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艾灸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一个比较好的穴位,艾灸可以辅助治疗胃痉挛,急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肠梗阻等等疾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缓解患者的疲劳。对艾灸患者还要注意保暖,多喝温水。
1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
足三里性属土经土穴,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有强壮作用。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禀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灸足三里还有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
2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伤风感冒。
2.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疾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肠胃虚弱,功能低下,食欲缺乏,腹膜炎,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等疾病,灸足三里相当有效。
3.健步作用:灸足三里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主证,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梢神经炎有良效。
4.灸足三里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 两边足三里艾灸方法艾条悬起灸:每次灸15-20分钟,以穴位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施灸10次。
4 艾灸足三里注意胃酸过多,空腹时胃灼热感强者,不宜在足三里部位施灸,可以灸足三里邻近处的阳陵泉穴位。
足三里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下合穴。足三里的主治疾病为: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疾病;下肢痿痹;癫狂等神志病症;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之要穴。
足三里的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足三里穴位速取法:患者取坐位,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
足三里指压小技巧: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此穴,以酸胀感为宜,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的功效。每日艾灸足三里,可以调理气血,补益脾胃的效果。
足三里穴,是艾灸效果比较好的穴位之一,很多人想知道艾灸足三里穴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自古作为保健要穴。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说明古人用艾灸足三里来治病养生,但古代多用瘢痕灸,现在多用温灸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下三寸 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也就是: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艾灸足三里能治疗什么疾病呢?艾灸足三里有什么作用?在《针灸神书》里这样写道:?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闻食臭肠鸣,腹痛食不化,此穴诸病皆治,及疗食气水气,蛊毒痃癖,四肢肿满,膝 酸痛,目不明,五劳七伤,胸中瘀血,乳痈。?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女性艾灸足三里面色红润,常保年轻。男人艾灸足三里,筋骨强壮,精力充沛。老人艾灸足三里,不爱生病,健康长寿。
艾灸足三里的方法艾炷灸: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炷,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第一个艾炷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再将第二个艾炷放在原处,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灭;再继续灸第三个艾炷??。灸完1个艾炷即为1壮,一般每次灸9壮,至局部发红即可。每月初一至初八施灸。施灸时注意避风 。
艾条灸:艾条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别人帮忙。一般进行温和灸,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约距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舒适感即可,一般每侧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个月十余次左右。老年人可于每日临睡前30分钟左右施灸。施灸时注意避风 。
艾灸足三里的相关资料唐代王焘在其所编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则令人气上眼暗,以三里下气。?日本古人有?莫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之说。中国民间甚至流传着?灸一次足三里等于补一只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艾灸足三里的养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艾灸足三里之法获得健康长寿,关键的关键是要亲身实践,持之以恒,方能凑效。
01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取穴位置: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足三里穴功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足三里是一个滋补强壮穴位。针灸该穴位,可治疗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治疗高血压、贫血、虚弱、下肢瘫痪、膝关节疾病等有作用。日常情况可用按摩、捶打、艾灸等方法来改善相关情况。1、按摩法: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2、捶打法:用拳捶打足三里穴位也可以,一般捶打两三分钟就可以了。3、艾灸法:如果你大便很稀,就用艾灸法来艾灸足三里穴位,一般灸两三分钟就可以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