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艾灸调理无汗症
如果患者出现无汗症,这种情况选用艾灸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武汉多数是因为汗腺发育不良或者是汗腺萎缩而导致出现的一种疾病,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及时进行就医,在专业的组织引导下,根据病情和自身身体状况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皮内注射类胆碱的药物来缓解改善病情。
艾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对治疗一些疾病效果非常显著,很多人感冒后想用艾炙治疗,那么感冒艾炙什么穴位呢?今天我为大家推荐感冒艾灸的方法。
感冒艾灸的技巧
大椎穴:大椎穴在颈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有升阳强壮的作用,为强壮保健要穴之一。主治发热、感冒、疟疾、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精神分裂症、癫痫及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发凉、肩背冷痛、身体虚弱等。
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风池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腧穴之一,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等。灸之可解表散寒治感冒引起的头项疼痛。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风府穴: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感冒了应如何治疗
1、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2、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l: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3、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感冒后怎样才能快点好
1、改吃流质食品
感冒后,有些人会失去胃口,有些人却因为跟细菌打仗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有些人感冒是完全不吃东西,有些人则是完全不戒口,大吃特吃!这样都是不对的。感冒的时候,最好就是吃点热汤和热粥。都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我国几百年来都传播着鸡汤治感冒的说法,因为鸡汤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削减咳嗽。并且汤跟粥都比较容易消化,是感冒的时候最好的选择。
2、睡饱了
感冒后,最好给自己放个假,停下手中的事务,老老实实地找张舒畅点的床躺下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不仅身体放松,精神一律也暂停?劳作?,闭上眼睛就好好睡,不要想着上班的事,也不要强忍着出去会议、玩乐或活动。其实,自然开给我们的第一张治感冒的药方就是睡觉,它是?最好的感冒药?,至少要保证8小时睡眠。最好告假在家歇息1?2天,不仅让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减少将疾病感染给他人的危险。如果感冒一开始并不严重,就不要乱服抗生素,你又不是医生,胡乱给自己开药只会加沉痾情,乱吃药还不如好好歇着。
3、补充VC
我们自身的免疫细胞跟外界的细菌做斗争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促进免疫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功能酶的活性,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及提高中性细胞的吞噬活力,减少感冒病毒,从而显着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感冒的时候可以吃点水果,最好吃一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比如枣子、橙子、奇异果、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减缓感冒症状的感化。或者可以喝点橙汁,这样还能消弭口腔中的不适感。
4、喝更多的水
日常生活,人应该多喝水,而在感冒的时候多喝水有利于调节体温、输送养分、清除体内废物以促进新陈代谢等。天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水,此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不过,在这里提个醒,多喝水并不是说无节制喝水,过多喝水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病人的不适,所以,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哦。
5、吃块黑巧克力
很多女性对巧克力那是又爱又恨,既爱它的美味,又怕会长胖、会热气。其实,感冒的时候吃块巧克力是对的,因为巧克力可以填补身体对抗氧化剂的需求,其所含的可可碱还有止咳的功能。也有研究表明感冒吃巧克力对流鼻涕等表面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不过要注意,必须是黑巧克力,而且还要注意适量,毕竟在感冒期间应该吃一些比较清淡些的东西比较好。
不同病症的取穴方法
1、风热感冒
【诊断要点】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
【处方】风池、大椎、尺泽
2、风寒感冒
【诊断要点】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风池、风门、列缺
3、暑湿感冒
【诊断要点】 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
【处方】 足三里、中脘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肺 气管 内鼻、咽喉、额。
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春季如何预防感冒
1、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可早晨用冷水洗脸,15天后逐渐增加至每日早、中、晚各1次。洗脸后屏住呼吸,将面部浸入冷水中5~10秒。随后拭去水分,用手摩擦头和面部至热,每次1~2分钟。用冷水洗脸,即使在平时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情况下,身体亦能适应,不易着凉而发生各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等。
