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健康早知道>中医科

阳明经症头痛怎么治

时间: 阅读:3963

阳明经症头痛怎么治


提问 回复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5-02-23 12:26:49

阳明经症头痛的话是需要服用止痛的药物来进行缓解的,如果头疼的比较厉害的话,建议还是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确定具体的情况,也可以选择服用中药来进行调理,但是中药见效是比较慢的,所以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龙葵
    回复
    2023-10-09 09:09:24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症状5辨证论治6关于阳明病 6.1辨证分型6.2辨证论治 7关于阳明经病 7.1辨证论治 8参考资料附:1治疗阳明腑病的方剂2治疗阳明腑病的穴位3治疗阳明腑病的中成药4古籍中的阳明腑病 1拼音

    yáng míng fǔ bìng

    2英文参考

    syndrome of fu viscera of Yangm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YANG MING FUan disea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阳明腑病(syndrome of fu viscera of Yangming[1])为病证名[2]。亦称阳明腑证[2]。是指邪热伤津,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腑气不通,以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为常见症的证候[3]。

    4症状

    证见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2]。

    《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

    5辨证论治

    治宜攻下燥实为主[2]。

    《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转为潮热,致有谵语、燥渴、便闭、腹胀等症,是为邪气结聚,则用承气汤下之。”

    《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若潮热、自汗、谵语、发渴、不恶寒、反恶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或发斑、发黄,狂乱,大便燥实不通,或手足乍冷乍温,腹满硬痛,喘急,此是正阳明胃腑本实病也。急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其治阳明府病,虽均为可下,然不无轻重之分。故或以三承气汤下之,或麻仁丸通之,或蜜煎、胆汁导之,量其病而治之可也。”

    6关于阳明病

    阳明病为病名[4]。六经病之一[4]。《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泛指肠胃而言;实,是邪气实[4]。阳明病一般主里、热、实证[4]。

    6.1辨证分型

    辨证有经证、府证之分[4]。

    《伤寒贯珠集·阳明篇上》:“阳明则府病多于经病。以经邪不能久留,而府邪常聚而不行也……经病有传经、自受之不同,府病有宜下、宜清、宜温之各异。”

    6.2辨证论治

    阳明经证因无形的邪热盛于经,证见身大热,汗大出,大烦渴,脉洪大等[4]。治宜清热保津为主,常用白虎汤等方[4]。

    阳明府证是有形的燥实热结于腑,证见潮热、谵语、腹满痛、不大便、脉沉实等[4]。治当攻下燥实,清除热结,常用三承气汤等方[4]。

    阳明病由于里热外蒸,故不恶寒而反恶热,是阳明病的发热特征[4]。在治疗上,因阳热亢盛,津液容易耗伤,故清、下二法,为阳明病的重要治法[4]。

    7关于阳明经病

    阳明经病为病证名[2]。亦称阳明经证[2]。

    7.1辨证论治

    《伤寒辨证·六经证治》:“传至阳明,则目痛、鼻干、不眠,宜升麻葛根汤。此证有在经在府之别。如目痛,鼻干,微恶寒,身热,脉浮洪,病在经也。”

    阳明经病又有在标在本说[2]。在标宜辛凉解肌,在本宜清热保津[2]。

    《伤寒全生集·足阳明经见证治例》:“其证目痛、鼻干、不眠、头额痛、身微热、恶寒,此是阳明经之标病,不拘日数多少,便宜解肌;如身热,烦渴欲饮水,汗出恶热者,此阳明经本病也,当清解邪热。”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阳明主里,内候胃中,外候肌肉,故有病经病府之分。如论中身热,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不恶寒反恶热者,此阳明经病也……治阳明经病,则以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发之,或以白虎汤清之,或以柴胡白虎汤和之,随其证而施之可也。”

