻通穴,按揉约5分钟;再用左侧拇指指腹桡侧按揉患者右侧鼻通穴约5分钟,交替施术。根据患者年龄大小和体质强弱调整手法的轻重,要刚柔相济,持久渗透。
5、按揉风池穴
按揉风池穴2~3分钟。用力轻柔,以局部微酸胀为宜,勿用蛮力与暴力。
01
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上,体捏局部皮肤进行按压。印堂有醒脑提神镇惊,活络通窍的作用。
02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于双侧迎香穴。迎香穴可以通利鼻窍,散风通络。
03用右手掌心(劳宫穴),按在鼻尖上(素穴)。劳宫穴可以醒神开窍,宽胸理气。
04用双手指腹(注意剪指甲)放在鼻梁根上端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不要长时间推搓。
05按压承泣、四白穴: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承泣穴(眼球直下眼眶下缘)四白穴(目下1寸),注意掌握力道。
06按压面部:让双手互搓,直到手心发热,然后用双手指推搓面部肌肉,包括鼻、额、颊。手心一定要发热不然没有效果。来回按压。
慢性鼻炎一般都是由于伤风、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抵抗力。那么生活中慢性鼻炎怎么治疗好呢?
慢性鼻炎的穴位治疗法通过穴位保健操我们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我们的慢性鼻炎。
第一节:揉印堂穴和攒竹穴
在学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印堂穴和攒竹穴的位置。印堂穴在两眉眉头连线的中点;攒竹穴有两个,分别在左右两侧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大家可以用手指找一找。
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中指稍高于食指和无名指。下面,让中指的手指肚按在印堂穴,食指和无名指的手指肚很自然就按在攒竹穴上了。现在,这三个手指同时逆时针方向按揉30下。
经常按揉这两个穴位,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清,眼睛更加明亮,保健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节:点按迎香穴
迎香穴的位置在鼻翼两旁,约一厘米的皱纹中,当我们呶起上嘴唇,在鼻翼两侧的鼻唇沟中,就能找到这个穴位。
用双手食指的指肚同时按住双侧迎香穴,点压30下。
迎香穴是手足阳明经的交汇穴。它可以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点压迎香穴能够消鼻炎、通鼻塞、止鼻涕,它还可以去牙痛、防治感冒。尤其是当上齿牙痛时,用手指点压这个穴位,可以快速止痛。
第三节:揉素髎穴
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治疗鼻炎很有效果。这个穴名的寓意是指督脉气血在这里液化而降。
素髎穴在鼻尖上,也就是鼻头的地方。我们用右手掌心按在鼻尖上,也就是素髎穴上,一定要用掌心,因为这是劳宫穴。
右手掌心按在素髎穴上,逆时针方向揉20下,接下来,换用左手掌心按在素廖穴上,顺时针方向揉20下。
素髎穴的素,古时候指白色的生绢,髎的意思是缝隙。这个穴位之所以叫素髎穴,是指水湿之气,到这个穴位后,散热缩合为水湿云气,并由这个穴归降于地,降地之液如同从细小的孔隙中漏落一般。
第四节:搓鼻翼
这节操类似于我们过去练习过的洗鼻。不同的是,洗鼻是用中指指肚搓鼻翼,而这节操是用双手大拇指外侧往返推搓鼻翼两侧,从印堂至嘴唇,往返推搓20下。下面我们一起练习搓鼻翼。
经常推搓鼻翼能够促使鼻粘膜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冷空气对肺脏的刺激,增强耐寒力,防治鼻炎、鼻窦炎和鼻出血,同时让嗅觉更加灵敏。
第五节:浴面
就是用双手十指推搓面部,包括鼻、额、颊,就如同给脸洗浴一样。好,我们现在一起做操。
在养生保健操中,干洗脸多次被纳入其中,可见这节操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辅助调整血压,消除疲劳,还能够强健面部五官的机能,使眼、耳、鼻、口腔保持健康的状态。
对于慢性鼻炎患者来说,除了坚持练习保健操以外,还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这样,才能有效地远离慢性鼻炎。
冬去春来,随着季节的转换,过敏性鼻炎又成了高发病症。频频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或清或黄)、鼻塞(或单或双侧鼻孔)和鼻痒等。严重者嗅觉减退,头昏头痛、头晕脑胀等,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学习。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中医将鼻炎称之为鼻鼽、鼽嚏、鼽水等。鼻鼽最早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鼻部也通过经脉手阳明经、足阳明经、手太阳经、督脉、足太阳、任脉、阳跷脉等与全身的脏腑经络等联系紧密。
故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可按摩或针刺经络穴位来治疗。具体如下:
1.上星
位置:在前发际上1寸。上星穴用力按摩5分钟,或向百会方向平刺1寸。鼻塞严重者,需要艾灸。《灵枢·九针论》:“星者人之七窍”,上星穴居面部七窍之上方,故名上星。又近额部,故又称明堂、神堂、鬼堂。可降浊升清,主治鼻塞,鼻出血等病症。
2.印堂
印堂在两眉中间。我们通常所说的“印堂发亮或发暗”就是这个位置。印堂作为穴位,最早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现代教科书将印堂穴归为督脉的穴位。可明目通鼻,治痛,眩晕,鼻炎,鼻渊,鼻衄,目赤肿痛,小儿惊风,失眠等病症。《类经图翼》治疗鼻渊(鼻窦炎之类)常常用印堂,并配上星穴、曲差穴、风门穴、合谷穴等。《针灸大成》治疗流鼻血不止常用印堂配伍合谷、上星、百劳、风府、迎香、人中、京骨等穴。
头晕头胀者可在印堂用力按揉5分钟,用手揪痧,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鼻塞严重者需要艾灸。
3.百会
百会穴,在两耳尖连线中点,前正中线上,头顶凹陷处。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是临床常用穴之一。主治头部病症。
可在百会用艾条回旋灸10分钟,或用力按揉5分钟,头胀头痛者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
4.头维
头维穴在额角,入发际上0.5寸。头维穴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并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三条经脉的交会穴。维,指维系、维护之义。足阳明脉气行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人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因头维穴通3条经脉(胃经、胆经、阳维脉),故可疏利面部阳明经和侧头部少阳经气血,故可治疗头痛,目眩,口痛,流泪,鼻塞不通等病症。
可在头维穴用力按揉5分钟,头痛头胀、眼睛发红者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数滴,或向后方向平刺1寸。
5.迎香
迎香穴在鼻翼旁0.5寸,鼻唇沟内。《灵枢·终始》曰:“病生于头者头重,生于手者臂重,生于足者足重。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现代腧穴主治规律也说:“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选择迎香穴。以之疏散风热、通利鼻窍。可以治疗鼻部所有疾病,包括鼻塞、流涕等过敏性鼻炎病症。如《通玄指要赋》曰:“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鼻窒无闻,迎香可引 。”《玉龙赋》云:“ 迎香攻鼻窒为最 ,肩井除臂痛如拿。”
可在迎香穴用艾条回旋灸10分钟,或用力按揉5分钟,向上斜刺或平刺0.3~0.5寸。
6.加减:
1)鼻涕多可艾灸大椎。
2)鼻腔干热或流鼻血者上星、百会、头维可点刺放血。
3)痰多加丰隆、三阴交。
4)平时体质偏弱者,加捏脊,揉足三里、脾俞、肾俞。
疗程:每日1次,连续7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需要1~3个疗程。若用于治疗慢性鼻炎、鼻息肉等则1~3个月以上。本文为范圣华医生治疗经验。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