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上怕热下怕寒怎么办?

时间: 阅读:12174

上怕热下怕寒怎么办?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5-04-02 17:51:39

通过你所叙述的情况,这种有可能是存在有体虚或者是肾脏阴虚的情况所造成的,不排除肾亏的可能,建议最好应到线下中医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判断具体的病因,避免造成病症的延误,平时应多注意休息,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泠青沼
    回复
    2023-10-08 00:00:41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上热下寒体质,其实像有痘痘、痛经、手脚冰凉、头皮屑多等等都属于上热下寒。这样的体质上半身容易发热上火,下半身较为寒凉,冬天更怕冷。

    那么这种体质是如何形成的呢?

    1. 要风度不要温度

    很多人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喜欢吃冷饮,还有很多人在气温低时为了穿搭,穿衣单薄。这样很容易引起女性痛经,也会让寒气有机会进入身体。

    寒气重

    2. 体虚

    很多女性先天脾胃虚弱,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就会导致身体的能量运转不开。就会感到心慌气短、浑身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振、燥热不安等症状。

    乏力

    3. 为了减肥,只吃水果不吃饭

    水果多为寒性,如果吃太多脾胃容易受寒。如果只吃水果,即使在三伏天身体也会外热内冷。

    上热下寒该如何调理呢?

    1. 注重平日饮食

    不宜吃油炸、烧烤类的食物,辛辣生冷的也不宜多吃。要选择温和一点的食物,比如已经煮熟的蔬菜和水果。

    蔬菜水果

    2. 中药调理

    用中药来进行治疗对身体的副作用比较小。比如说肉桂,可以补火助阳,引火归元,可使浮越之火引入肾元,对于上热下寒的病症可以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也可以选用黄岑、甘草、黄连等药材。

    3. 保证睡眠充足

    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熬夜,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熬夜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质量,让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质量变得不好。长时间睡眠不好情绪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出现抑郁症的情况。

    4. 经常进行 体育 锻炼

    经常进行 体育 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将体内的一些寒气排出去,这样上热下寒的症状就不会那么严重。运动的时候要注意拉伸运动,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让自己的肌肉得到很好的舒展,减少对肌肉造成的伤害。

  • 紫苏
    回复
    2023-10-08 00:00:41

    平常的时候可以多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让自己身体保持活力。另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整,上热下寒大多数都是气血不通畅导致的,平常可以多吃一些红豆、桂圆之类的。另外还要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平和的心态也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

    1、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的体质

    上热一般就是指的上火,像是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下寒一般指的就是痛经、手脚冰凉一类的。这种情况在夏天是最常见的,这个时候人们的饮食不太注意,喜欢吃一些冰淇淋、冰西瓜之类的。另外还有就是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消化不良。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人们的肠胃就会出现问题,出现一些口腔疾病之类的。虽然出现上火,但是身体还是比较虚弱的,手脚比较容易出汗,会感觉很凉。

    2、如何科学地调理身体

    平常的时候可以吃一些红豆、桂圆、红枣之类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益气作用。另外饮食也要注意卫生,尽量不要吃太多性寒的食物,对身体没有什么好处。可以适当的进行运动,运动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充满活力,使气血更加顺畅。平常的时候注意放松心情,不要让自己有太大的压力。晚上睡觉前少玩手机,减少熬夜的次数。这样可以让我们保持心态平和,除掉自身的心火。

    一定要长期地坚持下去,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养身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重视。

  • 泠青沼
    回复
    2023-10-08 00:00:41

    一到夏季,有一类人很容易“上火”,面部长痘,口腔溃疡,心烦,失眠多梦……然而明明觉得自己是上火了,可却大便便溏,小便清长,腰以下部位发凉。整个身体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其实,这种就是我们中医里常见的寒热错杂,也即人体内既有寒,也有热,而上半身部分表现为热的症状,下半身表现为寒的症状,又称之为“上热下寒”,是寒热错杂证中最常见的一类。

    众所周知,无论是大自然,还是我们人体,都讲究平衡。如果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则身体 健康 ,但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变成了病理状态,上热下寒就是其中一种平衡被破坏的状态。

    在祖国医学中,历代医家将人体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部分,其中上焦主要指心、肺,中焦指脾胃,下焦指肾。各脏腑的阴阳之气升降有序,则阴阳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肾中阳气不足,仅剩的一点阳气无处可藏,就会往上走,也即“浮阳上越”;或者肝郁化火,导致阳热之气过盛;又或者心火不能正常下降以制衡肾水,均可导致上下阴阳失衡,表现为上热下寒。