    《医学心悟·阳明经证》:“阳明经病,目痛、鼻干、唇焦、漱水不欲咽,脉长,此阳明本经证,其经去太阳不远,亦有头痛发热,宜用葛根汤解肌。”(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白芷、甘草、生姜)[2]。本方即治阳明经标病,若见身热、烦渴、汗出恶热者,宜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2]。

    8

  • 空青
    回复
    2023-10-09 09:09:24

    阳明之为病 ,胃家实事也

    阳明经病是阳明病最浅的病,病还没有入腑。典型的是白虎汤,或太阳传阳明葛根汤

    一、白虎汤方

    生石膏30—100克,知母15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水煎煮,分三次温服。

    方剂作用:身热多汗,脉浮滑,舌质红,苔黄,胸腹按之手掌有灼热感,无压痛,无表证者。

    现代应用:

    1、乙脑,流脑等热性传染病的极期;

    2、中暑日射病;3、牙龈炎;

    4、急性眼结合膜炎;

    5、小儿夏季热;6、大叶性肺炎;7、湿疹;

    8、肿瘤发热;

    9、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0、中风眩晕。

    二、理中汤方

    人参6—12克,干姜6—12克,炙甘草6—12克,白术6—12克,上四味,以水煎服,日三次。

    方剂作用:迟缓性体质或内脏下垂的虚弱体质,见有分泌物多而稀薄者。

    现代应用:

    1、慢性胃肠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

    2、慢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

    3、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

    4、食管不全麻痹;

    5、妊娠恶阻,盆腔炎;

    6、过敏性鼻炎;7、月经过多,子宫出血;

    8、口腔炎,舌炎;

    9、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小儿肺炎;

    10、萎缩肾;

    11、周期性呕吐;12、低血压;

    13,夜尿症。

    三、猪苓汤方

    猪苓10—15克,茯苓10—15克,泽泻10—15克,滑石10—15克,阿胶10—15克,水煎前四味,药成加入阿胶,搅动使之融化,分三次温服。方剂作用: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心烦不得眠,舌质红,脉浮。

    现代应用:

    1、膀胱炎,尿道炎,淋病,肾结核及慢性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2、乳糜尿,泌尿系结石;

    3、急性肠炎,痢疾 五更泻,直肠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4、湿热黄疸,口渴溺赤;

    5、肝硬化腹水;6、失眠。

    四、六一散

    六份滑石加一分甘草打粉。

    方剂作用:治身热泄癖,中暑。

    五、小承气汤方

    大黄10—15克,厚朴10—30克,枳实10—20克,水煎,分两次温服,以下为度,不下续服。方剂作用:大承气汤证之病轻势缓者。

    现代应用:

    1、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

    2、小儿胆道蛔虫症;

    3、肥胖症;

    4、习惯性便秘;

    5、食物中毒;

    6、伤食;

    7、急性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

    8、急性胃肠炎;9、病毒性肝炎。

    六、大承气汤方

    大黄10—30克,枳实12—25克,厚朴10—30克,芒硝12—30克,先煎厚朴,枳实,煎好前放大黄,同煎五到十分钟,再把芒硝加入融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方剂作用:

    腹痛,以肚脐为中心的彭满坚实,按之有底力,脉实有力者。

    现代应用:

    1、急性肠梗阻;2、急性胰腺炎;3、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4、脑血管意外;5、精神分裂症;6、急性肾功能衰竭;

    7、哮喘,大叶性肺炎;

    8、顽固性湿疹;

    9、牙龈炎;

    10、月经失调;11,急性阑尾炎;12,急性菌痢;

    13、病毒性脑炎。

    七、调胃承气汤方大黄15—20克,芒硝10—15克,甘草10克,水煎两味药,成后入芒硝溶化,分二到五次温服。

    方剂作用:便秘,腹有躁结,或蒸蒸发热,或头痛,或谵语,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现代应用:

    1、牙周炎,牙周脓肿,牙髓炎,龋齿;

    2、结膜炎,麦粒肿;

    3、扁桃体炎;

    4、湿疹,红色荨麻疹;

