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冬天针灸好吗

时间: 阅读:10880

冬天针灸好吗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5-04-02 18:26:11

冬天也可以进行针灸,建议患者一定要在专业的引导下,根据病情规范的对症治疗,患者可以在专业的理疗师指导下,通过一些针灸的专业手法以及相应的穴位来刺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治疗期间一定要谨记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祝由师
    回复
    2023-10-08 02:02:47

      1、何谓“冬病夏至”?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并配合针灸以治疗冬天容易发生或加重的一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三伏针灸是“冬病夏治”的特色疗法之一。

      2“三伏针灸”的最佳时间

      今年三伏贴从7月12日头伏开始,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一般是每伏头三天+进行治疗。

      3“三伏针灸”有什么功效?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止痛消肿等效果。

      4“三伏针灸”适应症

      中医针灸科“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成人颈椎腰腿疼痛类疾患。

      5“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发热外感、孕妇、经期、皮肤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适宜。

      6、注意事项

      1)避免贪凉饮冷:治疗期间,应禁忌冷饮和油炸食物;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2)保证充足睡眠: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

      3)保持愉悦心情: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

      4)锻炼要适度:适度的锻炼可增加神经肌肉协调性、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另外,锻炼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合理安排,不提倡过度的身体锻炼。

      三伏天针灸有什么好处

      第一大好处

      解暑, 祛湿,祛寒,降火。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认为:“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三伏天灸补充的正是元阳之气,利用天灸的纯阳与旺盛的阳气,将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毒排出,打通经络。

      第二大好处

      祛病愈病快速。三伏天是根除疾病根源的好时机。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结合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经络。

      第三大好处

      延年益寿。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第四大好处

      增强自身的正能量。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身心却是舒畅无比,这就是元气阳气充足的表现三伏天针灸有什么好处_2017年三伏天灸时间,利用三伏天灸来补充自身的元阳之气,当人体元气充足,人会变得精力旺盛,耐力变强,耐痛,抗压力、抗打击力都会变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

      第五大好处

      修心养性。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有慢性病、疑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从中医的角度讲,这些都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在三伏天,利用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将体内的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赶出体外。血液就会变得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开阔,病痛就会逐渐解除,使身心变得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所以,三伏天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是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三伏灸适应症:

      呼吸疾病:虚人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骨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其他疾病: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具体的病症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 祝由师
    回复
    2023-10-08 02:02:47

    立冬以来,天气转冷,许多患者因怕冷而不愿来医院就诊,特别是怕来针灸科做治疗,因为顾虑到针灸治疗要脱衣服怕受凉。

    其实不用担心,现在医院就医环境很好,不光有中央空调提供暖气,针灸治疗室能保持适宜的温度,加之在治疗时还要用可发热的神灯等设备照射暴露部位,还可用毛毯等加盖易受凉部位,可以说针灸治疗过程的保暖没问题,请患者放心来治疗。

    天气渐冷,人与大自然阳气逐渐减少,天地间进入寒冷的冬天,许多疾病容易发生,特别是虚寒性体质的人,会得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颈肩腰腿痛、肩周炎、腹痛、腹泻、痛经等疾病。另外,寒冷也容易引发一些旧疾。这是由于寒邪损伤人体阳气,致使经络不通而成。针灸疗法,特别是灸法如三九天灸等通过温通经络治疗冬季常见病具有独到之处,疗效明显。

    除了针灸治疗外,冬天的生活起居和饮食等方面的调理也很重要。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指出了冬天的健康思想应该是“藏”。

    为了顺应自然之道,应该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减少活动而不要轻易出汗,而且精神内收,安静自若,如蛰伏的虫子般少私寡欲。结合冬天的特点是寒冷和干燥,饮食方面需要适当选择补气助阳、滋阴润燥的食物,例如羊肉、鹅肉、鸭肉、狗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还要适当减少洗澡次数,运用保湿唇膏、润肤膏等进行保湿。

  • 远志
    回复
    2023-10-08 02:02:47

    冬季也完全可以扎的,但是要有升温设备,不要饭后或者空腹时扎针,这样容易晕针,到了后要休息一会儿才可以开始。如感觉有不适及时和医生报告。 针灸学认为越是冬天,进针反而会越深才行。夏天由于比热,所以人体的卫气相偏于体表,所以进针比浅。一天之中,还是早上针灸比较好。

  • 木槿
    回复
    2023-10-08 01:01:37

    1 一天中艾灸的最佳时间

    一般建议在早上11点到中午一点。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皮肤穴位或者特定部位,来调整人体絮乱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而艾灸的时间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建议在早上11点到中午一点,因为此时人体阳气和精气神都是比较旺盛的,另外,天地阳气在逐渐上升,艾灸的话,能够起到温阳、祛湿寒的效果最好。

    2 冬天为什么不能艾灸

    首先冬天不能艾灸的说法是不对的,冬天是可以适当进行艾灸的,而且寒冷的冬季,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还有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毛孔堵塞等情况使身体免疫力下降,而此时进行艾灸的话,能够起到温阳益气、祛风散寒、补肾壮骨的作用,对冬季人体的乏力、四肢酸痛等情况有所缓解,同时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3 艾灸可以每天做吗

    看情况。

    艾灸能不能天天做和自身状态有一定的关系,若是身体的症状比较严重,需要艾灸来治疗的话,且自身可以吃得消,天天做是可以的,但是天天做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在10-15分钟。若是慢性疾病或者本身状态较差,不建议每天做,需讲究循序渐进,一周做1-2次皆可,另外,在艾灸的过程中,身体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4 艾灸多久能排出体内寒湿

    因人而异。

    艾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恢复元气,将体内的寒气排出,是一种中医中的保健养生方法,而用艾灸多久能够排出体内寒湿与自身情况有关系,若是体内寒湿较少,一般只需要3-4周,若是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需要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在1-3个月内,也有可能更长,另外,艾灸虽然能够起到排湿的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依靠艾灸,还需要坚持身体锻炼和饮食指导。

推拿可以治疗鼻息肉吗

背部淋巴排毒按摩手法效果如何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