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关于中药服用方法的咨询

时间: 阅读:2012

这个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是什么意思?没搞懂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5-04-04 18:56:02

您好,意思就是把这些中药饮片经过浸泡以后煎煮,每一幅药煎煮两次(先煎煮一次倒出,加水煎煮第二次,)两次煎煮汤剂混合,分成两份,早晚各服用一次,也可以找专门中药房煎煮,药房会直接分好,一次一袋即可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3-10-08 19:19:56

  • 空青
    回复
    2023-10-08 19:19:56

    最近总有患者咨询大夫开的中药该饭前服还是饭后服?其实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大有讲究,正确掌握服用方法能更好地发挥疗效。尽管现代中药新制剂很多,但看中医时,最常用的还是汤剂。

    汤药怎样服用才保证效果好呢?以下几种因素对服用汤药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

    一般来说,服汤药与吃饭应间隔半个到一个小时左右,一般的药物饭前服或饭后服均可。

    饭后服: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

    空腹服:滋补药

    睡前服:安神药

    行经前3-5天服:治疗痛经药

    晚上9-10点服:发烧感冒药

    无时间限制随时服:急性重病

    一剂药煎2次后,将药汁兑匀,分成2-3次服用,可早、中、晚各1次,或早、晚分服。

    对病情比较急重的也可煎煮后1次服用,如急性肠梗阻见腹痛,大便干结,或呕吐者,可用大承气汤顿服。

    也有一日服3次以上者,如感冒高烧不退,可给予解表药,4小时服1次,不分昼夜服用。也有一日连服2剂,以增强药力。

    汤剂一般多采用温服,因为温服不会刺激胃肠,以利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尤其是晨起后空腹服药。

    有些药物更强调温服或热服,如感冒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给予解表药温服或热服,有利于发汗解表,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因此服用解表药还常常要喝热粥,以调和胃气,助发汗散邪增强药力。

    另外,脾胃虚寒或脾肾虚寒的病人更宜热服,以免凉药折伤阳气。寒湿痹症,热服有利于温通血脉,散寒除湿。

    有些病症可采用冷服,如服药呕吐者,冷服可减少呕吐;有些清热解毒药冷服则作用更强。

    在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只有通过特殊的服药方法,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顿服就是一次服一剂药,将头煎与二煎混匀或不混,一次服完。

    顿服常常用于一些危重病证,如阳明病燥、实、痞、满明显,使药在短时间内在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因而产生治疗作用。但又因为药物浓度很快下降,治疗作用不能持久,所以一般情况下不用。

    频服是指少量多次服用,两次服药之间的间隔时间短,频度高。

    治疗呕吐常常采用频服,对那些咳嗽严重,甚至引起呕吐的病人,服咳嗽药也可频服。

    小孩服用汤药常常出现呕吐,宜用频服。

    中风昏迷的病人可用棉签沾药汁多次服用。

    频服是通过药物浓度在体内不断积蓄而达到治疗作用。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疾病,遵医嘱服用即可。

  • 离亭燕
    回复
    2023-10-08 18:18:46

    中药服药方法是否正确、恰当,对中医治疗和疗效上,有不少的影响。这其中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和药后的调护。

    一、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食。”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性的,宜食后服。急性病、重病者,则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疟疾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服在五更。这些服药时间,对提高临床疗效,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服用方法

    服用汤剂。一般一天一剂,分3~4次温服。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的一天只服一次,有的可以一天数次,有的可煎汤代茶服,甚至是一天连服9剂。

    对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的呕吐泄泻等病症,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以增强散风寒、和脾胃的功效。对于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用黄酒或白酒送服,如三七粉、三七伤药片、腰痛宁胶囊、云南白药等,引药直达病所。治疗便秘的麻仁丸,宜用蜂蜜冲水送服,增加其润肠和中的功效。滋阴补肾的药,宜淡盐水送服,如六味地黄丸,取其引药入肾。

    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说:“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另外,还有热服、冷服。通常是治疗热证可以寒药冷服,治疗寒证可以热药热服,这样可以辅助药力。但是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热服,热药冷服,以防止邪药格拒。

    “素问.五常政大论”里讲“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以及“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的记载,后者是常法,前者则是反佐服法。

    对于服药呕吐者,宜加少量姜什,或先服姜汁,然后服药。也可采取冷服,小量频服的方法。象小孩吃中药,可适当加点冰糖水,以去药味。对于昏迷或口噤的病人,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给药。

    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正气。

    三、药后调护

    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是用法的内容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药效,而且关系到病体的康复。 《伤寒论》 在桂枝汤的用法中,要求服药后,要喝一碗热稀粥,以助药力。并温覆,使患者遍身微微似有汗者,不可令其大汗。一般服解表药应取微汗,但是也不能汗出不彻。服泻下剂后,应注意饮食,不宜进生冷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

    服药后的饮食宜忌有两个方面:

    1、疾病对饮食的宜忌,如水肿病 ( 指躯体、四肢浮肿的病证 ) 宜少食盐 , 消渴病 ( 指糖尿病)忌糖,下利病 ( 指痢疾、拉肚子 ) 慎油腻,寒证 ( 指风寒、湿寒、血寒、阳虚等证 ) 禁生冷等 。

    2、药物对饮食的宜忌,如含地黄的方药,应忌食萝卜(象吃了六味地黄丸之类的药,就不能再吃萝卜;含人参的药方,也如此,如四君子丸、人参归脾丸等 ), 有土茯苓的方药忌茶叶,服荆芥时应忌河豚与无鳞鱼等 。还有其他, 如汗后避风,慎劳役,戎房事( 如补肾阳的右归丸等,吃药还过夫妻生活,结果不是牙齿松动,就是掉发秃顶), 节意怒,以防“劳复”、“食复”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

手指腱鞘炎能吃三七伤药片吗

痰湿瘀阻。到底能不能被治愈?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