    5、精神分裂症,癫痫,焦虑症;

    6、痔疮;

    7、哮喘;

    8、脑炎;

    9、不明原因的发热;

    10、失眠;

    11、蛛网膜下腔出血;

    12、糖尿病;

    13、老人便秘;

    14、小儿伤食;

    15、跌打损伤。

    八、抵当汤方

    大黄10—15克,桃仁10—20克,水蛭6—12克,虻虫6—12克,四味药水煎后,温服,以泻下为度。

    方剂作用:精神异常,狂躁不安,下腹部及满硬痛,按之腹中有硬块。

    现代应用:

    1、月经困难,闭经;

    2、胎盘滞留,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3、栓塞性静脉炎;

    4、精神分裂症,脑外伤;

    5、狂犬病;

    6、支气管哮喘;7、半身不遂;

    8、肝硬化。

  • 徐长卿
    回复
    2023-10-09 09:09:24

    头部的常见疾病就是头痛,头痛也是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顽疾。尤其生活节奏快、竞争力强、压力大的现代社会,头痛更是让多数人烦不胜烦。 中医是按经脉来区分各种头痛病的。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无论脑后面的头痛,还是整个的颈项痛,都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等现象。发病初期一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治疗。如果脉象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如果脉紧无汗的话,可以用麻黄汤;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经头痛,包括前额痛、眉棱骨痛、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通常用葛根汤治之。这种头痛有时会伴随恶心等症状,这时要么多按摩胃部,要么索性痛快的吐一下,同时注意节食,勿沾冷饮,会很快治愈。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两眼昏花,早晨起床口苦等,一般用小柴胡汤治之。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出现肝血不足头痛。如果是右边的头痛,主要是因为肺气不降所致。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中医称之为:“头如裹”,就好像头上戴着一顶湿重的帽子,头重抬不起来。伴随四肢厥冷、酸痛,出现呕吐饮食不下等症状,通常一些脾气很大的老太太,吃的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最终等这样的病。 头痛伴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头顶痛为厥阴肝经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凉,腹痛等,这种病多是因为年轻时候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经常不自觉地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主药是黄芪和当归,补气黄芪的用量也是用于补血当归的数倍,为什么血虚头痛补气的药反而用量大呢?中医文献里叫做:“气催血行”,“气为血之帅”。如果气不能把血往上带,就达不到补血的目的。就难以从根本上驱除疾病。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严重的话可以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采纳哦