    这就如同我们蒸馒头,灶中的火小了,锅中的冷水就不能沸腾,没有蒸汽上腾,蒸笼中的馒头就会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蒸汽的温润,自身脱水而皲裂。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言:“阳气并于上则上热,阴气并于下则下寒”,归根到底,关键在于体内阴阳分居两端,一上一下,上为阳,下为阴。

    “上热”多表现为头晕,头痛,面部痤疮,反复口腔溃疡或迁延不愈,鼻息热,烘热汗出,睡眠差,多梦,易醒,耳鸣,心悸,心烦,胃脘胀,胸闷,舌红等。

    “下寒”主要表现为大便溏或不成形,畏寒,小便清长,白带清稀,痛经,小腹冷,月经延后,血色暗红有块,腰以下凉等症。

    此外,部分患者整体症状表现常复杂矛盾,比如心中烦热想吃凉的食物,但食后胃脘腹部疼痛不适,甚或矢气便溏。故此,在实际调理时,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随证而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则求之,无则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指出对于上热下寒证,应上下分治,上焦热,则凉以清之,中下焦寒,则暖而温之,整体把握,清上温下,补中调气,以平调寒热。

    临床多用黄连汤加减调理。《伤寒杂病论》记载“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该方多用来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该方由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去皮人参,半夏,大枣组成,方中黄连清上焦胸膈郁热;桂枝通阳散寒,宣通上下;《伤寒贯珠集》中指出“以黄连之苦寒,以治上热;桂枝之甘温,以去下寒,上下既平,升降乃复”,黄连和桂枝是该方的要药。此外,方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和胃止呕;更以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和中,运转枢轴。使得人体气机通畅,上下阴阳两和,寒热自除。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黄连汤能广泛应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热下寒的治疗需要同时做到清热和祛寒,故而不能单用一味清热或滋补的中药。而且不同的人,上热下寒的寒热严重程度不同,若盲目用药,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比如病友孙女士,42岁,平时腿部易冰凉,去年夏季听信他人的夸大宣传,艾灸2月,出现反复打嗝,伴心悸间作、胸闷心慌。就诊前,在附近医院查血常规、空腹血糖、24h动态心电图、胃镜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据其所述,此前出现“腹中冷痛”,自行服用丁香、附子、炮姜、吴茱萸等辛甘大热之品,症状加重。症见心中常有如坠坠不安,闷闷不乐的感觉。傍晚时段自觉手足心发烫,口唇发干起皮,上唇肿胀,五心烦热,进食冷饮时腹中冷痛,打嗝加剧。夜寐不安,入睡后干咳。观其舌象,为舌质淡嫩,舌尖红。

    故此辨证为寒热错杂证,用黄连汤加减:姜半夏、黄连 、焦栀子、桂枝、茯苓、炙甘草、大枣、瓜蒌皮、枳壳、桔梗、仙鹤草、杏仁、柏子仁、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厚朴。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在该案例中,主要以黄连汤平调寒热,和胃降逆。加用栀子上清胸中之热;厚朴和胃降逆,使寒热和调,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痛呃自愈。并用茯苓、瓜蒌皮、枳壳、桔梗、杏仁理气宽胸,舒展胸中阳气。酸枣仁、柏子仁、生龙牡、仙鹤草安神定悸,收敛浮阳。炙甘草、大枣顾护胃气,调和诸药。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 芍药
    回复
    2023-10-07 23:23:31

    我相信有许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着过度的内热,如口腔溃疡、喉咙痛等常见现象。同时,当这种症状出现时,许多人也表现出身体寒冷的迹象,这就是所谓的高温和低温。当这种现象发生时,我们必须做好调理措施来改善这种症状。艾灸更适合升温和降温。

    艾灸是此时最好的方法,可以让热气进入脚部,艾灸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艾灸也更适合升温和降温,最重要的调节功能是从上往下引导。艾灸能快速疏通堵塞区域,更好地引导杨琪自上而下。经过几次艾灸,阴阳结合,从而改善上热下寒的症状。

    平常还可以吃一些红豆、桂圆、红枣等食物,它们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气作用。此外,饮食中应注意卫生。尽量不要吃太多冷性食物,这对身体不好。锻炼可以适当地进行,锻炼能让你的身体充满活力,让你的气血流动更加顺畅。平时,注意放松,不要让自己有太大的压力。晚上睡觉前少打手机,以减少熬夜的次数。这样,我们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摆脱自己愤怒的火焰。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样的症状,最重要的是在治疗和护理时保持精神状态问题。毕竟,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过程,平时,人们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一定要长期地坚持下去,养身体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重视。

熏艾条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可以空气消毒?

灯盏细辛胶囊是含有中药成分的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