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针灸治疗可以扎哪些穴位
根据身体出现耳鸣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好在针灸科医生指导下,通过中医辨证,以后根据身体的虚实病变通过补益或者是补线手法,以及采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比如听宫穴,神门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1、补肾填精法: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此外兼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性欲减退,舌淡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药方:可用耳聋左磁丸、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汤头进行加减;处方:熟地 30g 、黄精20g 、山药20g、鹿茸3g、 龟板12g 、河车3g 、山芋12g 、枸杞子15g 、牛膝12g 、菟丝子15g 。
2、清热化痰法:对于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痰论治。此类患者多有耳鸣突发,形体肥胖,头昏而胀,咳唾胁痛,痰多而粘,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具体为痰热内郁之候,故以清热化痰为治之,药方:以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礞石攻痰丸为主方进行加减;处方:瓜蒌仁12g、杏仁10g、枳实10g、制南星12g、法半夏8g、橘红8g、获苓10g、黄芩10g、生山桅10g、龙胆草8g、礞石30g、先煎大黄6g后下。
3、活血化瘀法:久病的耳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窍失养所致。中医辨证瘀血型患者的微循环改变较为明显。该类患者部分是由于耳部血管遭受到刺激后,造成微血管痉挛,血流受阻所致,西药用654-2、西比灵、丹参注射液等解除痉挛,恢复血流。此类患者临床还兼有头痛如刺,部位固定,头昏,舌质紫暗,脉细涩等瘀血表现。治法:活血化瘀通窍。药方:用王清任通窍活血汤等加减;处方:桃仁10g 、红花6g 、麝香0.3g 、生姜5片、葱白2根、红枣5枚、川芎6g 、赤芍10g。
针灸是可以治疗耳鸣的,中医按照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理论,可以将耳鸣分为风热侵袭型、肝火上扰型、痰浊上壅型、肝肾不足型、肾精不足型。针 灸是循着经络理论,也进行辨证的施行针灸,虚证都配合中药汤剂的治疗。
1 耳鸣病因病机
耳为宗脉之所聚,五脏六腑皆通过经脉直接或间接的与耳部有关,所以五脏六腑, 十二经脉的疾病都可引起耳部听觉的异常。耳鸣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外因每为风邪侵袭,壅遏清窍,亦有因突然暴响震伤耳窍引起者。
2 耳鸣针灸常用穴位耳和髎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针灸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用: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风市穴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当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或简便取穴,直立,手下垂于体侧,中指尖所到处即是。
针灸法:用75%的医用舅舅对医者和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后,选取0.30毫米×75毫米的亳针,用夹持进针法缓慢直刺入2.0-2.5寸,进针后施行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改用强刺激的子午捣臼法,以患者耐受为度,在得气感渐强的同时,施行迎随补泻手法(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到,持续运针2-3分钟,然后停止运针,留针3分钟后再继续运针2-3分钟,如此操作3次,当患者自觉针感向上传到甚或隐约传入耳中时,则以导气法把亳针提至天部,摇大针迅速出针,在针刺过程中部加电,单纯以手法施术。
作用: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要穴,有疏风热,清胆火,通经络,理气血的作用,而耳鸣耳聋的主要病因在于胆火炽盛,脾肾亏虚或外感风热之邪,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单选风市穴,配合适当的手法来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有明显的疗效。
3 耳鸣针灸辩证施治法根据发病久暂,兼证和脉象变化等,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
证候:发病急,耳鸣如蝉,甚或如雷鸣样,且耳中觉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渐至闻声不清,重者出现耳聋不闻人声;亦有暴病耳鸣者,若为肝胆风火上逆,多见面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脉弦;若为外感风邪,多兼有寒热头痛,脉浮数或浮弦。
治法:平肝泻火,熄风通窍。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风府至大椎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听宫,中渚。
手法:杵针用泻法。
方义: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有平肝熄风,清热泻火,通经活络,行气通窍的作用,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翳风,足少阳胆经之听会,侠溪,远近相配,以疏导少阳经气,四穴合用为治疗本病之主方,足临泣为胆经之腧穴,用之可清泄少阳经热,通畅气机,为上病下取之意,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道。
加减: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以清泻肝胆实火,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列缺,合谷以疏散外邪。
虚证
证候:久病耳聋,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兼见头晕,腰酸膝软乏力,遗精阳痿,带下,脉虚细等症。
治法:补益精气,通窍复聪。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命门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方义:肾开窍于耳,虚证其治在肾,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故取命门八阵,百会八阵,河车路补气益精,培肾固本,疏经活络,通窍复聪;翳风,足临泣为手少阳之穴,听会,侠溪为足少阳之穴,两经均行于耳部周围,有疏通少阳经气,通窍复聪的作用。
加减:肾虚严重者加关元八阵,太溪以补肾气;脾胃虚弱加至阳八阵,足三里。
4 小贴士治疗耳鸣耳聋还可以结合自我按摩疗法,患者以两手掌心紧按外耳道,同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或乳突部,续而手掌起伏,使外耳道口有规律的开合,坚持每天早晚做数分钟;另外,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劳逸,喜怒,房劳的调节和摄生调养。
你好,耳鸣常见于神经性耳鸣以及器质性耳鸣。常见的可以用扩管,营养神经治疗。
指导意见:
建议可以试试耳门,听宫,听会穴,远处取穴可以取肝经上的太冲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