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熬中药需要加盖子吗?

时间: 阅读:11548

熬中药需要加盖子吗?中药熬需要加盖子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5-02-01 22:14:13

熬中药的时候需要盖盖子的,这是为了避免中药里面的药物的有效成份得到挥发,第二,如果不盖盖子,温度上不来,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你在煎中药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专门的煎中药砂锅,不要使用铁器或者是铝锅煎中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云胡不喜
    回复
    2023-10-06 12:12:42

      煮中药砂锅盖是要盖的。煮中药要盖好盖子,不能留缝隙,这样中药能很好的被熬透,如果不盖盖子,温度会随着锅盖往外流失,对中药的煮制有一定的影响。

      煮中药是把抓回的中药放入砂锅里的一种煮食方式,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煮。

      煮中药的器皿最好选用砂锅,砂锅有保温作用,发温快,对煮中药有帮助。

      不能够用铁锅和铜锅煮药,铁和铜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 芍药
    回复
    2023-10-06 12:12:42

    中药怎么熬-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中药养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欢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病来说,中药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疾病困扰.很多人熬中药都用中药煎药机,其实中药怎么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吗?熬制中药也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药怎么熬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医教你如何熬中药

      1.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代社会的人们熬制中药,都是打开自来水直接使用,而自来水大多都是经过氯消毒的,里面或多或少会有残留,同时里面还会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容易和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2. 先煎后煎分药性

      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药材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好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开盖关盖要注意

      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

      在搅拌的时候也是很有讲究的,最好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样能够使药材充分溶解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效果更好,大约每10分钟翻动一次。

      4.用火用锅有讲究

      有的药要久煎微火,有的药要猛火时间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补药,猛火时间短是指通便药、伤风感冒药。煎药最好用砂锅,砂锅受热均匀,药煮开时它的滚动就像浪头,有撞击力,再用筷子不断地搅拌,像洗衣机将衣服的脏物洗掉一样,这样才能把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来。用高压锅煎药就没有这些撞击力和搅拌作用,药的成分会受影响。

      5.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药的时候,药汁多少是非常关键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费。普通的药方这么煎就可以了。

      服药方法也是中医中重要的内容

      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

      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

      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

    ;

  • 远志
    回复
    2023-10-06 12:12:42

    问题一:煎药要盖锅盖吗,怎样熬中药煎药是一般需要盖锅盖的,这样可以防止有效成分挥发。不过一定不要熬糊了就不可以喝了!首先熬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熬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熬,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熬,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至于应该加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另外熬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时应注意加盖熬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熬煮中药的时间也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熬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熬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问题二:煎药是开盖煎还是关盖煎?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 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 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用煎药壶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 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煎药壶内用小火慢煎久熬, 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 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问题三:煎中药时为什么不可以盖锅盖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茵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煎透。

  • 木槿
    回复
    2023-10-06 11:11:32

    熬制中药的时候是要盖盖子的。
    因为温度需要上升,如果有缝隙温度会流失,所以熬制中药时一定要盖盖子,熬中药的器皿选择也非常有讲究,最好选用砂锅,散热均匀、透气性好。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还包含提前浸泡药材、要注意时间和火候。一般在熬中药前可以先加适量的水进行药物浸泡,有利于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当中药煮沸之后,应该再用小火蒸煮20到30分钟左右的时间,不要立即熄火。

阿胶吃完立马吃饭了影响大吗

我想问下喝了用铁杯子装的中药有危险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