2、中药
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季还应服些中药,以调整机体功能,预防疾病。
《千金翼方》中提出:?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三五剂?,可健体防病。其配方:桂枝9克,附片15克,川芎9克,麻黄6克,人参6克,白芍12克,杏仁9克,防风9克,黄芩9克,甘草5克,生姜9克。用法:附片先煎,余药后下,水煎,早晚分服。本方扶正以驱风寒之邪,治正虚风寒入侵所致的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诸症。
《寿世秘典》记载:?三月采桃花浸酒饮之,能除百病益颜色。?《千金方》也指出:?三月之节宜饮松花酒?,又说:?春分后宜服藏海神术散?其方用苍术10克,防风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此方比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等药性缓和,解表散寒,祛除里湿,可治外感寒邪、身痛无汗等症。预防流感还可取板兰根15克,贯众12克,甘草9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1周;预防呼吸道感染可取大青叶10克,蒲公英12克,羌活6克。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3天。可灭杀各种病菌病毒,对防治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3、温灸
寒邪入侵机体可引发肌肉酸痛、头痛、肩背僵硬等不适症状。采用?温和灸?疗法可取得满意效果。用艾条,在人体穴位或患处的皮肤表面,直接或间接的温灸,以温运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因此,对于阳虚的老年人,借助艾叶本身的辛温之性,以及艾灸法对阳气的补充和激发作用,即可达到增强人体阳气的目的,从而能够抵抗寒邪侵袭,防治感冒。
所选穴位主要是背部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头向前低时,颈后所出现的高骨下方)、风门穴(第二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肺俞穴(第三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足三里(屈膝垂足,在犊鼻下三寸),穴位施行灸法。这些穴位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阳明胃经穴位上,具有振奋阳气、活血通脉、激发人体正常抵抗力的功效。
以上穴位可采用?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穴位,距皮肤约二寸处。根据患者的热感反应,上下移动,调节温度。在患者施灸处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时固定施灸,稍有红晕为度。一般可灸10~15分钟。2天1次,晚上9点左右睡前施灸。
4、足浴
有句歌谣:?春天洗脚,升阳固脱?。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人体内阳气也开始生发,新陈代谢增强。这时足浴,正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措施。如果在足浴盆里,加上生姜30克,切碎,入水1500毫升,煮沸5~10分钟,再加入凉水,使水温保持在40度左右,泡脚半小时上下。生姜辛温,具有疏风散寒的功效。通过生姜水泡脚,可有效的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另外,通过足浴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网,从而使呼吸道黏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能及时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5、香袋
香袋疗法是将气味芳香的药物装入袋中,通过嗅吸气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如厚朴、苍术、丁香、乳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等。如取桂枝、苍术、白芷各10克,细辛5克,研为粗末,装入香囊内缝好,佩于胸前,10天换药1次。通过嗅吸药物所散发出芳香气味,而起到辟秽除浊的目的。
猜您感兴趣:
1. 夏季感冒艾灸法
2. 小孩感冒艾灸哪里
3. 夏季感冒艾灸什么穴
4. 艾灸操作的方法
5. 夏季艾灸养生的方法
6. 艾灸治鼻炎的方法及穴位
进行艾灸时的时间和灸量有什么讲究?
俗语说冬病夏治,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艾灸疗法的时间就是夏季。首先是因为夏季大家穿衣都比较少,即使不去专业的地方,自己在家施灸也是非常的方便,不像冬季,脱衣容易着凉。其次是夏天天气比较热,人体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不容易给烫伤。
艾绒
艾灸的时候如何把控灸量呢?
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决定灸量,比如说冬天的时候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天气干燥,适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
另外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必须坚持日久。
中医
艾灸的时候灸到什么程度比较合适呢?
施灸以后应该感觉到温暖舒畅,直达深部。停止施灸一段时间了,尚且感觉到余温,才算到家。不管我们灸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灶所在。依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隔日灸。
贴心小提示:没有用完的艾条最好不要截断,这样比较浪费。可以找一个空瓶子,把艾条燃烧部分直接放入瓶口,很快就会熄灭。下次使用的时候也很好点燃。燃烧后的艾灰也有用处,不要扔掉。
艾灸几天灸次?艾灸适合什么年龄?艾灸可以每天灸一次或者是灸二次数都可以的功效,只有你的感觉那里痛就在那里灸法,艾灸法还有药物敷十电热疗,三效合一的使用方法,艾灸理疗药物含有二十多种中草药秘方组合而成,我个人觉得,通过艾灸治疗方法之后,具有活血通络,驱除散寒,对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免疫力的功效,2,艾灸之后,促进温阳虚补气血,补肾功能的效果很好。3,艾灸使用之后,消除病痛,消除病毒,促进肠胃畅通起到辅助作用功能。4,妇女之友的月径不调,紊乱的,可以调节,调理的功效,具有稳定,平衡的调经,(隔离屋的一位女性说明,使用艾灸之后,每天使用二次数,效果不错。
至于艾灸是一种有病治病情的功效,无病可以调理内分泌,血液循环,促进增强抗病毒能力,是中老年人的宝贝之物, 健康 的之友,长寿的之功效!供参考!
