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中医怎样辨证治疗
脑萎缩是一种慢性疾病,会使患者出现健忘,失语,小脑萎缩,记忆力减退的现象可以遵循医嘱,服用中药汤剂来进行治疗,另外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还是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建议患者平时要忌烟忌酒,不要劳累过度饮食要清淡
一、小脑萎缩的症状
1、走路摇晃:因为小脑是支配四肢的,当小脑出现了问题,并出现萎缩的话,那么,人们走路就会左右左摇右晃,四肢不协调,就像喝醉酒一样。
2、运动功能减退:这里的运动功能减退,并不是跑步、跳高等幅度较大的运动,而是比较细微的一些动作,比如吃饭的时候筷子拿不稳,写字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更不说穿针、缝纫、刺绣等精细活了。
3、说话语速较慢:因为小脑萎缩导致语言功能障碍,说话的时候不能及时的反应,并且吐字缓慢,常常说一句话都要几分钟。
4、视觉功能减退:由于小脑的脑部神经众多,可能会影响到视觉,眼球发紧、疼痛,出现闪光、眩晕、或者是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的症状。
二、如何预防小脑萎缩
1、劳逸结合:小脑萎缩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动作,所以,在平日里应该多锻炼四肢的协调性,强度不能太大,累了就适当休息,不要给大脑增加负担,这样劳逸结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抵抗疾病,还能预防小脑萎缩。
2、注意营养:小脑萎缩的一大原因就是营养不良,一但营养跟不上,供给不了小脑,就容易出现萎缩的现象。所以平时应该注意营养,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广泛涉猎。
3、保持心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再加上好的生活习惯,一切放轻松,避免过度紧张,是预防小脑萎缩的良药。
首先来看中医是如何认识脑萎缩的?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那么该如何治疗呢?众所周知中医治疗疾病多从患者病情的整体情况出发,注重患者脏腑的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再到理法方药,从而使药物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以达到药到病除!
那么具体该如何辨证论治?1、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则辨证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方用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等,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加减: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2、若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则辨证为气血不足,脑髓失充,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 方用八珍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加减: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
3、若患者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则辨证为阴虚火旺,脑髓消缩,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为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合生铁落饮加减,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加减: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4、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则辨证为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为法。药用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加减: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5、若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则辨证为瘀血阻滞,脑失荣养,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为法。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加减: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除了中药,中医还可以配合针刺来治疗小脑萎缩,常用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头维、神庭、风池、风府、大椎、肾俞、命门、心俞、内关、水沟等!
由上述可知,由此上述可知,中医真的是可以治疗小脑萎缩的!因为它能够从患者病情的整体情况出发,注重患者脏腑的功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再到理法方药,从而使药物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以达到药到病除,再配合针刺治疗其疗效是不言而喻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