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遗尿有穴位按摩吗
,点击气海穴,首先让孩子坐或仰卧,用拇指适当用力点击气海穴1~2分钟。可用于治疗便秘、遗尿、排尿困难、腹泻等。第二,按中极键,孩子可以仰卧或仰卧,做好准备。父母用拇指摩擦中极穴1-2分钟。可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症、尿急、尿频等。第三,点击泰西点,首先让孩子坐或仰卧。父母需要用拇指一次点击太溪穴3~5分钟。刺激该穴位有助于改善泌尿系统功能,可治疗遗尿症、肾炎、尿频等
小婴儿忽然哭闹起来,大人除了怀疑是否饥渴或尿布湿外,还应该看看有没有发烧、拉肚子、外伤,还是衣被太热、太紧的情形。在排除这些明确的原因后,若宝宝仍在夜间啼哭不止,或每夜定时哭闹不休,这就叫做“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夜间啼哭,甚至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者,俗称“哭夜郎”。中医观点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多见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惊恐。
夜啼的治疗当根据病因,脾寒者宜温中健脾,心热者宜清心导赤,惊骇者宜镇惊安神,食积者宜消食导滞。按摩治疗夜啼,效果良好,可作为首选治法。
【名称】 囟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功效】 镇静安神,醒脑通窍
【主治】 头痛、惊风、鼻塞等。
摩卤门
【 临床应用 】
用于小儿躁扰不眠、夜啼、多动症、语言障碍、癫痫等,是儿童重要的保健穴位,有健脑益智、预防感冒的作用,可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属于虚的病症。对于囟门已闭的小儿,多以百会代之。
【操作方法】
两手扶儿头侧,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闭合时,仅推之该穴边缘),称推囟门;
或用掌心摩本穴,称摩囟门。
摩囟? 右手掌置于儿前额,食、中、无名三指并拢置于囟门,缓缓摩动约1分钟。
揉囟? 以三指或拇指指腹揉约1分钟。
推囟 ?以拇指桡侧快速来回轻搔囟门约半分钟。
振囟 ?以拇指指腹或掌根高频率振动之。
【推拿次数】
推50-100次,摩3-5分钟。 (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补充】
6个月以内特别小的宝宝,操作时可把手搓热,在囟门的位置捂一会儿即可。
【注意事项】
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位置和身体情况等,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尿床是小孩常见的症状,妈妈不需要过于担心,更不要责骂。下面我带你了解尿床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尿床的治疗方法1、尿床的按摩治疗方法
1.1、按摩:腹部按摩,肚脐周围(关远穴、气海穴、水道穴),水泉穴(脚的内踝后下方),用指揉法(食指或拇指),一个穴位揉1~3分钟。
1.2、捏脊法:孩子俯卧位,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此种捏脊以脊柱下部为主,这个部位是肾俞、大肠俞的所在,每天给孩子捏上3~5遍,可提高肾气,使肾气充沛,固摄作用增强。
1.3、耳压法:可根据情况在耳处辨证取穴,取0.4cm?0.4cm方形胶布,中心贴1粒生王不留行籽,对准耳穴贴压,用手轻按压或轻揉片刻,定时刺激穴位,一贴至少三天,治疗五到七次为一个疗程。
2、尿床的行为治疗方法
2.1、膀胱训练:指导儿童在白天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另外,患儿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分多次进行,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
2.2、唤醒治疗:使用尿湿报警器或闹钟,将湿度感应器放在患儿内裤上,一排尿则报警唤醒患儿, 以训练患儿对膀胱膨胀的敏感性并及时苏醒。
3、尿床的饮食治疗方法
3.1、取适量的,用擀面杖碾细碎,与面粉做成小饼蒸熟。每天适量食用。温补肾阳,用于小儿肾气不充所致的遗尿。
3.2、鸡蛋1枚,白胡椒7粒。将鸡蛋敲破1个小孔,放入白胡椒,再用纸把小孔糊起来,蒸熟食用。每天吃1枚鸡蛋。尤其适合小儿脾肺气虚型遗尿。
3.3、韭菜根25克,洗净后切碎,用干净纱布包起来,绞取汁液,加适量水煮开后温服。每天2次,连服10天。
3.4、五倍子3克,研末,醋调外敷脐部。10天为1个疗程。
3.5、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引起小孩尿床的原因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
1、引起尿床的疾病有: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2、精神因素有:孩子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孩子曾受了惊吓甚至是害怕尿床受到责骂等。
3、不良卫生习惯有:父母照顾不周;没有给孩子进行及时的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一次性尿布,孩子对排尿的行为没有敏感的反应;孩子的内裤太紧、局部没有清洗尿渍刺激等。
4、环境因素有:突然换新环境;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西瓜等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小孩尿床后妈妈不应做的事情1、责骂。当宝宝尿床后,千万不要责骂他们。除了给宝宝增加心理负担外,责骂对帮助减少尿床毫无用处。要知道,尿床这件事,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个必然,不会因为你的责骂而省略。
2、过早排尿训练。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形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在宝宝才几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刻意地进行排尿训练了。但这么小的宝宝对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复杂的排尿训练,刻意而为反而会让宝宝因为排尿紊乱而尿床。
3、让宝宝长时间坐便盆。有些粗心的妈妈晚上把宝宝唤醒后,让宝宝坐在便盆上,边玩边撒尿。其实有时宝宝只是坐在便盆上玩,并没有用心尿尿,这样做就不容易让宝宝把排尿与坐便盆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
1.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儿童尿床的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3.药物治疗
4.物理疗法
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等方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