艾灸如果有时间可以一天一次,灸五天休息两天,灵活掌握,灸前后配合温开水,最后最好灸一下涌泉穴引火下行。艾灸上午最好,最晚别超晚上十点,艾灸基本不分年龄,一岁以内的太小小孩尽量不灸,岁数太大的要家人照看以免引起火灾。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宜灸之,艾灸贵在坚持,知艾者福,善灸者寿。
艾灸每天都可以,不限于年纪,小孩子当然少灸点时间,5-10分钟为宜,大人嘛,看你耐心了,半小时一小时都可以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艾灸调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认可,有好多人因为艾灸结缘,成为艾灸的受益者。
但是还是有绝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艾灸,或者对艾灸有排斥心理,其实主要是对艾灸知识了解的太少,今天就跟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艾灸的一些基本常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艾灸的行列。
本人在2015年开始接触艾灸,刚开始也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通过一步步的深入,和自我体验,开始领略到艾灸的神奇之处。
那么到底艾灸适合什么年龄段的人群呢?一般三岁以上的孩子,包括成年人都可以进行艾灸调理,因为三岁以下的宝宝,配合能力不够。年龄段不同,艾灸调理的方法也会进行调整。
还有一个疑问,到底几天艾灸一次比较科学呢?对于刚接触艾灸的朋友,肯定是一头雾水。这还要分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如果是急性病的调理,比如说,急性胃肠炎,胃痉挛,急性疼痛,就需要加大艾灸量,延长艾灸时间,如果没有不舒服,可以每天进行调治,知道病情恢复,到了巩固期间,可以延长艾灸间隔。
第二,如果是重病的调治,更要加大艾灸量,就像是癌症,风湿性疾病,病入膏肓的患者。有专门调理重病的艾灸老师,会通过大剂量的艾灸,一天坚持八个小时,主要以扶阳救逆为主,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不能按照常规的艾灸方法进行,否则效果出不来。
第三,如果是慢性调理身体的,比如免疫力低下,长期感冒咳嗽,慢性腹泻,脾胃虚弱等等,在前期可以连续艾灸一段时间,等到症状明显减轻,就可以间断的进行调治。
第四,如果是儿童艾灸,因为是纯阳之体,不建议连续艾灸,或者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经过掌握艾灸时间和手法以及穴位。
第五,每个人体质不同,病情轻重缓急不同,寒热虚实,选择的艾灸穴位不同,艾灸手法是补法为主,还是泻法为主,能不能天天艾灸,都需要灵活运用,不可能千篇一律。
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艾灸方面的疑问,可以下方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给我,我会及时回复大家的,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我天天灸,没有特别不适合什么年龄,灸就是了。然后重病不灸,心脏病,还有透析的,灸不得的
艾灸几天灸一次
这取决于你使用的艾条的质量
按医理来讲是连续天天艾灸效果好
因为这样可缩短疗程
但市面上的大多艾条连续灸会上火
因此要灸一次隔一两天再灸一次
这样就不易上火
而好的加了中药的艾灸
他通过艾气把中药带进体内
这样艾灸就有特别的中药疗效
并且每天灸也不会上火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艾灸的使用方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艾灸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艾灸的用法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艾灸的作用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 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具有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祛风邪及强身壮体益寿的作用,俗话说.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干",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
灸关元穴:
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 ?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古人有"关元主诸虚百损"。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腹泻、遗尿、阳痿,滑精、月经不调、崩漏、中风、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气海者,人元气所生之地也".
灸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健腰背,聪耳明目,壮骨健身,温阳散寒等强壮作用。灸之能调整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调整膀胱张力,兴奋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主治肾虚腰痛,精少早泄,诸虚百损等。对肾虚腰痛、遗精、阳痿、早泄、遗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有调整肺气,养阴润肺,补虚益损的功效。灸之能缓解支气管症, 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防治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虚劳及一切血证。
灸风门穴: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又称热府,是风邪出入之门户。具有宣肺解表, 疏散风邪,调整气机的功效。灸之能调整肺功能,增强肺通气量。主治一切风证,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风、面瘫等。
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肾三脏的疾病。防治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神经病和妇科病等多种疾病。
灸风池穴:
风池穴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具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等疾病的防治。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常用于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现代研究证实,灸大椎穴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对血小板和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灸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常用于头痛、失眠、腰痛、小儿惊风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涌泉穴有养心安神、补肾壮阳、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的副作用
艾灸是一种纯天然自然疗法,艾灸本身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错误的判断了身体的体质,错误的选择了施灸的穴位,从而造成的身体的不适,经过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可以调节过来的。只要操作方法得当,穴位掌握准确,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是一种物理和药理结合的中医疗法。是绿色自然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是艾草制成的艾绒燃烧来治病养生的方法。正是因为它的绿色天然一直流传至今。艾灸疗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艾灸的最佳时间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艾灸的最佳灸量
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
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以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因此,不管灸治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所。为了防止施灸时出现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还视病情的深浅轻重、穴位的位置来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艾灸完艾条没有用完如何处理:
艾条最好不要截断,那样很浪费,熄灭的办法最好不要用水,不然下回使用要等很久。我介绍一种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找一个二两装空小酒瓶,想熄灭艾条时,把艾条燃烧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两分钟很快就熄灭,下回想接着用的时候也很好点燃。方的瓶子不会滚动,也很稳。所以很安全。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