  • 紫苏
    回复
    2023-10-09 08:08:14

    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生理代谢的影响,人体很容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而头痛就是叫我常见的病症,会对女性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调理恢复,那么经期头痛的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女性经期头痛如何按摩缓解?下面就来详细了解经期头痛的调理方法吧。
    1、女性经期头痛的调理
    1、户外散步。
    可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2、推拿。
    不断用尖头梳子梳理头皮,可改善脑部供血。
    3、热敷。
    用一盆热水浸泡双手,并用热毛巾敷于头部,每次30分钟。
    4、饮食。
    饮食疗法主要是喝甜饮料,因为糖分可以快速地增加人体的血糖含量,而饮水可加大机体的血容量,改善脑部的缺血。所以,经期头痛时,不妨给自己来一杯甜奶或是果汁。
    5、运动疗法。
    要多做运动,因为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排解紧张与压力,是预防经期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除了运动之外,阳光对预防或消除经期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中医还有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经期头痛,继续来看看吧。
    2、女性经期头痛的按摩
    无论是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还是脾肾阳虚所导致的头痛,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气血亏虚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女性行经期间,经血大量流失导致气血亏损。气血亏损导致血气运行不畅,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转化为周期性或是其它类型较为严重的头痛。要治疗这种头痛,从根本上应当治疗气血亏虚。此时通过按摩足三里、太阳、印堂三穴,补充气血便是治疗经期头痛的最佳选择。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人体的前额和眉棱骨属于阳明经,足三里便是阳明胃经的合穴,其矛头直指头痛。每天早上7~9点是胃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可以按揉两侧足三里穴3分钟。每天按揉足三里,人体就会像装了双核的处理器一样,运行起来提质提速,自然也就气血顺畅了。
    如果在按摩足三里穴的同时,加以按摩太阳穴和印堂穴,则效果更加显著。太阳穴也是治疗头痛的特效穴。许多人头痛时会自然而然地去按揉太阳穴以获得缓减。此外,《达摩秘方》中还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并且认为如果能够经常按摩太阳穴,可以起到保持青春,甚至返老还童的作用。印堂穴也是治疗头痛的一个关键穴位,一直到现在民间都流传着在印堂处揪痧治头痛的治疗习俗。
    3、经期的注意事项
    1、不宜过性生活
    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在经期同房,容易将外阴及会阴周围的病菌带入女性私处、子宫颈甚至进入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附件炎(包括输卵管及卵巢)及盆腔腹膜炎。另外,经期同房也可能导致脱落的子宫内膜逆流入盆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上种种病症可能引起经期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痛经等后果。
    2、不宜剧烈运动
    月经期间并非绝对禁止运动,但剧烈运动,如跳高、跑步等要尽量避免,否则会加重经期的不适,如腰酸背痛,甚至引起痛经和月经失调。而经期游泳更要避免,因经期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细菌易侵入宫腔,增加感染的机会,引起各种妇科炎症,因此月经期间不要游泳。
    3、不宜吃生冷、过咸食物
    月经期间吃生冷的食物或者喝冷饮,会影响子宫的收缩,使经血排出不畅,导致痛经等问题。此外,经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失调,水钠潴留和抗利尿激素过多,很多女性往往会变得烦躁、焦虑。如果吃过咸的食物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头痛、水肿等问题。
    4、避免饮酒及喝浓茶、咖啡
    月经期间,女性体内的解酒酶比例减少,分解酒精的能力也相应下降。此时大量喝酒除了比平时更容易醉之外,酒精也难以排泄出去,并滞留在身体里造成伤害。而浓茶和咖啡中含咖啡因较高,容易导致痛经、经期延长或出血过多。同时,茶中的鞣酸在肠道与食物中的铁结合,进而影响铁质吸收,引起贫血等问题。
    5、不宜吃活血化淤药物
    经期要慎用活血化淤的药物,否则容易增加经血量,严重的甚至引起经期大出血或者贫血等问题。
    6、不宜坐浴、泡温泉
    因为月经期间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如下身泡在水中,水中的致病菌可经女性私处上行进入宫腔导致炎症。另外,经期结束后三天内,子宫口仍未完全闭合,因此这段时间不宜泡澡。
    7、不宜捶腰不宜拔牙
    不少女性经期会腰酸背痛,常常习惯性地捶打,以减轻症状。经期捶腰导致的震动刺激,不利于子宫内膜的修复,还会致使盆腔进一步充血、血流加速,致使经量增多,引起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如果月经结束后腰背仍有酸痛,可能有盆腔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建议就医诊断。
    经期不宜拔牙。为了让经血顺利排出,女性体内的血小板数目会下降,因而血液凝固性低于平常。此时拔牙会造成出血更多,容易引发感染,也会导致伤口不易愈合等问题。
    8、不宜穿紧身衣裤
    月经期间如果穿紧身裤,会使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受到压迫,从而影响血液微循环,造成局部水肿。另外,紧身裤也会增加会阴摩擦,容易引起会阴炎。建议经期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棉质内裤,着装尽量宽松。
    9、不宜高声唱歌
    由于内分泌的影响,不少女性会在经期心情不好,有的女性也许会选择去唱K宣泄一下。然而经期往往不宜高声唱歌,因为经期高歌易致声带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声带变脆,容易让声带的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失声。

遗传性肌病吃中药有用吗

腰痹通能连续服用三个疗程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