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关节炎三伏贴怎样贴
脚关节炎上的贴三伏贴可能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的,但是建议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做到劳逸结合,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导致病情的加重,冬季也要做好保暖,避免着凉!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三伏贴是一种外治疗法,在三伏天里,把做好的膏药贴在患者身上特定的穴位,就能缓解一些疾病的征兆。许多人不了解三伏贴一般贴哪里,一起来看看!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1三伏贴是哪里不舒服贴哪里吗
并不是。
三伏贴的贴敷的位置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它是根据人体穴位进行贴敷的,并不是哪里不舒服就贴在哪个部位,这样贴敷效果并不怎么好,只有找准相关的穴位进行贴敷,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才能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所以三伏贴并不是哪里不舒服贴哪里,而是根据相关疾病病症贴敷在相应的穴位上面。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
三伏贴应选用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使用。很多穴位可以用三伏贴,如果是治疗颈椎病,可以贴风府穴、风池穴、大椎穴等。同时也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贴在天突穴。
如果是针对心悸腹痛,可以选择檀中穴。长期失眠健忘或者是精神不好,可以选择膏盲穴。
三伏贴是一种治疗夏季和冬季疾病的方法。选择不同的穴位治疗不同的疾病。如咳嗽,是贴大椎穴和肺俞穴以及膏肓穴;四肢冷者应坚持大椎、肾俞、关元、神阙穴等。如果患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发痒或疼痛,应立即停止使用。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连续三年在每年的初伏、中伏和农夫三个三伏天进行治疗。如果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不及时贴敷,可以在任何一天开始与中间伏之间补贴治疗,但疗效略有下降。
2、严格控制时间,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是合适的,中午最好。
3、根据症状的变化,穴位的配伍可能每次略有不同。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治疗。
4、贴敷时间约为2—8小时。具体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孩子的皮肤薄而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敷贴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1~4小时即可。
三伏贴一般贴哪里21、呼吸系统疾病: 贴敷的位置以背俞穴为主,像脊柱两侧的肺俞穴、膏肓穴、以及颈后部的大椎穴。如果疾病时间较久,则加上脊柱两侧的肾俞穴,再加上具有止咳化痰功效的天突穴和膻中穴;
2、消化系统疾病: 贴敷的位置一般以腹部为主,像神阙穴、肚脐两侧的天枢穴、肚脐上的中脘穴,以及胃经上的足三里穴;
3、妇科疾病: 贴敷的'位置以小腹为主,选择的穴位是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水道穴,同时配合具有调经活血作用的三阴交穴;
4、关节疼痛、受凉以后加重的疾病: 一般贴敷在关节疼痛的部位,如果是膝关节疼痛则贴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穴、血海穴以及阿是穴。
什么是“三伏贴”?
贴“伏贴”是中医一个古老的治疗方法。有“三伏贴”,也有“三九贴”,都是利用节气来预防治病的一种方法。
在夏季伏天里,把做好的膏药贴在患者身上特定的穴位,因为选择的治疗时间是在伏天,又是用贴膏药这样的手段,所以叫“三伏贴”。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三伏贴配方在哪里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公丁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2、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 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 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 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 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 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方: 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俞(双侧)。
3、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 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 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4、咳喘灵膏药三伏贴配方 。
药物组成: 苏合香、松脂粉、公丁香、冰片、川贝、北细辛、白介子、甘遂、等量药。
功能: 止咳祛痰、解痉平喘、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
适用范围: 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易感冒。
特点: 贴敷穴位,起到针刺穴位引药透里,直达病灶。增强抗过敏,抗病毒功能。
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贴敷本膏药不影响其它药物疗效。 有当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预防作用。 贴敷力强,四季适应疗效持久,有较好地近期与远期疗效。
贴敷方法: 将膏药放在能加热的(锅或壶)盖上面加热至软,挤压均匀,揭开贴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
(洗澡可揭下,洗完后再照原位贴上)。前胸竖贴覆盖(膻中、华盖)穴位,后背横贴覆盖肺俞(双穴)、定喘(双穴)穴位。前后同时贴敷。
5、哮喘饼天灸法三伏贴配方 。
取穴 : 肺俞、百劳、膏肓 。
药物: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公丁香,生姜汁适量。
治法:
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做成六个药饼备用。
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然后将药饼放于肺俞、百劳、膏肓六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6、虚寒性便秘三伏贴配方 。
取穴: 神阕、足三里、气海 。
药物: 巴豆2克,吴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姜汁少许。
治法: 前三味混合研为细末,与姜汁调和如泥膏,制成小圆饼三个。将药饼放于火上烘热。分别敷贴于穴上,外用绷布固定。
药饼冷后再烘再贴。一般12——24小时气通便下即愈。揭药后局部出现水泡,紧需涂以紫药水,任其自行吸收。
7、风湿性关节炎三伏贴配方 。
药物组成:
威灵仙、防风、生川乌、草乌、马钱子、白芥子、黄芪、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各等量混合研为细末,加生姜汁调和。
取穴: 大杼、命门、身柱、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
治法: 将前上药共研成细末,使用时将药末加入鲜姜汁调匀备用。
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然后将药饼放于曲池、足三里、外关、阳陵泉等穴,外加胶布固定,约两小时,局部皮肤灼辣,发红而未起水泡时除去。每伏贴一次,三年为一个疗程。
三伏贴感觉和普通膏药也是差不多的,那么买了三伏贴之后可以自己在屋里贴吗?三伏贴要怎么贴效果是比较好的?
三伏贴可以自己在家贴吗
三伏贴不要自己在家贴,自己在家贴无法准确找到贴敷的穴位。
夏天是贴三伏贴的时候,但是有很多人在网上或是在家自己治的三伏贴在家贴敷,这样的产品很可能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不是专业人士贴不好不仅没有效果,很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三伏贴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的药物,针对每个穴位使用的药物不相同,不能胡乱贴,需要有专业人士指导才能贴,并不是自己在家自己贴就可以的。三伏贴主要是用冬病夏治,常用来治疗例如哮喘、肺炎、关节炎、脾胃虚寒、痛经等疾病,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对病症要服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三伏贴的,孕妇,哺乳期和月经期的女性是不能贴的,三伏贴中有活血类的药物,孕期女性使用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月经期女性使用会导致月经量增多。另外,在贴完三伏贴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通过打开的毛孔进入体内。
三伏贴怎么贴效果好
三伏贴可以温经散寒,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它不仅可以治病,对身体也有一定的调养作用。一般适合夏季使用,因为夏季可以将毛孔打开,这样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三伏贴也可以健脾和胃,调整人的皮肤功能,所以说可以从根本上来,增强抵抗力,同时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贴药期间应该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寒凉、刺激性的食物,少吃高油脂食物;避免对着风扇、空调等直接吹。
三伏贴贴多长时间最好
三伏贴一般成人可以贴敷6~8个小时,儿童可以贴敷2~4个小时,同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可做适当调整,如果皮肤比较娇嫩者或怕皮肤出现的过敏反应的人,贴敷的时间可缩短,如果青壮年可延长贴敷的时间。
三伏贴要天天贴吗
三伏贴毕竟是药贴,所以不要每天都贴,三伏贴以10天间隔为最佳,每伏的10天之内均可贴药,不必都挤在每伏开穴的那几天,但最好遵循时间规律,以每伏的第一天效果最佳,错过那一天,其它的时间也是可以去贴的。注意一下感冒发烧期间不要去贴的。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